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剖学分布

解剖学分布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79年为确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将大肠分为6段。应用这一方法,尸检材料和内镜材料所得结果略有不同,前者发现息肉均匀分布全结肠,而结肠镜则显示息肉分布以左侧结肠为主。随着年龄增大,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由于尸检病例年龄结构偏大,故呈现全结肠息肉发生率均匀增势。近年来,随着纤维及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右侧结肠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1979年为确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大肠分为6段。其中结肠起始段5%的区域为盲肠,然后依次为升结肠(6%~20%)、横结肠(21%~50%)、降结肠(51%~65%)、乙状结肠(66%~90%)及直肠(末端91%~100%区域),这种分段已广泛用于尸检材料结肠肿瘤分布的描记和比较。在内镜活检中,虽可应用脾曲和肝曲这两个解剖生理部位进行分段,但应用普遍的是以脾曲为界区分为左半(远端)结肠和右半(近端)结肠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尸检材料和内镜材料所得结果略有不同,前者发现息肉均匀分布全结肠,而结肠镜则显示息肉分布以左侧结肠为主。据推测,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大而得以验证。随着年龄增大,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由于尸检病例年龄结构偏大,故呈现全结肠息肉发生率均匀增势。近年来,随着纤维及电子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右侧结肠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