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四节体液失衡的综合纠治与监测

第四节体液失衡的综合纠治与监测

时间:2022-06-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上由于许多疾病的因素,都可造成内环境失控,使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常混合存在,因此对这些体液紊乱的情况应该积极纠治。此外还应注意补液的程序、速度及监测指标。此类体液丢失并不引起体重减轻,因此较难估计,只能依靠经验或治疗、补液效果综合分析和评定。目前临床常用的各种输液成分见表17-13,现有足够的品种以满足危重病人的输液要求。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根据脱水类型或血浆渗透状态决定补液的种类。

临床上由于许多疾病的因素,都可造成内环境失控,使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常混合存在,因此对这些体液紊乱的情况应该积极纠治。体液紊乱的综合纠治主要在于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补液的量主要决定于失水量,而补液的种类则主要根据渗透压(血Na浓度)和特殊离子(H、K、Cl-、Mg2+等)的变化来决定。此外还应注意补液的程序、速度及监测指标。具体来说就是要考虑补多少,补什么和如何补。

一、补液总量的估计

补液总量应包括3个部分:①当日生理需要量;②已经丧失量;③继续丢失(额外丢失)量。

1.当日需要量 不能进食的危重病人,每日仍有体液丢失及热量的消耗,为保证基本代谢的需要,防止体液失调,每日应补充:①水:30~40ml/kg,成人可简单地按2 000~2 500ml/d补充;②盐:氯化钠4~5g,相当于生理盐液500ml(4.5g);③钾:氯化钾3~4g,相当于10%氯化钾30~40ml;④葡萄糖:每日应补充葡萄糖2~3g/kg,成人通常约需120~180g/d,平均150g/d。因此,每日应补充10%葡萄糖液1 000ml(100g)、5%葡萄糖液1 000ml(50g)、5%葡萄糖氯化钠液(GNS)或生理盐水500ml(含氯化钠4.5g)、10%氯化钾30ml。

2.已经丧失量 已经丧失量指病人就诊或入院前已经丧失体液的量。其估计方法可参照后述“液体种类的选择”部分,也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以失水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估计(表17-11)。

表17-11 失水量的估计

(2)按体重下降情况分为轻、中、重度脱水(表17-4),如60kg体重者,中度脱水,其脱水量为60kg×6%=3.6(L)。

(3)从血钠变化计算失水量(公式17-7),体液丢失的百分数与血清钠增加的百分数成正比:

丢失体液量=(测得血钠-正常血钠)/正常血钠×正常体液量(公斤体重×0.6)  (17-7)

例如60kg体重男性,测得血钠为158mmol/L,其失水量为:(158-142)/142×60 ×0.6=16/142×36=4.0L。以上计算出的失水量,在治疗中第1天先补充1/2,余下1/2在次日补给,以免发生水中毒。在失水的同时,常伴随钠的丢失,其钠的补充量可根据血钠水平计算(公式17-8):

补钠量(mmol)=(正常血钠-病人血钠)×体重(kg)×0.25 (17-8)

例如60kg体重男性,血钠为120mmol/L,补钠量=(142-120)×60×0.25=330mmol。每克氯化钠相当于17mmol钠,330mmo1钠相当于19.4g氯化钠,第1天补1/2,即补氯化钠9.7g,相当于生理盐水1 100ml。

3.继续丢失量(额外丢失量) 包括:①胃肠液的丢失;②内在性失液;③发热和显性出汗的丢失。计算这部分丢失量,多数情况下并不困难,可通过记录24h尿量、呕吐、腹泻及胃肠减压量等来实现。

(1)胃肠液的丢失:因胃肠道不同部位的体液电解质含量不同,应选不同的液体来补充。原则上,根据丢失体液的种类、性质及数量,丢失什么补什么,丢失多少补多少。胃液中Cl-多于Na,丢失的胃液量,2/3可用5%葡萄糖盐水,1/3用5%葡萄糖来补给;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胃酸很高,因而Cl-的丢失更多,可全部用5%葡萄糖盐水来补给;胃酸很低的老年病人,因Cl-的丢失较少,可用5%葡萄糖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等量来补给。

