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锻造地学教育的“铁打双肩”

锻造地学教育的“铁打双肩”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锻造地学教育的“铁打双肩”——写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校60周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几经变迁,经组建、出北京、过石门、渡丹江、下江陵、栖荆州……如今,走过一甲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在担负起我国高等地学教育研究的“排头兵”的重任。
锻造地学教育的“铁打双肩”_地大人

锻造地学教育的“铁打双肩”

——写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校60周年

从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60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几经变迁,经组建、出北京、过石门、渡丹江、下江陵、栖荆州……

一路走来,变换的是名字、迁徙的是校址、扩大的是规模,不变的却是地大人继承和发扬“为祖国多找矿藏,把自己百炼成钢”的地质精神;是“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精神。

60年来,伴随着地大的成长发展,走出了“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等29位两院院士,涌现出了国家体育场馆“鸟巢”总工程师李久林等一大批精英工程人才……

如今,走过一甲子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正在担负起我国高等地学教育研究的“排头兵”的重任。

创建地球科学文化的摇篮

2012年5月19日,地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成为首个登上世界屋脊的大学登山队,再次验证了其“地球科学文化摇篮”的美誉。

作为一所具有特殊行业背景的大学,60年来,地大始终将“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大学”确定为阶段性办学目标,将“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确定为长远办学目标。

地大以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整合校内外优秀资源,搭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目前,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地质学”2个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一;拥有“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等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通过特色办学,让地球科学之花盛开。”学校党委书记郝翔自豪地说,学校曾作为唯一高校参与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参与了“嫦娥工程”月球探测数据处理和月球应用研究;自主研发的MAPGIS软件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搜救。

不仅如此,学校殷鸿福院士创建的生物地质和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地将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的“金钉子”(国际标准)钉在了浙江长兴煤山上。赵鹏大院士创新地质找矿思路,将地质学从定性的描述阶段向定量研究发展,为地质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青年学者李德威参加的“九五”地矿部重大基础性研究:冈底斯带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岩浆作用、深部过程与青藏高原隆升关系的研究,为地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成果,让地球科学之花在祖国大地上绽放。

在打造地球系统科学龙头地位的同时,中国地质大学秉承“强基础、有特色、入主流”的学科建设理念,形成了“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农、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定位,使学校实现了由单学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的完美转型。

构筑地球科学人才高地

60年来,学校始终将培养高水平地学人才、促进国家地质事业发展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学校按照“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教学科研平台+科技项目+国际合作”五位一体建设模式,通过大科学、大工程和大项目来培养学术学科领军人才的创新能力,促进他们成为国际地球科学领域具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2012年4月,学校与中国科学院组建了“科教战略联盟”,联合培养地球科学精英人才。在此之前,学校依托国内国土资源和地矿行业企业,建立了55个实习站点和47个稳定的产学研基地,与18个省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地勘、地调单位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或科技教育合作协议。学校在周口店北戴河和三峡等地区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承担的每个科研项目都吸收了2至3名学生参加,46.6%以上的地质类研究生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近60%的地质学理科基地班大学生参加科研项目。

近几年,学校加快了开放办学的步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意识,加大了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力度。

寻求人类与地球和谐发展

近几年,在“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校训精神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祖国各地基层最艰苦的岗位上建功立业。2003年以来,累计有3 549名地大本科毕业生、近1 000名研究生毕业后到西部就业

学校校长王焰新说:“努力服务行业及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联合开展地质调查、找矿突破等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切实解决国土资源地矿行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难题和产业发展瓶颈,谋求人类与地球和谐发展,是每一个地大人的不懈追求。”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后,学校及时组织科技赈灾专家组奔赴灾区,为灾区提供技术支持。2011年,学校承担的矿调、区调项目在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云南等省区新发现铜、铁、铅锌等金属矿化点12处,非金属矿点1处,矿化线索12处。

王焰新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国家对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面对这些资源与环境问题,面对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中国地质大学正在为谋求人类与地球的和谐发展奋斗,努力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

新时期,《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给地质事业带来了春天,也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国家地质找矿突破战略,中国地质大学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2011—2020年),实现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阶段性办学目标;第二步(2021—2030年),建成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基本具备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所需的人才、学科、文化和基础设施条件;第三步(2031—2052年),基本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办学目标。

(2012-10-10 《光明日报》 记者:夏静 通讯员:李素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