首页 百科知识 脊髓星形细胞瘤

脊髓星形细胞瘤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第二位,侵袭性生长,无确切边界。MRI检查示脊髓限局性增粗,在T1WI、T2WI上肿瘤表现为不均一信号,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增强,但增强强度不一,需与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脊髓炎、脊髓转移瘤、脊髓空洞症、神经肠源囊肿鉴别。

星形细胞瘤起源于星形神经胶质细胞,是常见髓内肿瘤之一,占髓内肿瘤的第二位,多见于20~50岁,男性多见,侵袭性生长,无确切边界,肿瘤可累及几个脊髓节段,临床首发症状以疼痛多见,临床表现为缓慢渐进的特征,病史长短不一。

【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 脊髓肿瘤X线检查所见分为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和一般性征象3种,脊髓星形细胞瘤的X线直接征象为肿瘤钙化,但少见,间接征象可见增大的肿瘤引起的椎管扩大、椎弓间距增宽和椎体后缘长期受压引起的弧形改变,一般征象可见脊柱侧弯,但上述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和一般性征象在星形细胞瘤X线检查中多较轻微。

2.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可见病灶中心水平一侧或两侧蛛网膜下腔变窄、严重者消失,造影剂流动受阻,完全梗阻时其梗阻平面可表现为杯口状,此征象需与其他髓内、外肿瘤注意鉴别。

3.CT CT检查可见椎管扩大,脊髓限局性增粗,密度不均,硬膜外脂肪间隙变窄,肿瘤较大者可见增大肿瘤所致椎弓间距增宽和椎体后缘弧形改变,同时可见脊柱侧弯、脊椎裂等一般性特征。CT增强扫描肿瘤可不增强或呈不均一增强改变。

4.MRI MRI示脊髓限局性增粗、信号不均,蛛网膜下腔变窄,此征象以矢状面T1WI显示最佳;在T1WI上肿瘤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肿瘤上、下方可见更低信号的脊髓空洞影,肿瘤边界不清;在T2WI上肿瘤信号增高,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但增强强度不一,恶性度高者增强明显,肿瘤的囊性部分及上、下端脊髓空洞和水肿带不增强(图11-4-1A、B、C、D、E)。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占髓内肿瘤的第二位,侵袭性生长,无确切边界。MRI检查示脊髓限局性增粗,在T1WI、T2WI上肿瘤表现为不均一信号,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增强,但增强强度不一,需与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脊髓炎、脊髓转移瘤、脊髓空洞症、神经肠源囊肿鉴别。

图11-4-1 颈髓星形细胞瘤MRI表现

A.矢状面T1WI,颈髓增粗,信号减低;B.矢状面T2WI,颈髓增粗,信号增高,颈7~胸1椎体水平髓内可见等信号占位病变,与脊髓分界不清;C、D、E.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增强T1WI,T2WI等信号病灶明显强化,位于髓内,为肿瘤强化,颈段脊髓无强化区为水肿带

1.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其好发于脊髓圆锥和终丝,在MRI T1WI上室管膜瘤周边多可见低信号环为其特征之一,室管膜瘤边界清晰特别是在增强MRI显示十分清楚,以上两点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2.血管母细胞瘤 是一种少见的脊髓肿瘤,弥漫性生长,但血管母细胞瘤MRI平扫可见两个显著特征:第一,肿瘤内丰富血管显示的流空低信号,第二,瘤体囊变部分的附壁结节;增强MRI显示上述病理特征十分明显。

3.脊髓炎 急性脊髓炎多在感冒后1~2周出现截瘫、感觉丧失及大小便障碍,在MRI上表现为受累段脊髓增粗,呈长T1、长T2信号特征,慢性期脊髓萎缩,脊髓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症状(如视力改变)。

4.脊髓转移瘤 少见,颅内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可种植转移侵及脊髓,颅外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可经血运转移至脊髓,MRI显示脊髓增粗及受累脊髓长T1长T2信号特征,但瘤周水肿明显,增强MRI可显示侵及软脊膜的小病灶,原发灶的确认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5.原发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分为先天或继发于肿瘤、外伤等两种,原发脊髓空洞、脊髓中央管囊状扩张,往往合并Chiari畸形、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增强MRI无异常增强的实质性病灶,且不同于髓内肿瘤继发空洞位于肿瘤上、下端。

6.神经肠源囊肿 神经肠源囊肿为一先天发育性囊肿,一部分在椎管内、一部分通过椎体前部缺损至椎管外,颈椎、胸椎好发,X线平片可见椎体发育异常及椎旁软组织肿物,MRI可见界限清楚的长T1、长T2病灶,突出椎管外,同时可见脊髓发育异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