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Malecaze等在糖尿病眼底新生血管膜中检测到VEGF mRNA。体内实验显示,3种VEGFR都分布于朝向RPE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认为RPE与脉络膜毛细血管有关,它可以调节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及其有孔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而且,邻近外伤糜烂处的角膜上皮较未受损的角膜组织着色更浓。眼表外伤可能增强VEGF的表达,并在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系列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1.单纯型DR Sone等对不同周龄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模型Goto-Kakisaki(GK)大鼠和非糖尿病的Wistar大鼠眼内VEGF水平进行研究,发现从6~18周龄两者VEGF浓度均显著降低,但18~28周龄Wistar大鼠继续显著性降低,而GK大鼠VEGF水平保持不变。在28周龄,VEGF水平在GK和Wistar大鼠有显著差异,这表明眼内的VEGF水平在可观察到的视网膜增生性改变之前就已升高。为研究是否在新生血管形成之前VEGF就导致血-视网膜屏障损伤及其与时间的关系,Alikacern等将载有VEGF并可持续释放的共聚物装置植入兔眼的玻璃体腔,用强化的磁共振成像(MRI)测定和量化植入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渗漏情况,发现植入3d后,VEGF植入眼有显著的视网膜渗漏,平均的渗漏表面产物为(1.25±0.25)×10-5cm3/min;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像显示,植入4d后视网膜血管有相当程度的膨胀和扭曲;植入12d,平均的渗漏表面产物降到(5.83±1.38)×10-6 cm3/min;只有在植入2周后,才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这提示:持续释放的VEGF植入3d就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植入空白装置的对照组,在整个过程保持正常不变,这直接表明玻璃体持续释放的VEGF足以导致血-视网膜屏障损伤。另外,Qaum等发现,1周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VEGF mRNA比对照组高3.2倍,通透性比正常对照者高1.8倍,早期血-视网膜屏障损伤定位在视网膜小静脉和浅层的毛细血管。

2.增殖型DR(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PDR患眼玻璃体中的VEGF水平升高。Malecaze等在糖尿病眼底新生血管膜中检测到VEGF mRNA。Lip等研究了PDR患者血浆中VEGF、可溶性VEGF受体flt-1以及冯威勒兰因子(内皮损伤或功能障碍的一个标志)和全视网膜光凝术后的相应改变,发现有PDR的患者血浆VEGF水平显著升高,且PDR患者的VEGF水平显著高于背景型DR的水平。PDR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可溶性VEGF受体flt-1无显著性差异。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4个月,血浆VEGF水平显著降低,但血浆可溶性受体flt-1和冯威勒兰因子水平无显著性改变。

(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导致AMD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CNV发源于脉络膜血管,可产生渗漏及出血,可穿过Bruch膜到达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之间的腔隙。缺氧在CNV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质物质使Bruch膜变厚,氧由脉络膜至RPE和视网膜的扩散作用减弱。近年研究证实手术切除的CNV膜中有VEGF-A的表达,AMD伴CNV患者的玻璃体内VEGF-A的水平也明显增高。

VEGF-A诱导AMD的CNV产生可能有以下机制:在体外实验中,正常RPE由基底侧分泌VEGF-A至脉络膜毛细血管,缺氧时这种分泌明显增多。体内实验显示,3种VEGFR都分布于朝向RPE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认为RPE与脉络膜毛细血管有关,它可以调节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及其有孔内皮细胞的通透性。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AMD患者,这种调节功能被增厚的Bruch膜打乱,因为Bruch膜对水溶性成分通透性差,而VEGF是水溶性的,这样VEGF-A便不能到达脉络膜毛细血管,从而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致使视网膜外层缺氧,VEGF-A在RPE靠近Bruch膜一侧积聚,导致CNV产生。也有实验证明,诱导RPE过度表达VEGF-A可导致CNV产生。而且,动物实验中,视网膜下植入VEGF可导致猴CNV产生。总之,VEGFA在AMD的CNV产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可以认为,VEGF-A在AMD的抗CNV治疗中是适宜的作用靶点。

(三)角膜新生血管

曾经发现,人角膜上皮细胞有非常低的VEGF基因表达,而在角膜上皮则未能检测到VEGF受体KDR或flt-4基因的表达。最近,Van Setten等采用特异性抗体对5例正常人角膜上皮VEGF的N-末端进行间接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所有切片的整个上皮均有VEGF的特异性着色,其中以上皮细胞的基底层着色最浓,而接近表面的细胞层着色较弱。而且,邻近外伤糜烂处的角膜上皮较未受损的角膜组织着色更浓。从而证实,VEGF样蛋白也存在于人角膜上皮。眼表外伤可能增强VEGF的表达,并在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化的一系列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