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使用强化的方法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如何使用强化的方法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时间:2022-02-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师根据小刚平时的课堂表现,对他的行为目标确定为,能保持连续5分钟集中注意力、不分心、不走神。在这个例子里面,小刚的惩罚是罚站,但是由于他后来的良好行为使这个消极的惩罚物撤销了。在对小刚实施为期一个星期的间歇性强化后,小刚从无法保持5分钟安静到最后做到在10分钟之内专心听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对其进行的强化结果是理想而成功的。

很多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之所以有问题课堂行为,是因为他们分不清哪些是正确的行为,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当他们出现了正常的行为时应及时给予强化,从而增加和巩固这个正确的行为。强化是指有机体的一个行为造成对其有利的结果,并使其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类似的行为的概率提高的过程。

小刚上课经常开小差、走神、东张西望或者看闲书,老师每次注意到他都没有专心听课,所以成绩很差。老师注意到他的情况后,决定对他进行行为矫正。

根据小刚的案例,我们可以利用强化原理的矫正步骤如下。

★先确定学生小刚的行为标准,找到目标行为,并且将其标准化、客观化、定量化

确定学生常规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期望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一般而论,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时,应考虑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所确立的行为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二,行为要求是否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

第三,行为要求是否体现了对课堂成员的尊重。

第四,行为要求是否具有切实可行性。

第五,行为要求是否具有改变或修正的可能性。

课堂行为标准确立起来之后,还要及时加以巩固,必要时还要予以修正。

老师根据小刚平时的课堂表现,对他的行为目标确定为,能保持连续5分钟(大概的时间)集中注意力、不分心、不走神。操作定义为,老师能够在授课过程中感觉到他和小刚之间存在着眼神交流。

★找到一个适合被矫正者的强化物

在强化的过程中,对行为结果造成影响的物质称为强化物。强化可以按照强化物的性质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是指,在有机体产生一种目标行为以后,对其给予一种积极的强化物,使这种目标行为以后出现的几率变大的过程。比如,小刚是一个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他在上课的时候做到了持续5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老师就立刻给予他一颗五角星(五角星在班级里可以作为换取综合成绩的代币)作为奖励。这就是给予了他一次正强化。

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是指,在有机体产生一种目标行为以后,对其撤销一种消极的惩罚物,使这种目标行为以后出现的几率变大的过程。比如,小刚由于私底下做与课堂无关的事而被老师叫起来站在最后面。但是他在5分钟内没有任何小动作,而且他一直在跟随老师的思路认真听讲。这时老师宣布,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在这个例子里面,小刚的惩罚是罚站,但是由于他后来的良好行为使这个消极的惩罚物撤销了。我们说这就是老师给予他一次负强化。

在案例中,据了解,小刚平时非常地渴望得到“班级综合成绩”,又考虑到诸如表扬、关注等强化物对其起的效果将不如给予其“班级综合成绩”的效果明显,所以老师决定采用将“班级综合成绩”作为对小刚进行行为矫正过程中的强化物。老师在班上公开表扬他在上课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行为,并且在他的“班级综合成绩”(这是班级特有的一种考评制度,这个分数决定着学生们期末的平时成绩)中加了一分,此后小刚就更加愿意并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我们就说他举手回答问题这个行为被老师给予他的奖励和表扬所强化了。

★把握强化的时机

根据设定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强化分为连续性强化和间歇性强化。

连续性强化是指,在有机体每一次产生某种目标行为之后都给予其一次强化物,使这种目标行为以后出现的几率变大。

间歇性强化是指,间断地对有机体产生的某种目标行为进行强化,这种过程会使有机体感到无目标性、无方向性,同时也会使目标行为出现的几率变大。例如,小刚在上课时做到了持续5分钟专心听讲,老师就立刻奖励他一颗五角星,之后他又一次坚持了5分钟没有分心,老师却没有像上次那样再对其进行奖励。像这样的两种情况随机发生,这个过程就叫间歇性强化。

在课堂情境中,运用连续性强化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在课堂上老师需要集中注意力,不可能有时间或精力去每时每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所以选择间歇性强化模式,即如果这段时间的课堂内容比较放松就多关注小刚一下,并适当计时,时间差不多到5分钟了,就给予他点名表扬一次并且承诺他在其“班级综合成绩”中增加1分。

间歇性强化在目标行为的维持上比较有效,而连续性强化的作用相对较弱。因为在间歇性强化中,人们不知道强化物出现的具体时间,在一定时间内一直对强化存在期待,目标行为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退。而连续性强化,则由于每次都会给予强化,自然而然地会出现“餍足”效应。也就是说,每次都得到同样的强化物,会使强化物的强化效果有所消退。同时,间歇性强化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比较符合客观现实。试想,不会有老师在每个5分钟都能给予学生强化,也不可能去计时,所以只能采用间歇性强化的方法了。

★判断强化的效果

在对小刚实施为期一个星期的间歇性强化后,小刚从无法保持5分钟安静到最后做到在10分钟之内专心听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对其进行的强化结果是理想而成功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