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

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平滑肌瘤是胃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胃壁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影。平滑肌肉瘤多数为原发恶性,少数是由良性平滑肌瘤恶变而来,大多数发生在胃的近心侧。平滑肌瘤表现为黏膜下肿块,以下着重说明平滑肌肉瘤的特点。

平滑肌瘤是胃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胃壁膨胀性生长的肿块影。胃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起自中胚叶组织的胃肿瘤,占胃原发性恶性肿瘤的1%~3%,性别差异不大。平滑肌肉瘤多数为原发恶性,少数是由良性平滑肌瘤恶变而来,大多数发生在胃的近心侧。由于生长方式不同,可分为腔内型、腔外型、腔内外型。由于多数瘤体较大,肿瘤内血供不好,易发生坏死和囊性变,肿瘤的顶部因血运不足,而产生溃疡,并常多发。由于它源于胃黏膜下且多向腔外生长(占50%左右),无特征性临床症状,钡餐透视检查有较大的局限性,很容易漏、误诊,CT检查可弥补钡餐检查的不足。

【影像学表现】

1.X线 胃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法检查常规摄取胃立位、侧位、仰卧位及俯卧位,以观察肿块与胃的关系。胃肠钡餐检查对肿瘤的分型很有帮助。平滑肌瘤表现为黏膜下肿块(图1-2-52、1-2-53),以下着重说明平滑肌肉瘤的特点。

(1)腔内型胃平滑肌肉瘤:①胃内近心侧见球形或半球形软组织肿块影及其充盈缺损,似土豆样外观,肿块直径可达10cm以上;②肿瘤表面的黏膜皱襞被撑开展平,形成桥形皱襞,肿瘤周围及对侧胃黏膜皱襞均正常分布;③充盈缺损之中央部位可见大而不规则的龛影,单发或多发,龛影直径1.0~4.0cm,并见龛影周围黏膜皱襞消失,龛影正面观呈脐孔状,称为“靶征”或“牛眼征”,龛影切线位观呈“3”字征或反“3”字征(图1-2-54)。

(2)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①胃大弯侧或小弯侧受压内陷,胃黏膜正常,只见胃黏膜皱襞靠拢、密集。内陷相应部位可见较大的软组织肿块影,使胃相应轮廓变形,左右径变窄,受压移位,其胃体可越过中线。②变换体位,腔外肿块与胃同步移动,不可分开,胃外肿块与胃壁成锐角相交。③胃腔内肿块与胃相交的胃内部分顶部可见大而不规则龛影,可为多发。

图1-2-52 胃平滑肌瘤(腔内外型)
胃底部可见突向腔内的边缘光滑的肿块,由于邻近横膈及膈上肺组织,可以显示整个肿瘤的圆形轮廓,密度较高,突向胃内的部分占2/3,贲门未见受累,钡剂通过顺畅

(3)腔内外型平滑肌肉瘤:平滑肌肉瘤胃肠钡餐所见介于腔内、腔外型两者之间。肿块部分在胃腔内,腔内部分的肿块顶部可见不规则龛影,单发或多发。肿块大部在胃腔外,腔内部分与腔外部分两者为一体,不可分割,胃外肿块与胃壁成锐角相交。

2.CT 平滑肌瘤CT表现均为发生于胃壁并向胃腔内和(或)腔外突出的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胃黏膜受推压变薄,但其完整性良好。增强扫描时肿块内侧胃黏膜面形成连续的弧线性强化征为其特征性CT表现。

图1-2-53 胃平滑肌瘤(胃外型)
胃小弯侧可见弧形受压,局部黏膜展平,可见黏膜桥征。双对比像显示病变处为密度升高的肿块重叠影,中心可见小溃疡钡斑

平滑肌肉瘤肿块较大,密度不均,以向胃外侵犯为其特点。具体说,胃平滑肌肉瘤的CT检查有以下特点:①CT可清楚地显示胃外型肿块与胃壁紧密附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能确定肿瘤自胃壁向外生长,显示出肿瘤的生长方向;②CT可以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肿瘤边缘轮廓等,有利于进行定量测定;③CT可显示肿瘤内部大体结构,有无出血、坏死、液化、囊变及钙化等密度方面的改变,有利于定性分析;④CT可显示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有否推压或直接浸润、转移等,有利于判断制订治疗措施及对预后的估计。CT与胃肠钡餐检查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对提高本病的诊断,乃至腹部其他肿块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很有好处。

