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舆论类型的议论量

舆论类型的议论量

时间:2022-0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舆论都具有空间范畴,由此构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舆论。其中,30%以上至60%以下的社会舆论称作众意,即公众意见;而60%以上的议论量则称为民意。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舆论通常视为全国舆论和世界舆论。严格地说,舆论量差规定着舆论的类型,议论量包含舆论主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
舆论类型的议论量_舆论学概论

三、舆论类型的议论量

通过议论量和舆论主体的分布,可把舆论分为不同类型,这需要在一定空间中考察议论量,作为确定舆论类别的指标。任何舆论都具有空间范畴,由此构成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舆论。在局部社会环境,例如某个单位出现的议论达到25%的人数,只能是群体舆论。群体舆论不能称社会舆论,因为它是小环境中多数人的共同意见,谈论的问题一般不是社会全局性的公共事务。市、县、区以上空间出现的议论,冲破社会的局部环境,表达意见的人数达到25%左右,则属于社会舆论。其中,30%以上至60%以下的社会舆论称作众意,即公众意见;而60%以上的议论量则称为民意。成熟的民意量化指标应为70%以上,60%至70%的议论量是民意的边际量。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传播的舆论通常视为全国舆论和世界舆论。社会管理者通过议论量和空间分布识别舆论的类型,把握它的影响度,确定不同舆论规模波及的区域和影响力。

严格地说,舆论量差规定着舆论的类型,议论量包含舆论主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某个单位内部的议论即使达到90%以上的人数,也只能叫整体舆论,而不能叫社会舆论。相反,具有地区性以上空间的舆论才能称作社会舆论(包括公众舆论)[4],量化指数比较宽泛,有的意见可能有30%的人数,有的可能为50%,同时分布在不同的社会区域。公众舆论的强度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对立的。比如,对待房价攀高不下的态度,社会上可能有50%的人坚决反对,也可能有25%的人坚决赞成,其余的人则不置可否。掌握了城镇居民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差异,依据人们的不同态度,可以了解高房价对公众的影响程度。

领悟舆论的量差,在人们的经验中早已形成感性尺度,即人们凭感观也可觉察身边的议论属于哪种类型的舆论。如果我们在全国到处听到同一种意见,即使不用舆论调查获取60%以上的指数,大体可以肯定这是民意。如果一种意见在不超过60%的城市或县区听到,还有相当多的地方没有出现这类意见,它只能是众意。这是一种模糊的认识方式,只能在非精确意义上使用。

舆论量度的大小取决于意见和利害的相关度,意见涉及多大范围公众的利益和观念,舆论就在多大社会空间形成。由于议论的事情和公众有直接或间接的利害关系,议论才能演变成舆论。舆论覆盖社会空间越大,从众人数越多,造成的舆论声势也越加巨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