小肠液内Na、Cl-近乎相等,由于偏碱性,可用5%葡萄糖盐水、5%葡萄糖溶液和等渗(1.25%)的碳酸氢钠溶液按70%、20%和10%的比例补给。但临床上常因同时有胆汁和胰液的丢失,故丢失量的2/3可用5%葡萄糖盐水,1/3用1.25%碳酸氢钠来补给。胰液内有较多的碳酸氢钠,丢失量可用5%葡萄糖盐水和1.25%碳酸氢钠等量来补给(见表17-12)。此外,每丢失1 000ml胃肠液,应给氯化钾1~2g。

表17-12 丢失胃肠液的补液配制比例(%)

(2)内在性失液:主要指丢失在第三间隙的体液,如由于肠梗阻积聚在肠腔内的体液、由于胸腔积液积聚在胸腔的体液。此类体液丢失并不引起体重减轻,因此较难估计,只能依靠经验或治疗、补液效果综合分析和评定。补液量是否妥当,除根据补液后临床病情改善的程度判断外,还可根据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尿中氯化物总量来观察和评估。补液后如尿量40~50ml/h,尿比重1.010~1.020,24h尿氯化物>4g,表示病情改善。

(3)发热和显性出汗的丢失:发热病人,凡体温上升1℃,应增加日需量的10%,如体温为39℃的病人,应增加水的量为2 500ml×20%=500ml。显性出汗者,中量出汗,丧失体液500~1 000ml(含钠液125~250ml);大量出汗,丧失体液1 000~ 1 500ml(含钠液250~350ml)。气管切开者,从呼吸道丢失水分比正常多2~3倍,相当于800~1 200ml,可用葡萄糖液补充。

二、补充液体的种类

目前临床常用的各种输液成分见表17-13,现有足够的品种以满足危重病人的输液要求。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根据脱水类型或血浆渗透状态决定补液的种类。

1.高渗性脱水 轻度脱水一般补充生理盐水,通过机体的调节能力,水和电解质紊乱即可矫正。中度以上脱水补液以5%葡萄糖溶液为主,同时补给0.45%氯化钠低渗溶液,补水的公式为17-9:

补水量(ml)=血钠升高量(mmol/L)×体重(kg)×4(女3,婴儿5)  (17-9)

计算出的补水量用等渗葡萄糖补给,第1天先补1/2,余下1/2在次日补给,以免发生水中毒。该类病人血清钠虽升高,但因同时有缺水,血液浓缩,体内总钠量实际仍减少,故补水同时应适当补钠,含钠液最好用低渗盐水(0.45%),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等量混合而成。

表17-13 输液成分电解质含量           (mmol/L)

例如60kg体重男性,血钠152mmol/L,补水量=(152-142)×60×4=2 400ml。当日补1/2,为1 200ml,其中5%葡萄糖液600ml+生理盐水600ml。如同时缺钾,尿量>40ml/h,应补钾纠正。

2.低渗性脱水 以补充含钠溶液为主,补钠量可按以下公式17-10计算:

补钠量(mmol)=(142-实测血清Na值)×体重(kg)×0.6(女0.55)  (17-10)

因1g氯化钠=17mmol钠,故按上述公式计算量除以17为氯化钠克数。一般当日补充1/2,余下1/2在次日补给。轻度缺钠者用等渗盐水补给;如有明显缺钠(Na<120mmol/L),为避免水分过多使心脏负担加重,可小心缓慢静脉滴注3%~5%氯化钠溶液(补充1/2或2/3钠量)。

例如50kg体重女性,血清钠为118mmol/L,补钠量=(142-118)×50×0.55=660mmol,折合为钠的克数为660÷17=39g钠,当日补1/2为19.5g,其中1/2或2/3用高渗盐水,其余量用等渗盐水补给,以后再根据病情做进一步调整。

3.等渗性脱水 补液总量可按:轻度脱水1 000~1 500ml;中度脱水1 500~3 000ml;重度脱水3 000ml以上。补液种类以偏低渗溶液为主,其浓度以2/3张为宜。

4.血液高渗状态

(1)高钠性高渗血症:因病因不同选择不同的液体。脱水者参照前述“高渗性脱水”部分。对Na过多者,应严格限制钠盐,并使用利尿剂利尿,酌情补充5%葡萄糖溶液,但纠正高钠血症不能操之过急,一般使血浆渗透浓度每小时降低2mmol/L即可。

