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治理好的做法

社会治理好的做法

时间:2022-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就情感治理一般意义和方式而言,它也发生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治理之中。“送温暖”是党和政府及事业单位或企业、个人参与的,以无偿赠与财物、现金等方式,帮助、关心基层社会生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一种活动。相对社会救助来看,“送温暖”的方式具有对象少、不规范的特点。组织与组织、单位与单位、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结对帮扶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富裕的地区同我国中西部贫苦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的结对。
情感治理与主要形式_边缘化郊区到现代化城区——以浦东基层社会治理探索为视角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情感治理这个词最早用于企业治理。在科层制和泰罗制管理方式下西方企业的效益下降,一种以扁平化、情感型、自由空间等方式的企业治理改革开始出现。就情感治理一般意义和方式而言,它也发生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治理之中。本书借鉴企业情感治理方式来分析社会治理中所运用的情感治理相关问题。

1.情感治理的含义

现代汉语中,情感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二是感情。[11]而治理在汉语中也有两种主要的含义,指统治、管理;整治、整修。[12]情感治理并非简单将两个词相加,更不是指治理情感。一方面,“情感”和“治理”两个词重新组合,含义有所延伸;另一方面,“治理”在现代社会的含义有所改变,特别是用于社会领域中已经不再指统治、管理的含义。

情感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因而在给情感治理下定义之前,先看看社会治理的含义。社会治理在我国是指党、政府和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多元主体,通过利用系统、法治、源头、综合等方式,共同解决社会公共事务和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正、有序、和谐发展。[13]因而治理更多强调多元主体、平等参与、法治、协商的含义。

根据以上对相关词汇的梳理,本书将情感治理界定为:个人、社会组织或政府部门对弱势群体、受灾群体等需要帮助者通过物质、精神或其他形式的帮助,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在接受帮助的同时受助对象会产生感激,进一步会认同社会、感谢政府,恢复或推动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2.情感治理的形式

对情感治理的研究不多,很难找到相关资料来做更多的梳理和阐述。这里主要根据我国基层社会最常见的情感治理方式做尝试性的阐述。

一是送温暖。“送温暖”是党和政府及事业单位或企业、个人参与的,以无偿赠与财物、现金等方式,帮助、关心基层社会生活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一种活动。一些重要节日特别是寒冬腊月的春节,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会安排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发送慰问金、食品、衣物以及其它物资。一般认为“送温暖”不仅是为困难者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解决弱势者的难处的有益举动;而且通过活动,党员干部可以零距离和群众进行互动交流,了解群众的期望,反映群众疾苦,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改善工作。通过“送温暖”,受助对象往往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理解当前现实困难,认同党和政府的政策,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赞赏和支持。当然,“送温暖”的对象是特定的群体,不能选错了对象,否则不仅不能取得受助对象的感激,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有的基层干部为了照顾自己的亲戚,将“送温暖”的物资、资金给了并不需要的亲戚朋友,一方面造成了社会不公,一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产生不良的社会反映;另一方面这些受助者并不会产生感激的情感。

二是社会救助、慈善救助。社会救助一般是政府、有时也有社会组织参与或者共同承担,通过对困难群体认定、受灾地区和人口确认后给予的以资金、救济物资为主的物质帮助和心理帮助。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具体是由民政部实施,也可以是社会组织特别是慈善基金会这类社会组织实施,或社会组织参与同政府一起实施救助活动。一般来说,社会救助能够解决困难群体或受灾群体在生活方面的急需或生命维持的急救,能够得到受助对象在情感上的感激和对政府的认同,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非常注重社会救助,特别是较大的自然灾害和灾祸发生之后,往往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亲自督促救灾行为,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收获民心。相对社会救助来看,“送温暖”的方式具有对象少、不规范的特点。社会救助一般有一个对救助对象的认定环节,而对于标准范围内的救助对象一般都会实施社会救助。但是“送温暖”并不需要特别的认定,从制度来看也并不是很规范,往往选择对象较少,象征性给予这些“特困户”一定的帮助。但是,“送温暖”产生的社会效益往往比社会救助更大,特别是在媒体宣传下它的影响更大。

三是结对帮扶。在我国情感治理中,有一种方式为我国所独有的方式即结对帮扶,可以分为个人结对帮扶、组织结对帮扶。组织结对帮扶又可以细分为家庭与家庭、组织与组织、单位与单位、地区与地区(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结对帮扶。我国实施的结对帮扶是一项扶贫举措。个人、家庭结对帮扶主要是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个人或家庭与经济比较困难、劳动能力较差的人或家庭之间结对,帮扶城乡困难家庭的活动。组织与组织、单位与单位、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结对帮扶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富裕的地区同我国中西部贫苦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的结对。结对帮扶可以通过解决困难、资金资助、人才培养、优势互补、改善环境等方式帮助困难个人、家庭、单位和地区摆脱困境,享受现代化改革开放成果。经过几十年的结对帮扶探索,我国已经帮助不少人、家庭和地区改善了生活、解决问题、发展致富,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这部分群体和地区人民的拥护和感激。

四是干部下基层访贫问苦、解决群众困难。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干部下基层访贫问苦、解决群众困难问题,特别是基层社会矛盾中多年未得到解决的问题具有积极的情感治理功能。近年来,在浦东等一些地方兴起的“走千听万”是这种方式的典型实例。干部下基层访贫问苦、解决群众困难,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而且起到了干部与群众之间沟通的、交流的作用,使得干部了解基层情况,群众熟悉党和政府的政策,达到沟通心理,感情认同的目标。

五是与群众谈心、提高单位福利。领导干部同本部门、本单位的下属或基层群众谈心,充分了解他们对单位发展目标的看法、对党和政府某项政策的意见,通过说理教育达至单位职工对本单位发展重大决策的认同、对党和政府某项政策的认可,这是一种语言上的情感治理。与此相对的就是通过物质手段,提高单位福利水平,增强本单位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注重以精神、语言的方式来提高群众对单位、对领导决策的认同,也要通过物质激励、提升福利水平来提高群众对单位、对社会的认同感。

六是领导干部礼贤下士、清廉公正。从更宽泛意义来看,一个领导干部尊重下属,做人做事刚正不阿、清廉公正,同样可以得到认同。我们从一些社会现实中看到,一个好的领导干部的行为,能够获得他的反对者的赞同。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自身的严明,能够获得下属的认同,这就有利于单位开展工作。这本身就是情感的回报、情感认同,达到了社会治理的目的。

情感治理主要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受灾群体或基层群众,通过情感治理能够获得小到个人、组织、单位大到政党、社会、国家认同,从而达至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