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口吃”行为的矫正

“口吃”行为的矫正

时间:2022-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之所以说口吃是一种依赖行为,是因为口吃往往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口吃发生时,他头脑中在选择理想答案,这时的口吃,本质上就是一种缓冲行为。所以矫正口吃的要则不是语言的发声训练,而是增加患者的独立性心理素质,当独立性和自信完整地建立起来以后,口吃的毛病往往不攻自破。这样的对抗使患者逐渐获得了我不是口吃者的心理认同,这样的训练还使口吃者急于摆脱模仿口吃的麻烦。
“口吃”行为的矫正_社区医学心理学

在DSM-Ⅲ之中,并不把口吃看做是一种依赖行为。但是,从大量临床心理治疗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口吃有明显的依赖特点,甚至当患者突然被治疗好转之后,他们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之所以说口吃是一种依赖行为,是因为口吃往往起到缓解紧张的作用。表面上看口吃往往是在紧张时加重,实际上,不能因此就宣称口吃是紧张的反应,如果一定要这么讲,我们应该更精确地讲,口吃是由紧张引起的一种缓冲性反应。正像天气热好出汗一样,出汗是对过热的一种调节反应,只不过它们经常联系出现,所以我们误将出汗当成热。

口吃的产生之初,往往是在紧张时的无所适从心态折射到语言表达上的一种调节反应,通过语言的表达迟缓和重复给思维的进行留有空隙。比如小孩子在家里玩,不慎将花瓶打碎了并藏了起来,等他爸爸回来一问,谁把花瓶打碎了?小孩子不敢承认又不知说什么理由更能让爸爸相信,于是便说:“我,我,我,我不知道。”口吃发生时,他头脑中在选择理想答案,这时的口吃,本质上就是一种缓冲行为。所以矫正口吃的要则不是语言的发声训练,而是增加患者的独立性心理素质,当独立性和自信完整地建立起来以后,口吃的毛病往往不攻自破。当然从其表面上看是减低了焦虑水平和增强了自信,有助于口吃的矫正,但其实质是挣脱了对口吃的依赖性,进而产生了自主性反应的增强。

从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的口吃心理训练矫正方法。

1.角色模仿法 是让患者模仿具有优势社会地位的角色,进行语言训练的方法。比如可让患者模仿警察审讯小偷。或让患者模仿校长训斥学生,小偷和学生角色可以让心理医生来扮演,或训练小组的对手来扮演。这样做的结果是在训练中,患者通过对优势角色的认同,达到了自信力增强,于是在语言表达中增加了顺畅性。

2.自我催眠法 在放松状态下,平静呼吸,然后自我暗示,冥想自己在众人面前讲演,开始可以不配合手势动作,逐渐进入情境,配合表情与动作,讲演的内容可以预先拟定或临场发挥。但要自己对要讲的内容熟悉,最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训练一段时间,长则半月,短则一星期,当训练得已基本无口吃的时候,进入到小声默念阶段,似乎在自言自语,但要情绪投入,假戏真做,如果达到在这一阶段也基本克服了口吃,可以到实际生活中去与人交谈。自我催眠的过程中,要冥想讲话环境,听讲者的反应,并且每天要训练至少一次,半小时到一小时,最好训练两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3.口吃对抗法 由口吃者对抗心理医生模仿的更严重的口吃。即心理医生要求患者用慢而均匀的语速去重复心理医生的故意口吃时所讲的内容,但不要重复其口吃的形式。比如心理医生说:“我-我-我不想跟-跟你去-去-去上街”,患者重复其语言“我-不-想-跟-你-去-上-街”。按这种办法,由简渐繁进行训练。经过2周左右的训练,患者巴不得模仿流畅的语言,这时心理医生再增加语言的流畅性,让患者模仿。这样的对抗使患者逐渐获得了我不是口吃者的心理认同,这样的训练还使口吃者急于摆脱模仿口吃的麻烦。这也是利用“欲擒故纵”的心理策略。

如果在对抗中,患者出现了对口吃的模仿,应立刻给予指正,并令其用更慢而匀速的语言模仿,在训练的后期阶段,可以改变匀速平扳的语言模仿,而增加语言的韵调和情感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