(2)高糖性高渗血症:限制糖的入量,适当使用胰岛素,对糖尿病引起者还应注意纠酸补钾,对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者应补充低渗盐水。

5.血液低渗状态

(1)低渗伴脱水者:参见前述“低渗性脱水”部分。

(2)稀释性低渗状态(如水中毒)者:应限制水的摄入或输入,补充足够的热量。仅在水中毒已濒临死亡时,可谨慎输入少量高渗盐水,例如5%氯化钠100ml/h,24h内不超过400ml。

三、特殊电解质平衡失常的处理

1.低钾血症 首先应防治原发病,尽早恢复患者正常饮食,进食富含钾的食物如谷类、肉类、鱼类、蔬菜、水果等。轻度缺钾,以口服氯化钾为安全方便。一般每日给予10%氯化钾30~60ml,饭后分次服用,可减少胃肠道的刺激。

重症或不能口服补钾者需静脉补钾:

(1)浓度:一般40mmol/L以下(即含10%氯化钾30ml/1 000ml液体),最高限度为60mmol/L。

(2)速度:以每小时20mmoL(1.5g)以内为宜或每分钟80滴以下。在补钾过程中,需严密观察,特别是神经肌肉表现、心电图和血钾、尿量。在重度低血钾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生阿-斯综合征、呼吸麻痹等情况时,可在心电图的监测下,加快补液速度,但绝对不能用10%氯化钾直接静脉推注。

(3)总量:视病情而定。一般每日氯化钾3~6g,最多不超过200mmol。其计算公式为17-11:

需补钾量(mmol)=(4.5-测得钾)×体重(kg)×0.5  (17-11)

例如60kg体重女性,其血清钾为2.0mmol/L,需补钾量为:(4.5-2.0)×60× 0.5=75mmol,相当于氯化钾5.5g(因氯化钾相对分子量=39.0+35.45=74.45,1mol氯化钾=74.45g,75mmol=75×74.45/1 000=5.5g)。

补钾时需注意:①肾功能状态。每日尿量在500ml以上、每小时30ml以上才可经静脉补钾,肾功能欠佳而必须补钾者,应严密监测。②入细胞内较缓慢,一般需补钾4~6d,严重者需10~20d才能使细胞内缺钾矫正。应尽早由静脉补给改为口服。③对难治性低钾血症应注意有无合并碱中毒、低镁血症;纠正碱中毒及补充镁后,低钾血症可获迅速矫正。④低钾血症与低钙血症并存时,低血钙的症状常不明显;补钾后可能出现手足搐搦,应补给钙剂。

2.高钾血症 轻度高钾血症在消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和限制饮食后,多能自行缓解。重度高钾血症(血钾>7mmol/L)应迅速采取紧急降血钾措施,以保护心脏。

(1)应急措施:①给予钙剂:常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以25%~50%葡萄糖溶液等量稀释,静脉缓慢注射。近期已用或拟用洋地黄治疗的病人不宜使用钙剂(可增加洋地黄的毒性)。②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可以应用静脉注射克分子乳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应用方法:克分子(11.2%)乳酸钠溶液60~100ml或4%~5%碳酸氢钠溶液100~200ml,快速静脉滴入;病情严重者亦可静脉缓慢注射。在注射过程中,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诱发肺水肿。此外,也可应用25%~50%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注射;或10%葡萄糖溶液500ml,按每3~4g葡萄糖用lU胰岛素的比例加入普通胰岛素,充分混匀,静脉滴注。

(2)排钾措施:①肠道排钾:适用于轻症患者,利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在肠道与钾交换,从而使钾排出。②肾排钾:包括高钠饮食、排钾利尿剂、盐皮质激素等,可按具体情况选用。③透析疗法:病情较重者需采用,以确保多余的钾排出体外,特别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排钾困难者。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如果血清钾迅速上升并超过7mmol/L,血液透析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3.低镁血症 低镁血症应补充镁盐。由于缺镁量难以判断,故一般根据经验来指导治疗。轻度缺镁者,可由饮食或口服镁剂来补充。病人对口服不能耐受或不能吸收时可肌内注射镁剂,一般采用20%~50%的硫酸镁。重度缺镁伴抽搐者,可按0.5~1mmol/(kg·d)硫酸镁加入5%葡萄糖液1 000ml中于4h内静滴。注射用镁剂多用10%硫酸镁注射剂。切不可用25%~50%硫酸镁静脉注射。