图1-2-54 胃平滑肌肉瘤
胃体上部小弯侧可见半圆形肿块影,可见黏膜桥征,中心可见较深的溃疡,病理证实为胃平滑肌肉瘤

腹部CT所见:①可见左上腹包块,包块部分层面与胃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肿块与胃的接触均为胃的近心端。一般肿块的前后径大于左右径,肿块最大径大于与胃接触径。肿块在胃底或胃体腔内者边缘均较光滑,其游离侧可见脐样凹陷(图1-2-55)。肿块较大者与胃壁接触面成锐角相交,肿块较小者肿块与胃壁成钝角相交。边缘呈分叶状或不规则状。②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地图样低密度灶,边缘不清、模糊,CT值为10~25Hu,肿块周边呈软组织密度,边界清晰,CT值为30~50Hu。部分腔内型肿块密度均匀一致。③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有明显强化,CT值增加15~25Hu。肿块内部低密度灶不增强(图1-2-56)。④肿块对周围组织器官压迫及推移征象包括肿块前方充气的胃腔向前、向右或向左移位,胃大弯或小弯侧受压呈弧形压迹;肿块一半左右突向胃腔,其边缘与胃壁成锐角相交,与胃壁接触面不可分割,腔内型肿块完全位于胃腔内,边界清楚,肿块的表面可见脐样凹陷,胃腔内造影剂进入其内,为肿块顶端缺血坏死,形成溃疡所致;肿块右缘压迫肝左叶呈弧形压迹,肝门角增大,向右移位;肿块外后缘压迫脾脏;腹主动脉受压向右移位,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向右移位。⑤肿块对周围器官的侵及和远处转移征象包括胰体尾部受侵,肿块与胰体尾部融合不可分割;胰头也可受侵,表现为胰头增大,呈不规则肿块,内部密度不均,增强后有明显强化;肝内单发或多发转移,呈不规则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病灶;左肾上腺转移,肾上腺呈不规则肿块,密度较均匀;腹水征象。⑥其他征象包括肿块内有大小不等的钙化;肿块内多少不等的气体影;肿块内高密度出血灶。肿瘤多呈分叶状,肿瘤的突出部分,便是腹腔脏器的薄弱部分,以使得肿瘤生长形态不规则,边缘呈分叶状向外突出。肿块外后缘压迫脾脏较常见,少数情况下脾脏受压明显向前移位,肿块可占据脾脏的正常位置,肿瘤推压脾脏向后移位与脊柱相贴的情况较少见。这些都是胃平滑肌肉瘤生长方式的一大特点,称之为“钻角”征象。

图1-2-55 胃平滑肌瘤CT表现
贲门及贲门下区边界较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平衡期见中等度强化,其内的高密度影为溃疡内造影剂残留。同一患者的双对比造影显示典型黏膜下肿瘤特征,并可见小溃疡。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细胞增生较活跃

图1-2-56 胃平滑肌肉瘤CT表现
胃体中部小弯侧胃内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向胃外生长为主,可见中心密度减低坏死区,突向胃腔肿瘤表面可见较深的溃疡形成

3.MRI 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MRI表现为胃壁异常软组织肿块影,肿块呈长T1、等或长T2信号影,中心坏死T1WI信号更低,T2WI信号更高;如果瘤内出血,则T1WI及T2WI表现为片状高信号。由于MRI可以进行多方向断面扫描,可以了解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尤其是外生性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寻找肿瘤与胃的关系十分重要,多方向扫描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者的关系。平滑肌肉瘤容易发生肝转移,转移灶常为多发,其信号特点与原发肿瘤相似(图1-2-57、1-2-58)。

图1-2-57 胃平滑肌瘤MRI表现
贲门区类圆形实质性肿块,大部分位于胃外,T1WI为较均匀的低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混杂信号;与图1-2-55为同一患者

