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与程序

胃肠道影像检查方法与程序

时间:2022-07-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钡气双对比造影(钡餐)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与体征。5.对胃、小肠和大肠的检查MRI采用冠状位为主,结合横轴位和矢状位进行扫描,范围与CT相似。胃肠道疾病的检查程序一般首选内镜或钡气双对比造影检查。CT和(或)MRI等影像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对评估肿瘤术前分期和能否完整切除、胃肠道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和胃肠道外压性病变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等具有重要价值。

一、胃肠道检查方法

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内镜、钡气双对比造影(钡餐)结合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与体征。CT和MRI等影像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在直接显示胃肠道管壁的厚度、胃肠道的部分功能、不明原因的胃肠道出血、胃肠道肿瘤的侵犯范围,特别是肿瘤累及肠道内外的信息、术前分期和评估预后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超声应用于胃肠道的检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近年来内镜超声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为胃肠疾病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超声能显示胃肠道管腔的充盈和排空、显示管壁的厚度和层次结构,并能通过实时动态观察了解管壁蠕动和周围相邻结构。

CT和MRI检查:

1.食管(esophagus)常规空腹、仰卧位,CT以横轴位为主,层厚8~10mm,范围自胸廓入口至中上腹部,如果病灶小,应采用3~5mm薄层。根据临床鉴别诊断需要选用动态增强扫描,能更好地显示食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MRI采用横轴位结合矢状、冠状位,扫描范围与CT相似,T1WI采用屏气2D 或3D T1WI* (不能屏气者可选用自旋回波即SE T1WI),T2WI 用脂肪抑制FSE(动态增强扫描应采用脂肪抑制的2D 或3D T1WI*)。

2.胃(stomach) 常规空腹、仰卧位,横轴位为主,层厚8~10mm,范围自膈肌至胰头水平。如果近期做过消化道钡气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患者须在X 线透视下确认胃肠道无钡影后再行CT 检查。扫描前5~10min口服500~800ml 温开水,躺进扫描床前再服200ml 温开水。先行CT 平扫(非增强),再行标准的双时相或三时相动态增强扫描。此外,延迟期扫描可采用非螺旋扫描的形式。

3.小肠(small intestine) 常规空腹、禁食不少于5h,仰卧位,横轴位为主,层厚8~10mm,范围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前30~45min 口服1%~2%的水溶性碘剂800ml 以上(只要患者能够耐受尽可能多喝),躺进扫描床前再服200ml。先行CT平扫(非增强),根据需要采用标准的双时相或三时相动态增强扫描。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病变与未充盈的肠襻鉴别困难时,可改变体位进行扫描。

4.大肠(large intestine) 常规空腹、禁食4~6h,仰卧位,横轴位为主,层厚8~10mm,范围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前可用1%~2%的泛影葡胺200~400ml灌肠,先行CT平扫(非增强),根据需要采用双时相或三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5.对胃、小肠和大肠的检查MRI采用冠状位为主,结合横轴位和矢状位进行扫描,范围与CT相似。平扫序列以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和FIESTA(伴或不伴脂肪抑制)、屏气2D或3DT1WI*(不能屏气者可选用自旋回波即SET1WI)及2D或3D MRCP为主,动态增强扫描应采用脂肪抑制的3DT1WI*(FSEPGR,FAME或LAVA等序列),如果无3D序列,可采用2DT1WI*

根据临床需要,胃肠道有时可采用腹部X线平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同位素扫描,甚至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或PETCT等检查。

二、胃肠道检查程序

胃肠道疾病的检查程序一般首选内镜或钡气双对比造影检查。CT和(或)MRI等影像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手段对评估肿瘤术前分期和能否完整切除、胃肠道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有无局部残存或复发)和胃肠道外压性病变的检出和定性诊断等具有重要价值。诊断困难时,临床上根据需要可采用超声(US)或内镜超声或CT引导下活检帮助诊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