静脉用镁要观察尿量及肾功能变化,有肾衰者,禁忌静脉用镁。有其他电解质如Ca2+、K等紊乱时,应同时纠正。因镁、钙有拮抗作用,故不能同时使用。

4.高镁血症

(1)立即停止镁制剂的摄入,治疗其原发病因。

(2)发作期,静脉缓慢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10%氯化钙5~10ml,30s左右可见症状有改善,但作用时间短暂。

(3)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改善肾功能,使用利尿剂,以加速尿镁排泄;慢性肾衰可做腹膜或血液透析,透析液不含Mg2+

四、酸碱失衡的处理

1.代谢性酸中毒

(1)去除病因:如治疗糖尿病、纠正失血性休克等。

(2)碱性药物的应用:常用的药物有碳酸氢钠、三羟甲氨基甲烷(THAM)等。

①碳酸氢钠:浓度有1.5%、4%、5%。1.5%为接近等渗溶液,适用于高渗性失水而需补液较多者;如补液量不宜太多,则可用4%或5%溶液。补碱公式有17-12、17-13(X均为所需5%碳酸氢钠量):

X(ml)=(要求纠正的CO2CP-测得的CO2CP)×0.42×体重(kg)  (17-12)

或X(ml)=[-2.3-(测得的BD值)]×0.42×体重(kg)  (17-13)

以碱剩余计算所需补碱量,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因此较根据CO2CP计算者为准确可靠。

②三羟甲氨基甲烷(THAM):为不含钠的缓冲盐,能缓冲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在提高pH值同时还可降低PaCO2,另有较强的穿透细胞膜的能力,是一种更有效的细胞内缓冲剂。

碱性药物的补给,轻症病人一般可给予碳酸氢钠1~2g口服,3/d。重症者静脉输入。从公式计算的补碱量,一般先给1/3~1/2,然后根据病情和HCO-3及碱缺(BD)的变化,继续补足。代谢性酸中毒易引起细胞内失钾,在治疗后尿量增多时更为明显,应注意补钾。有低血钙表现时,亦应注意补充。

2.代谢性碱中毒

(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碱摄入过多,应用排钾利尿剂时需及时补钾或与保钾利尿剂同时使用。

(2)轻症及中等程度碱中毒,只须给予足够的生理盐水静脉滴入,即可使肾排出HCO-3而得以纠正。失氯失钾引起者,则需补充氯化钾,补钾量参阅低钾血症。重症病人除给予补充足够的生理盐水外,可给予氯化铵1~2g,口服3/d;必要时可按每千克体重用2%氯化铵lml能降低CO2CP 0.45mmol/L计算,得出应给予的氯化铵量,以5%葡萄糖溶液稀释成0.9%等渗液,分2~3次静脉滴入。滴注氯化铵可引起失钾、失钠,过量能引起酸中毒,使用时须注意监测。

(3)乙酰唑胺在HCO-3增高的情况下,能在数小时内通过利尿将HCO-3排出。

3.呼吸性酸中毒

(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采用人工呼吸、气管插管、面罩加压给氧辅助呼吸等措施,以尽快排出CO2。适当供氧,呼吸中枢抑制者可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重症患者可给予碱制剂。使用碱制剂时宜经常做血pH值监测,以防发生继发性代谢性碱中毒。

(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积极治疗原发病,一般采用抗感染、支气管解痉及促进咳痰等措施。

4.呼吸性碱中毒

(1)防治各种通气过度的病因。可用纸袋罩于病人口鼻,以减少CO2丢失,并增加呼吸死腔。轻症及癔症性在治疗原发病的过程中,即可逐渐恢复。

(2)病情重者,可试用含5%CO2的氧气吸入。

(3)危重病人,亦可使用药物阻断自主呼吸,然后气管插管进行辅助呼吸,以减慢呼吸速率和减少潮气量,但须对血pH值和PaCO2进行密切监测。

五、补液的程序和速度

在进行体液治疗时,还要安排好输液的先后顺序,特别要注意各种需添加在输液瓶中的药物之间有无配伍禁忌。原则是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补充容量,维持渗压,纠正酸碱,见尿补钾,营养支持,边补边查,调整计划,具体实施如下。