【鉴别诊断】

1.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 胃平滑肌肉瘤来源于中胚叶组织,多发生于胃壁肌层,本病主要需与胃平滑肌瘤进行鉴别。有人认为两者鉴别很困难,甚至组织学鉴别也有困难。但在临床上,前者症状明显,病程短,肿瘤生长速度快,出血、液化及坏死多见,肿瘤较大,并常有溃疡形成。CT检查对两者的鉴别具有特征性,虽然两者CT都表现为左上腹较大肿块与胃壁连续,肿块向胃腔外生长,但胃平滑肌肉瘤因为肿瘤出血、液化、坏死或黏液样变性,CT扫描示肿块内有地图样或裂隙性低密度区,增强后,周边强化,中心低密度区不强化,颇具特征性,而胃平滑肌瘤不具此特点。有作者发现肿块内可有气泡或气液平面,认为是坏死区与胃腔相通或肿瘤合并感染所致。此病在胃肠道造影确诊有困难时,应用CT检查对显示肿瘤内部结构特征、范围大小、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及有无腹腔或脏器转移,既可定位,又能定性,对诊断颇有帮助,故CT扫描是诊断胃平滑肌肉瘤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图1-2-58 胃平滑肌肉瘤
MRI显示胃体上部大弯侧主要在胃外较大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I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CT平扫其密度略低于肝脏

2.腹腔肿瘤与腹膜后肿瘤 胃平滑肌肉瘤起源于胃的肌层,因此总能找到一个肿块与胃关系密切不可分割的层面,肿块与胃腔之间无低密度的脂肪线,此点可与腹腔非器官依赖性肿瘤及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推挤胃相鉴别。

3.胰腺肿瘤 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肿块向后生长较大时,可推挤胰腺,平扫时分界不清,需与来源于胰腺的肿瘤相鉴别,造影增强后可显示被推挤完整的胰腺影,有利于两者的鉴别。

4.外生性肝癌 外生性肝癌并不少见。肿块以向外生长为主,尤其是在肝左叶时需要与胃外型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相鉴别。外生性肝癌一般在某一个层面与肝脏相连,其间脂肪层消失。另外在外生性肝癌的病例,肝脏本身有基础病变,国人常常有肝硬化。临床上AFP可以升高。

5.胃淋巴瘤及晚期胃癌侵及浆膜层 由于平滑肌源性肿瘤外生性特点所致,瘤体通常较大,但胃壁改变较局限,借此可与胃淋巴瘤、晚期胃癌侵及浆膜外相鉴别。

6.异位胰腺 胃内异位胰腺为很罕见的异常,其定义是胰腺组织与胰腺主体没有解剖和血管的连续性,但可有正常胰腺的各种成分。胃内异位胰腺的大体观通常是坚实黄色的分叶状结节,局限于黏膜下,但有时延伸入肌层或浆膜层。临床上可有上腹痛和黑便,也可无症状。多在胃窦部,上消化道检查多误诊为黏膜下肿瘤或胃癌。少数情况下,由于发现异位胰腺残留胰管的中央脐凹而怀疑为异位胰腺。如果造影提示胃占位病变,螺旋CT或非螺旋CT上能检出90%的肿物。CT上,病灶多为直径<3.0cm卵圆形病灶。双期螺旋CT在静脉期揭示病变位于黏膜下,其上方的黏膜均匀,强化良好,占位病变有类似于正常胰腺的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螺旋CT用水为口服对比剂,有助于检出胃内异位胰腺,但除定位外,其他CT表现并无特异性

7.贲门胃底处外压性改变 位于贲门附近的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比例较高,此处胃外压性肿块样改变包括良、恶性病变,多为肝左叶癌及肝左叶向外生长的血管瘤。肝左叶癌向胃底贲门部侵犯形成肿块,与胃壁粘连,有时难以区分是起源于胃还是肝,但后者胃黏膜层往往无受侵或受侵较轻。而肝左叶血管瘤向外生长压迫胃壁形成的肿块,具有良性肿块的特征,而且增强扫描仍具有肝血管瘤的特征。滑动性裂孔疝也可形成胃底部的外压性肿块样改变,其特点就是当体位处于适当位置时所形成的肿块可变小或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