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肝硬化病情进展的影像学监测

肝硬化病情进展的影像学监测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肝硬化病情进展包括:肝进行性硬化、萎缩,出现门脉高压、顽固性腹水。肝硬化引起的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占全部门脉高压症患者的90%以上。一般来说,肝硬化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时,肝功能都有严重失代偿,表明疾病已进入晚期。因此,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病程监测非常重要,这些资料将帮助医师调整内科治疗或制订合理的手术实施方案,以便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病程,减少病死率。随着肝硬化病程进展,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乙肝发展为肝硬化的病程一般较长,此期间病情演变很慢,影像特征不明显;肝硬化缓解或保持稳定时,肝影像征象变化亦不大;如果肝硬化病情反复进展,最终可演变为肝癌,此期间病情演变增快,病程大约数年,需要临床严密观察。

肝硬化病情进展包括:肝进行性硬化、萎缩,出现门脉高压、顽固性腹水。CT及MRI检查还可以观测肝大小、肝硬化萎缩情况、门静脉及属支口径,是否有血栓形成,脾大和腹水等相关征象。

(一)肝进行性硬化、萎缩

主要是观察肝体积和残留肝功能代偿能力的评估。影像检查能对肝体积进行准确的测量(图1-198),从而预测肝的代偿功能,判断手术预后

图1-198 肝硬化

A.肝表面凹凸不平,肝左叶(星号)略缩小,腹壁下静脉(无尾箭头)曲张;B.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示肝左叶明显萎缩;C.非手术治疗2年后,肝左外叶(星号)较前明显缩小,前腹壁下静脉曲张(无尾箭头)较前明显;D.CT冠状位重组图,显示肝上下径线较前明显变小

(二)门脉高压的监测

从感染乙肝病毒到发展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大出血,其时间间隔短的仅4~5年,长的10余年不等。肝硬化引起的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占全部门脉高压症患者的90%以上。一般来说,肝硬化的患者发生门脉高压时,肝功能都有严重失代偿,表明疾病已进入晚期。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不甚相同,有的患者表现为反复出血,有的患者则表现为顽固性腹水。对于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而言,其全身情况已经相当恶化,有统计表明这种患者一旦发生出血,其远期生存率与恶性肿瘤患者相仿。因此,影像学检查对于肝硬化患者的病程监测非常重要,这些资料将帮助医师调整内科治疗或制订合理的手术实施方案,以便最大程度延长患者病程,减少病死率。

影像学检查可以通过门静脉口径观测,有无门静脉海绵样变,脾静脉、左肾静脉、下腔静脉口径等客观指标来评价门脉高压的程度。门静脉主干内径正常人应在14mm以下,超过14mm者要考虑门脉高压的可能(图1-199);如果同时伴有脾静脉内径>8mm,则诊断更为明确。MRI还能进行肝血流量测定,不仅有利于估计肝承受手术打击的能力,更可连续观察手术后动态变化,是很有价值的临床资料。超声多普勒检查尚能检测门静脉的血流速度、方向和血流量。

图1-199 门静脉高压

A.门脉高压、脾切除6年,CT增强扫描轴位图,示门静脉明显增宽,超过14mm;B.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从不同角度测量门静脉宽度,均超过14mm

(三)静脉曲张的监测

门脉高压时,常可以引起门静脉系统的侧支循环开放。门静脉系统的主要侧支循环通路如下,其中前三种是临床上重要的侧支开放形式。

1.通过门静脉系统的胃冠状静脉胃支、食管支通过奇静脉和半奇静脉绕过肝与上腔静脉相沟通。这是门脉高压症患者体内沟通门静脉与体循环的主要侧支循环通路。一般认为,导致胃底、食管黏膜下侧支血管通路开放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30%~50%会发生静脉破裂出血,是门脉高压症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有统计表明,从患者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到发生首次出血多在6个月至2年。因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影像学监测非常重要。

2.通过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经直肠静脉丛与下腔静脉相沟通,导致痔静脉扩张。

3.20%~30%的患者门静脉通过已关闭失用的脐静脉重新开放,引流至腹壁与脐旁静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腹壁曲张静脉多集中在前腹壁,尤以剑突下及脐周为甚,以脐为中心向上及下腹延伸,脐上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向上,脐以下血流方向向下。晚期时,脐旁静脉及其属支在脐周和腹壁皮下呈怒张状态,形成海蛇头样(caput medusa)静脉怒张。

4.通过腹腔后侧支连接肠系膜及后腹壁静脉,并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5.肝内门静脉小分支与肝小静脉的直捷通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X线钡剂检查可以显示管壁处虫蚀样或蚯蚓状充盈缺损,纵形黏膜皱襞增宽,胃底静脉曲张时可见菊花样充盈缺损。CT和MRI检查可以获得更为直观的图像,CT增强扫描横断面显示胃底或食管壁点状、结节状或口径很粗的静脉,凸向管腔,局部曲张静脉上被覆的胃底或食管黏膜萎缩。CT还可显示门静脉系统的其他主要侧支循环通路(图1-200,图1-201)。