1.补液顺序 一般先输入电解质溶液,然后输葡萄糖液、碱性溶液、胶体液和钾盐。但高渗性脱水则应先输入葡萄糖液,以利迅速降低血浆渗透压。输入胶体液之前,应先输入一些晶体液,使血液适当稀释。若先输入胶体液,其产生的胶体渗透压可加重组织脱水。且在脱水情况下,输入胶体液可使血液黏度增加,易形成微血栓。输液量多时,各类液体要交替输入,以免在较长时间内单独输入一种液体,造成人为的体液紊乱。

2.补液速度 一般应根据病情、病人的耐受力、补液总量及液体的性质等决定补液的速度,同时在输液过程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和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CVP)等。

(1)一般病人,在一般情况下,输液每分钟滴数可用公式17-14计算:

  (17-14)

(2)明显缺水的病人,输液开始时速度要快,以便迅速改善体内缺水和缺钠状况。待缺水情况已有好转,则要放慢速度。如对严重脱水、休克的病人,可先将24h总量的1/2于第1个8h内补充,余1/2在后16h陆续补充。在第1个8h的量,于头2~3h补充其1/2量,余1/2量在紧接的5~6h内补充。为保证输液速度,对某些病人如低血容量休克、大面积烧伤,需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输入,必要时静脉切开。

(3)对心、肺、肾功能不全者,脑外伤、胸部外伤、静滴高渗盐水或液体中加有特殊药物,如钾盐、普萘洛尔(心得安)、利多卡因者,需放慢输液速度。

(4)手术后禁食病人补给生理需要量时,宜在10~12h内输完当天液体量,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翻身活动。

(5)控制葡萄糖液的输入速度。机体对葡萄糖的最高利用率是每小时每千克体重0.5g,超过此比重,葡萄糖将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失去营养价值。

六、体液治疗的监测

体液治疗期间的临床监测,不仅能提供补液量是否适当的生理学指标,而且可以动态观察补液效果,以便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1.一般检查

(1)体重:称量体重是反映体内水平衡状态的良好指标。在常规治疗时,体重增加提示输液过多,或是出现并发症如感染等;体重下降,除非因病情需要(如利尿),常需大量补充液体。

(2)皮肤和黏膜:主要观察皮肤弹性,有无组织水肿,眼球凹陷等;①皮肤弹性消失提示体液缺乏仍未纠正。检查正常人时皮肤皱褶应在放松捏起的皮肤后30s内消失。但老年人和近期有脂肪减少的病人,此法不可靠。②检查皮肤干燥时,要注意腋窝、腹股沟和下垂的乳房后方的皮肤,这些部位干燥表示细胞外液量明显不足,黏膜干燥的表现在口腔最明显。③皮下组织的可凹性水肿表示组织间液过多。

2.生命体征和生理学指标监测

(1)体温:通常每日测2次,发热时每日测4次,必要时每4h测1次。发热患者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

(2)呼吸:不正常的呼吸可以产生呼吸性酸中毒或碱中毒,而且呼吸增快使呼吸道蒸发的水分增多。

(3)脉搏血压:观察脉搏有3个内容:脉率、脉律、脉力。脉搏增快无力、血压下降,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脉搏缓慢有力、血压正常,提示缺水已纠正。

(4)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CVP反映右心对回心血量的泵出功能,正常值为5~10cmH2O(1cmH2O=98Pa)。小于2~5cmH2O,表示右心房充盈欠佳或血容量不足,大于15~20cmH2O表示右心功能不良或血容量超负荷。PAWP反映左心前负荷和右心后负荷。当PAWP>18mmHg,常表示血容量超负荷,而PAWP<10mmHg时,常表示血容量不足。

(5)尿液:①尿的酸碱度:可大致反映体液的酸碱度,但低钾性碱中毒时,尿呈酸性。②尿量、尿比重:肉眼观察尿色深浅可初步判断尿比重。尿相对密度高表示机体缺水;相对密度低且少变化是肾功能不全的表现,此时测尿比重可呈等比重。除非肾功能、内分泌功能异常,脱水时常出现少尿、高比重尿(1.020~1.030)。多尿可出现在渗透性利尿(如糖尿病)、垂体性尿崩症。

