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方法之一,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中的一种。原位分子杂交是将分子杂交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一项技术。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含有互补序列的标记DNA或RNA片段(即探针)在适宜条件下与细胞内的DNA或RNA形成稳定的杂交体。由于原位杂交的检测对象是组织细胞的DNA或RNA,因此在取材、固定及标本处理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是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方法之一,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中的一种。原位分子杂交是将分子杂交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一项技术。

(一)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

原位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含有互补序列的标记DNA或RNA片段(即探针)在适宜条件下与细胞内的DNA或RNA形成稳定的杂交体。原位分子杂交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组织细胞原位显示某种特定基因的表达、定位

(二)原位分子杂交的主要过程

尽管原位分子杂交有很多种方法,但基本操作程序都包括组织的取材、固定、预杂交、杂交、冲洗和显色等步骤。由于原位杂交的检测对象是组织细胞的DNA或RNA,因此在取材、固定及标本处理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取材 组织应尽可能新鲜。为避免外源性RNA酶引起靶组织中RNA的丧失,取材时必须戴手套

2.固定 进行原位分子杂交的组织必须经过化学固定剂固定。其目的在于避免组织中核酸的降解,保存组织的形态结构,对核酸与探针的杂交过程无阻碍作用。4%多聚甲醛是原位杂交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液之一,它能很好地保持组织或细胞内的RNA,一般固定15~30minRNA的含量比较恒定。

3.标本制备 常用的原位杂交标本有石蜡切片、冰冻切片。无论采用哪一种标本,在制备时要尽量避免RNA酶的污染载玻片要先用酸洗涤,再用蒸馏水冲洗、凉干。将载玻片涂防脱片剂多聚赖氨酸(PLL),备用。

4.杂交前处理 杂交前处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通透性。为了促使核酸探针与待测组织切片内的核酸序列结合,以及防止组织对DNA或RNA的非特异杂交,需要进行预杂交处理。常用的有蛋白酶K或稀酸等。蛋白酶K的纯度、浓度、消化的时间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相差极大,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的预试验,找到适当的浓度及消化时间。杂交前的组织处理中加入去垢剂Triton-X100,也可改变细胞的通透性。

5.杂交 进行杂交反应时,所用的探针可以是双链的DNA(dsDNA)也可以是单链的DNA(ssDNA)或为RNA。杂交反应温度一般在42℃,甲酰胺浓度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