图1-200 静脉曲张

患者黄疸半年来诊,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A.剑突下静脉曲张(无尾箭头)及胆囊内多发结石(细箭);B.19个月后复查,剑突下静脉曲张(无尾箭头)较前明显,胆囊内多发结石(细箭)较前明显增多,肝表面较前更加凹凸不平;C.20个月后复查,剑突下曲张静脉影(无尾箭头)较前更明显,胆囊多发结石(细箭);D.矢状位MIP,示剑突下静脉纡曲,似“海蛇头样”,与门静脉沟通

图1-201 静脉曲张

A.CTVR图,示前腹壁纡曲的静脉以脐(星号)为分界,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自下向上(细箭)经胸壁静脉引流,脐水平线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下(粗箭)经大隐静脉分支引流,右下腹引流管(无尾箭头)留置;B.CTMIP示门静脉海绵样变,自上向下的腹壁静脉引流方向(粗箭),体内腹腔引流管(无尾箭头);C.MPVR冠状位示腹膜后静脉明显纡曲;D.MPVR矢状位,示腹壁表浅静脉(粗箭)、腹膜后肾周围的静脉曲张以及腹腔引流管(无尾箭头)

(四)门静脉血栓及海绵样变的监测

发生在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都可称为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门脉高压症的并发症之一。随着肝硬化病程进展,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门脉高压可导致门静脉血栓形成,而门静脉血栓又进一步加重门脉高压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门静脉血栓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缓慢、血液的高凝状态三方面的因素有关。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很常见;其他如TIPSS,以及肝移植术后等也容易形成门静脉血栓。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后1年内死亡率较非血栓者明显升高,大多数死于消化道大出血;血栓急性完全阻塞门静脉时,患者可有明显腹痛、发热等症状,短期内肠坏死而死亡;门静脉慢性栓塞后,在阻塞周围可形成门-门侧支血管网,病理标本大体切面上呈海绵样外观,称之为门静脉海绵样变。由于临床上门静脉血栓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体征,因而尽早应用影像学检查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门静脉血栓CT平扫容易漏诊,一般表现为门静脉管腔内低或等密度影,呈高密度者常提示血栓形成在10d以内;增强扫描门静脉血栓的典型征象是门静脉腔内出现不强化的新月状、条块状低密度病灶(图1-202)。由于血栓段血管有滋养小血管,偶尔血栓周边可呈轻度环形强化。完全栓塞时门静脉远段无对比剂充盈。合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时,可见从门静脉至肠系膜上静脉管腔内连续地充盈缺损(图1-203)。门静脉海绵样变则表现为肝门区、胆囊周围的大量侧支循环血管呈多发结节状、条状血管扩张,增强扫描与静脉血管同步强化(图1-203)。

CT三维重组冠状面、矢状面对显示血栓范围很有价值,能清楚显示附壁血栓的位置、数目、累及范围。CT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纡曲扩张的侧支静脉及其起始部位、走行及扩张程度的判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门静脉系统的评价也十分准确,更容易显示侧支循环的相关信息。

图1-202 肝硬化脾栓塞后门静脉血栓

A.肝表面凹凸不平,肝周少量积液(细箭),门静脉左支增粗(无尾箭头);B.介入治疗后2个月,脾梗死,内部出现气体,门静脉左支(无尾箭头)出现血栓(粗箭),腹水(细箭)增加

图1-203 门静脉血栓及海绵样变

A.门静脉左支内的血栓呈连续的低密度充盈缺损影(细箭),其周围多发结节状强化影为海绵样变的侧支血管(无尾箭头);B.为A图的下一层面,示门静脉右支内血栓(细箭)及周围海绵样变的侧支血管(无尾箭头);C.为B图下一层面,示门静脉主干内血栓(细箭)、周围海绵样变的侧支血管(无尾箭头)及脾静脉远段内血栓(粗箭);D.为C图下一层面,示门静脉起始部血栓(细箭)、脾静脉主干内血栓(粗箭);E.CT增强扫描冠状位重组图,示门静脉右支-主干内的血栓(细箭)及周围纡曲的侧支血管(无尾箭头);F.为E图的下一层面,示门静脉左支-主干的血栓(细箭)及周围明显纡曲的侧支血管(无尾箭头),脾静脉远段可见血栓(粗箭);G.为F图的下一层面,示门静脉左支-主干-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栓(细箭)及周围明显纡曲扩张的侧支血管(无尾箭头),脾静脉主干可见血栓(粗箭);H.为G图的下一层面,示门静脉左支-肠系膜上静脉的血栓(细箭)及周围明显纡曲扩张的侧支血管(无尾箭头),脾静脉主干可见血栓(粗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