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体液平衡的定性和定量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血细胞比容(Hct)和血红蛋白(Hb):将治疗前后Hct和Hb进行对照,可推算治疗效果,对指导补液有重要意义。

(2)血K、Na、Cl-、Ca2+、Mg2+:可指导电解质成分和水的补充。

(3)计算AG:本章第三节已述。

(4)渗透浓度:本章第二节已述。

综上所述,对体液治疗的监测实际上是症状、体征、生理学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综合应用。如体液补足、循环改善,监测上述指标可发现:①脱水症状改善;②脉搏变慢、有力;③脉压增大,血压上升、稳定或正常;④每小时尿量>30~40ml,尿比重在1.010~1.012之间;⑤CVP在正常范围内。

病例分析

【病例】 男性病人,68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入院,在应用利尿剂治疗后,病情未见好转,反感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烦躁不安。查体:端坐体位,桶状胸,皮肤弹性较差。体重68kg,T36.1℃,P64/min,律不齐,R26/min,BP140/90mmHg。

1.根据上述病情变化情况,您考虑病人可能发生了什么情况?

分析:该老年病人应用利尿剂治疗慢性肺疾患,根据其症状与体征(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烦躁不安以及皮肤弹性改变等),应考虑是否发生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具体应做哪些检查以确诊?

分析:为判断病人是否发生了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应进行血气分析、血生化以及心电图等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病人心电图:ST段压低,T波低平,U波增高,Q-T间期延长;血生化:Na=128mmol/L,K=3.0mmol/L,Cl-=76mmol/L。血气分析:pH=7.38,PaCO2=9.3kPa(70mmHg),HCO-3=45mmol/L,PO2=30mmHg。

3.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您应如何分析判断?

分析: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病人具体发生了哪些情况。

(1)判断病人是否发生了水平衡紊乱:病人头晕、乏力、皮肤弹性较差且烦躁不安,具有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临床表现,且病人应用利尿剂治疗,有诱发脱水的潜在因素,血生化示Na低于正常,故可判断病人发生了低渗性脱水。

(2)判断病人是否发生了电解质平衡紊乱:病人头晕、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且K低于正常,故考虑病人发生了低血钾,心电图支持此诊断。

(3)判断病人是否发生了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步:根据pH值初步判断有无酸碱失衡。病人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7.38(<7.40),可初步判断病人有轻度酸血症。

第二步:根据[HCO-3]与PaCO2的变量关系判断酸碱失衡为原发还是继发(代偿)变化。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病人PaCO2=9.3kPa(70mmHg),>5.3kPa(40mmHg),HCO-3=45mmol/L,>24mmol/L,两者呈同向升高。当[HCO-3]与PaCO2呈同向变化时,有两种诊断可能:①单纯型酸碱平衡失常,两者的关系属原发过程和继发代偿改变;②属混合型酸碱平衡失常。还要根据pH值的倾向性、代偿速率、幅度及限度等来鉴别。

第三步:根据pH值的倾向性、代偿速率、幅度等来判断酸碱失衡为单纯型还是混合型。病人pH<7.40,为轻度酸血症,可以是因PaCO2升高或[HCO-3]降低所致。但患者仅有PaCO2>5.3kPa(40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从病史分析为慢性改变,按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预计代偿公式计算:ΔHCO3=0.35×ΔPaCO2±5.58=0.35×(70-40)±5.58=10.5±5.58=4.92~16.08mmol/L。但本例HCO3实际增高43-24=19mmol/L,高于该值,提示合并低钾低氯性碱中毒。由于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使动脉血pH值趋于正常。结合病史,可诊断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4.根据以上判断,您考虑应该如何进行治疗?

