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妇女贫困急需精神扶贫

妇女贫困急需精神扶贫

时间:2022-03-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妇女贫困急需精神扶贫言及贫困,人们往往会想到某些地区、其些国家的贫困状况,却极少从性别的角度研究贫困问题。为实现这一承诺,对贫困妇女进行精神扶贫是至关重要的。资料表明,贫困人口中,主要是女性。六是社会转型期妇女就业率下滑,使企业女职工日趋贫困。为此应实施以下精神扶助。减轻妇女生育负担是农村妇女自立自强的先决条件之一,实施计划生育的必由之路在于广大贫困地区妇女对计划生育方针的自觉认同。
妇女贫困急需精神扶贫_在风中行走

妇女贫困急需精神扶贫

言及贫困,人们往往会想到某些地区、其些国家的贫困状况,却极少从性别的角度研究贫困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13亿贫困人口中,女性占70%,贫困人口的增加同近10年经济发展势头形成鲜明的反差,妇女贫困人口有增无减。贫困成为实现男女平等的一大障碍,也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要在2000年消灭绝对贫困,各级政府制定措施,落实人员、项目、资金,加大了扶贫攻坚力度,承诺“今后4年扶贫攻坚目标,是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为实现这一承诺,对贫困妇女进行精神扶贫是至关重要的。

导致妇女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有经济因素。在边远落后资源困乏的地区,妇女的贫困成为整个地区普遍贫穷的一部分。资料表明,贫困人口中,主要是女性。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11亿极为贫困的人口中有70%是女性,中国贫困人口中的60%是妇女和儿童。贫困地区多属自然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二是有性别歧视。女性在就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受到的种种限制或不公正待遇,使女性走向贫穷。再如妇女因为生育,被迫中断就业;女性承担大部分家务劳动不计报酬,这两方面造成城市女性退休金大大低于男性,女性养老问题严重。农村女性地位低,只能靠儿女养老。三是有传统观念影响。女性存有“在家靠父母,出嫁靠丈夫”的思想,女性自身或家庭都轻视对女子的培养,资本投入少,使女性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泯灭,造成依赖心理。四是单身母亲家庭增多。在中国城市离婚率达7‰,离婚母亲将收养孩子作为感情的慰藉和寄托,而经济结据又是常有之事。五是女性健康状况差造成贫困。在城市,女职工或女居民因身体状况差,企业效益不景气,医疗保障差而致贫。在农村,智力残疾家庭,女性付出得不到有效回报,医疗保健知识少,措施不得利,妇科病增多导致贫困。六是社会转型期妇女就业率下滑,使企业女职工日趋贫困。心理、生理承受能力下降,逾户谋职难以承受。七是农村超生导致家庭更加贫困。据《宁夏日报》报道:自治区统计局扶贫工作队对固原县红庄乡陈沟村进行了调查,全村145户特困家庭中,生两胎以上家庭占55.2%,其中生四胎以上的占21.8%,由于严重超生,致使人均耕地减少,家庭负担加重,生活困难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八是已脱贫而因自然灾害又返贫,使妇女贫困加剧。不少贫困户解决温饱以后,因天灾人祸,生活水平又重新回到贫困线以下。

在贫困地区,人的精神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治穷先治懒,治穷先治散,扶贫先扶志,则是强调调动贫困地区人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变“懒惰”为“勤奋”,培养战胜贫困的信心。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人无非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抗争。这个自我抗争,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实施,各地扶贫工作队员采用不同的方式共谋脱贫大计取得了成绩。但笔者调查发现,很多贫困乡村的贫困妇女,“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很多女性对丈夫的依赖,对个人生存空间的艰难视若无睹,对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幸福表现漠视,没有通过本地本村的集体智慧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而且贫困地区相当一部分女性,以生活在此地是命中注定,习惯于温饱即安的思想,不习惯于过度劳碌,她们劳动的目的只是维持生计,而不重视改善生活。这是人性的懒惰所致。多数妇女潜在的智力得不到开发,松散的生活习惯,“足不逾户”的封闭心理成为不思进取的惰性成因。成为妇女落后、贫困、愚昧的象征。另外也有许多女性,时间观念淡薄,因无事可做或不找事去做,把许多时间消耗在闲逛或做不出效益的事情上,使时间与经济与脱贫致富脱节,人们提及的“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在这里平淡无奇。

