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糖尿病性脂肪肝

糖尿病性脂肪肝

时间:2022-06-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病机制随其年龄、体型、病型而异。1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较少,发生率仅为4.5%,是由于缺乏胰岛素使脂肪的分解代谢加强,脂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使血中脂肪酸增加,产生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而肥胖型成人型糖尿病患者则常伴有脂肪肝,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占21%~78%。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高,血中未酯化脂肪酸增高,堆积于肝内而形成脂肪肝。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临床上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与胰岛B细胞发生自身免疫性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胰岛素抵抗(IR)或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糖尿病是脂肪肝三大病因之一

糖尿病可引起肾脏、视网膜、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损害,也可导致各种类型的肝损伤。糖尿病是引起脂肪肝的三大病因之一(另两种分别是肥胖与饮酒),脂肪肝是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肝病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发病机制随其年龄、体型、病型而异。1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较少,发生率仅为4.5%,是由于缺乏胰岛素使脂肪的分解代谢加强,脂蛋白合成减少,从而使血中脂肪酸增加,产生高脂血症和脂肪肝。而肥胖型成人型糖尿病患者则常伴有脂肪肝,2型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占21%~78%。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者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高,血中未酯化脂肪酸增高,堆积于肝内而形成脂肪肝。

血糖与脂肪肝的程度密切相关

对100例重度肥胖者的研究发现,随着血糖升高,肝脂肪变程度加重。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能够明显降低血脂水平,减轻脂肪肝。血糖控制状态与脂肪肝的预后明显相关,血糖控制不好的2型糖尿病发生重度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就会增加。

◆慢性肝损伤也可以影响糖代谢

慢性肝损伤导致葡萄糖耐量减退甚至发生糖尿病。脂肪肝患者常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空腹血糖水平高于非脂肪肝患者,其中4%~46%的脂肪肝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性脂肪肝缺乏特殊表现

患者除有糖尿病的表现(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及体重减轻)外,常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轻度脂肪肝多无自觉症状,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自觉上腹部不适、肝区胀痛、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倦怠等,可有轻度肝大。

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空腹时血糖在7.84毫摩/升(mmol/L)以上,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可正常或轻度异常,高血脂症较明显。除非发生明显的脂肪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化,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一般正常。

◆糖尿病性脂肪肝治疗

糖尿病性脂肪肝首先要积极采取病因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糖、调节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

1.控制血糖是首先而且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血糖控制良好时,肝组织脂肪浸润就可以防止,脂肪肝就会减轻甚至完全消失。血糖的控制指标是空腹血糖<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餐后2小时血糖<8.0mmol/L。降低血糖的药物优先选择二甲双胍、罗格列酮、阿卡波糖等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原则上不用可能增加体重的磺脲类药物,严格掌握胰岛素的使用指征。由于多数药物需要经肝代谢,脂肪性肝炎患者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对肝功能有影响的口服降糖药物应谨慎或避免使用;待肝功能恢复后,再应用这些口服降糖药。

2.要加强运动,控制体重,采用低糖、低脂肪、低热卡及高蛋白饮食(病人脂肪热卡占总热卡的25%以下为宜);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以考虑短期应用减肥药物。

3.已有肝功能损害者同时加用水飞蓟素、维生素E、必需磷脂等保肝药物,促进肝病恢复,原则上不用联苯双酯、垂盆草冲剂等降酶药物。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合理应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平稳地控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避免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