分析:病人发生了低渗性脱水、低钾血症、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故应进行体液治疗,治疗方法可参照本章第四节“体液紊乱的综合纠治与监测”,具体治疗考虑如下:

首先,应考虑该病人补液总量。应包括:当日需要量、已经丢失量、继续丢失量,其中已经丢失量以补充含钠溶液为主。病人68kg,血清钠为128mmol/L,补钠量=(142-128)×50×0.6=420mmol,折合为钠的克数为420÷17=24.7g钠,当日补1/2为12.3g,其中1/2或2/3用高渗盐水,其余量用等渗盐水补给,以后再根据病情作进一步调整。

其次,应考虑纠正患者电解质平衡紊乱,患者发生了低钾血症,故应进行补钾,具体计算如下:患者68kg,其血清钾为3.0mmol/L,需补钾量为:(4.5-3.0)×68×0.5=51mmol,相当于氯化钾3.8g。

第三,应考虑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的措施是停用利尿剂。口服乙酰唑胺250mg,1~2/d。必要时静脉应用盐酸或氯化铵、盐酸精氨酸等;治疗呼吸性酸中毒的措施主要是增加肺换气量。

5.在贯彻治疗方案过程中,您应做好哪些护理?

分析:在具体补液时,应安排好补液的顺序、速度,同时作好监测,包括对病人一般状况(体重、皮肤和黏膜)、生命体征和生理学指标(体温、呼吸、脉搏和血压、中心静脉压、尿液等)、实验室指标等的监测,具体参照第四节相关内容。

思考与练习

一、问答题

1.简述水的含量与分布?

2.简述正常成人水的摄入与排出?

3.简述电解质的分布?

4.简述钠、钾平衡?

5.简述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三者在临床表现上的区别?

6.简述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高镁血症的临床表现?

7.何谓体液渗透浓度?

8.如何监测体液渗透压(渗透浓度)?

9.常见体液渗透平衡紊乱的病因及表现?

10.常见酸碱平衡紊乱的评估?

11.对于体液失衡患者如何估计补液总量?

12.对于脱水或渗透失衡的病人,如何选择补充液体的种类?

13.分别说明如何纠正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镁血症、高镁血症?

14.如何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15.如何安排好补液的顺序和速度?

16.简述体液疗法的监测措施?

二、病例题

1.某糖尿病患者,男,血气分析如下:pH=6.92,PaCO2=5.3kPa(40mmHg),HCO-3=8mmol/L,请分析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提示:该患者为糖尿病病人,pH=6.92(<7.40),为酸血症,可以是因PaCO2升高或[HCO-3]降低所致。但患者仅有HCO-3<24mmol/L,为代谢性酸中毒。按代谢性酸中毒时预计代偿公式计算:PaCO2=1.5×HCO-3+8±2=1.5×8+8±2=18~22mmHg。而PaCO2实际为5.3kPa(40mmHg),超过了代偿幅度,表明同时存在着呼吸性与代谢性酸中毒。

2.某患者血气分析如下:pH=7.40,PaCO2=8.0kPa(60mmHg),HCO-3=36mmol/L,请分析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提示:尽管该患者pH值正常,但PaCO2与HCO-3均增高表明呼吸性酸中毒与代谢性碱中毒并存。两者对[H]作用抵消,使pH值无明显改变。

3.某患者血气分析如下:pH=7.31,PaCO2=9.3kPa(70mmHg),BE=+8mmol/L,请分析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提示:该患者pH<7.40,为酸血症,可以是因PaCO2升高或[HCO-3]降低所致。但患者仅有PaCO2>5.3kPa(40mmHg),而BE>+3mmol/L,变化与PaCO2变化一致。结合原发病及病程,如果原发病程较长,病人肾脏功能良好,符合代偿速率,则可能认为呼吸性酸中毒是原发过程,而BE升高是一种代偿改变(肾代偿),属单纯型酸碱平衡失常,即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若该病人的病程较短,肾未及代偿,则应诊断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4.某慢性疾病患者血气分析如下:pH=7.34,PaCO2=12.0kPa(90mmHg),HCO-3=36mmol/L,请分析该患者发生了何种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应如何处置?

提示:该患者pH<7.40,为酸血症,可以是因PaCO2升高或[HCO-3]降低所致。但患者仅有PaCO2>5.3kPa(40mmHg),故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慢性呼吸性酸中毒HCO-3代偿性增高值为:ΔHCO-3=0.35×ΔPCO2±5.58=0.35×(90-40)± 5.58=11.92~23.08mmol/L。而本例HCO-3实际增高36-24=12mmol/L,不超过代偿幅度,表明是单纯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桂 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