在县乡级干部中,因女干部少,领导带领妇女脱贫致富信心不足,讲空话、套话,布置任务不讲针对性、不讲效率的现象还十分严重。对女性的素质培养,实用技术培训,资金难落实,人员难兑现,进而影响子孙后代的素质提高。因此,调动贫困地区女性积极性,让她们知道,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精神力量不可低估。与物质扶贫相伴的精神扶贫,将有助于她们树立长期与贫困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使她们从现在起具备生存的危机感,改革的紧迫感,历史的责任感。

促进一大批贫困地区女性人才的成长,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对遏制贫困人口增加将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为此应实施以下精神扶助。

1.正确认识生存环境,树立艰苦创业精神。长期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加上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大部分女性观念滞后,等待观望。因此,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引导教育群众非常重要。又由于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妇女们走不出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圈子。因此鼓励她们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使她们认识到靠国家扶持解决温饱不是万全之策,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就可努力去战胜困难,多门路寻找致富途径。“穷则思变”“安不思穷”。

2.正确认识计划生育的国策,树立脱贫也要从后代抓起的观念。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难点主要不是男性对女性生育态度的专横控制,而是相当多的农村妇女个人认同“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减轻妇女生育负担是农村妇女自立自强的先决条件之一,实施计划生育的必由之路在于广大贫困地区妇女对计划生育方针的自觉认同。另外,少生优生即可减轻个人家庭生活负担,也可减轻生态的人口压力问题,况且少生的母亲营养状况好,对后代的发育成长有积极的作用。生育是女人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但不是唯一贡献,参与社会劳动和社会管理同样也是女人对社会的贡献,女人应该把参与社会与人口再生产看得同样重要。目前大部分农村妇女到25岁时已结束了生命周期中的生育阶段,剩下的几十年中,国家政府提供条件,鼓励她们参与社会经济活动,通过参与经济活动打消她们留恋多生育的念头,这样对降低生育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提供优惠,帮助他们率先脱贫,解决温饱问题,以起到推动计划生育示范的作用,收到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的双重效益。

3.走科技扶贫道路,使她们认识到科技致富富万家。走科技扶贫道路,对女性生产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妇女的意愿与选择在很大层次上影响对新技术、新项目的采纳、实施。因此对贫困地区妇女坚定科技致富道路的同时,努力提高个人文化素质,让一些妇女在庭院经济和专业生产中焕发出来的积极性及聪明才智带动落后妇女。让贫困地区女干部模范示范作用推动妇女脱贫致富。多年扶贫工作调查表明,贫困户摆脱贫困途径不同会影响到摆脱贫困落后的富裕程度。妇女接受新科技需要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可使妇女依靠科技致富速度加快,效果更明显。

4.注重对贫困地区女性人才的自我开发。人才成长的基本原理是,内在因素在选择、控制、内化后才能起作用。女性人才的自我开发是历史的必然。首先强化女性自我开发的主体意识。国外资料表明,女性开发潜力大于男性,女性潜能未能显现的原因在于受传统观念、传统习俗的影响,实践活动范围狭小,角色承受心理压力大,缺少智力投资。引导女性科学认识自我,树立女性人才的优势观、价值观,组织上帮助女性对自己潜能获得科学认识是鼓励扶持妇女成才,带动妇女致富的有效途径。

5.采取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历史形成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使贫困地区女性产生较重的依附、软弱、狭隘、自卑心理。这样就造成她们不思进取,社会责任心淡漠,丧失荣誉感。因此,要对女干部采取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一要从提高文化、思想、心理、能力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女干部的潜力。二要运用典型引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让其承担重任,参与各项管理决策,锻炼能力。三是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借助各种媒体,向妇女及时传递各种适用技术和信息,将知识、科技与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调动妇女发家致富的热情。变“我能干”为“我要干,我想干”,主动采取各种措施发挥优势为妇女姐妹脱贫献计献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