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新业余文体团队培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创新业余文体团队培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选派文艺骨干进修近年来余杭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余杭滚灯”、“十八般武艺”、“高头竹马”等不少业余文体团队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还走出国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余杭文化的金名片。
创新业余文体团队培育管理的对策建议_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二、创新业余文体团队培育管理的对策建议

业余文体团队的培育和管理,要紧扣群众实际需求,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强化政策引导,完善多元投入,提升人员素质,创新工作举措,有效激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

(一)强化资金保障,扶持团队发展壮大

资金保障是业余文体团队组织开展日常活动的前提。要多渠道、多举措逐步解决业余文体团队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

1.增加补助额度

在每年的文体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定的经费,对新组建团队、参加展演活动、设施设备添置等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根据余杭区实际,对《余杭区业余文体团队等级评定办法》做进一步完善,科学设置评定标准,增加上等级团队的资金补助额,更好地激发团队积极性,推进队伍规范有序发展。

2.加大奖励力度

鼓励业余文体团队积极创编文艺作品,推荐优秀作品和节目参加余杭区优秀文艺成果评比,根据《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优秀艺术成果奖励办法》、《余杭区文艺精品和文化贡献奖励实施办法》等予以奖励。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在区级奖励的基础上再予以配套奖励。

3.探索文企联姻

近年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热情很高,不少企业通过冠名、赞助等形式,与余杭区一些业余文体团队结对,提供资金支持。区级文化部门、镇、街道要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业余文体团队和企业的“联姻”,文体团队结合文化展演活动宣传企业,企业对团队进行赞助,达到“文企共赢、互惠互利”的目的。

(二)加强培训辅导,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人员素质的提升是业余文体团队形成凝聚力,打造活动品牌,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要根据团队实际需求,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辅导。

1.加强“集中式”培训

充分发挥区文化馆的人才和资源优势,加强对业余文体团队的指导。对业余文艺骨干要继续实行“请上来”、“送下去”的集中培训,包括创作、导演、活动策划、舞美、灯光等专题辅导。同时,结合文艺比赛和展演组织观摩活动,邀请上级部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等,有计划地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技能培训。

2.强化“菜单式”服务

余杭区业余文体团队数量多,类别多,基础不同,需要的培训指导也不尽相同,要针对团队缺日常管理经验、缺文艺骨干、缺活动策划能力、缺具体节目编排、缺灯光舞美设计等不同的需求,安排更具针对性的辅导,解决团队组织展演、创作节目中存在的具体困难。

3.选派文艺骨干进修

近年来余杭区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余杭滚灯”、“十八般武艺”、“高头竹马”等不少业余文体团队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还走出国门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余杭文化的金名片。对于这样的品牌队伍,我们要积极鼓励扶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骨干到国家和省市文化部门、艺术院校等进行专门学习,进一步提升文艺鉴赏能力、节目创编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带动更多团队活跃基层文化,打响活动品牌。

(三)搭建交流平台,展示团队艺术风采

走上舞台展示风采是业余文体团队体现价值、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努力为团队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展示平台。

1.举办文艺展演

区级部门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和展演活动时,应邀请业余文体团队登台表演。同时,积极鼓励具备一定规模和上等级的业余文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戏曲和综艺节目。组织具有一定表演实力的队伍到周边镇、街道甚至参加区县(市)开展的“文化走亲”活动。

2.组织观摩学习

鼓励业余文体团队“走出去”,外出观摩学习、参加各种赛事,广泛了解和学习其他地区优秀团队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文化馆资源,组织业余文体骨干随同文化干部定期外出创作采风。通过文体骨干的不断学习,带动整个团队能力水平的提升,促进团队的良性发展。

3.纳入政府采购

对具有一定表演实力的文体团队,将其纳入到公益性文艺演出政府采购中。余杭区每年都要开展“百场演出下基层”活动,原来都由越剧团、文化馆承办。今后可以安排一定的场次,由业余文体团队申报承办,业余文体团队列出节目清单,和文化馆、越剧团同台竞争,接受镇、街道、村、社区的选择,送戏下乡中享受同等的经费补助。

(四)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团队发展活力

健全工作机制是业余文体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下一步,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1.健全团队组织

文化、体育、民政等部门要在业余文体团队的组织建设上加强指导,帮助业余文体团队做好备案、登记注册等工作,同时指导帮助团队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章程和工作制度,做好台账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让队伍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有章可循。

2.优化年龄结构

进一步丰富业余文体团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积极组织开展Cosplay(动漫表演)、街舞等适合青少年参加的活动项目,引导鼓励不同年龄段的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逐步改善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和后续发展的问题。

3.扶持品牌队伍

基层文化的开展既要整个面上的繁荣活跃,也要特色鲜明的精品亮点,要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打造一批品牌文体团队,鼓励他们走出余杭,走出浙江,甚至走出国门,宣传余杭优秀文化,引领全区文体团队品质的提升。

4.完善激励机制

业余文体团队大多由群众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而成,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计经济报酬。一些团队的“领头羊”出于对文化的痴情,在队伍组建、经费筹集、活动开展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生活较为困难。文化部门要经常性地对这些文艺人才进行走访,生活上多加关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精神上应多加鼓励,在文化名人、文化贡献奖的评选上,安排一定的名额。

5.有效整合资源

镇、街道是地方“父母官”,对团队发展要鼓励支持,要结合当地实际在团队类别、总量以及经费扶持等方面进行统筹。文化、体育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提升团队整体水平。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新组建团队的指导,规范登记注册和年检等工作。要充分整合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场地、活动载体等资源,共同为业余文体团队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注释】

[1]冯玉宝,男,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