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科学地学习

科学地学习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课本是一个学生一切学习行为的出发点和核心。学期前的预习就像站在山顶俯视整个城市的全貌,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学习,又让我们对所有要学的知识心中有数。用“心”听课是学习好的最主要的习惯。

科学地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获得学习能力是第一位的,成绩是第二位的。学习方法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好方法,就是好习惯。

【素材链接】

名人名言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妨碍才能的发挥。

——贝尔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感受成功

这里辑录了众多学子以自己的奋斗经历为蓝本提炼总结的成功公式: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许红蕾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全的心理素质=高考成功的心得。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翟伟同学:信心+干劲+方法=丰收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的张文兵同学:认真的态度+坚韧的毅力+冷静的头脑=最好的高考学习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文燕同学:正确的学习方法+大量的汗水=高考的优异成绩。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梁健同学:思考+动手+总结=成功。

南开大学计算机系的赵立华同学:自信+平常心=最好的心态组合。

南开大学科学技术系的吴琼同学:合适的目标+科学的计划+有效的行动+良好的心态=红色七月。

南开大学中文系的刘君同学:课本知识+自己的逻辑表达+独特的理解=完美的答案。

浙江大学的刘天海同学:(信心+快乐的生活习惯+正常的思维方式)×愉快的学习=成功。

浙江大学材料化工学院的王庆同学:30%的努力+30%的心态+40%的考场发挥=高考奇迹。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的刘海燕同学:恒心+毅力+一套科学的方法=高效学习。

北京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王伟利同学:明确奋斗目标+调整生活节奏+合理分配时间+正确学习方法+高效学习心态+心理素质健康=梦想实现。

清华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的董红同学: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成绩。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罗兰同学:积极的精神+良好的方法+强健的体魄=成功。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杨鲁闽同学:充沛的精力+恰当的学习方法+强硬的心理素质+对成功百分之百的执著=理想的实现。

……

编者感言:综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组词,也是我们特别要记住的一组词: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健全的心理,必胜的信念。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北京青年报》等媒体先后刊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对高考状元成功历程探讨的文章。这些高考状元有不少来自偏僻的农村,甚至他们的家人都没有什么文化。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王教授认为是因为他们普遍具备以下6大成功因素:

1.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兴趣、追求和责任

2.他们中大部分人认为自己智力水平一般,成功靠的是勤奋。

3.要想得高分就不能偏科。

4.学习方法上最忌成为题海的奴隶。

5.没有自学能力仅靠老师不行。

6.高考第一名无一例外承认自己的心理素质好。

我把这六大成功因素浓缩成一条高考状元成功公式:

(积极的学习心态+勤奋刻苦的精神+牢固的基础知识+全面均衡的各科成绩+得当有效的学习方法+优秀的自学能力)×稳定并善于自我调节的心理素质=高考状元成功之路。

【行动指南】

一、你的学习方法正确吗?请对下列各题作出“是”或“否”的回答。

1.准备考试时,我先写好各道复习题的答案全文(或抄别人的),然后把它背熟,以便考试时能全部默写出来。

2.在某些主要学科或某一门学科中,我认为特别重要的或特别难学的章节,我总争取做预习(在课前或前一天晚上)。

3.我平时没有什么学习计划,即使是寒暑假期间或复习迎考阶段也是这样。

4.阅读课本或其他读物时,我自己很少用红蓝笔或其他笔画线、做记号。

5.每天晚上我复习当天功课并完成当天作业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第二天的功课我一般都不预习。

6.在寒暑假期间,我常常要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并努力按计划去学点新知识。

7.要背诵课文时,我常常在诵读几遍之后就开始试背,然后再打开书诵读几遍,再试背,也就是让诵读和尝试背诵交替进行。

8.我常常把一些我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包括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反复诵读。

9.学习时,我时常把教材内容分解为若干部分或若干要点。

10.上课时,我尽力想象老师所讲的某些内容。

11.我一般是没有先复习就动手做作业。

12.学习时,我偏重于理解,不大重视记忆,以致有些重要的定义、定理、公式、结论,我能理解却记不熟。

13.做作业时碰到难题,我常常找其他人帮助解决,免得自己花太多时间去琢磨。

14.写文章或做问答题时,我常常先列出大纲或要点(同时还对列出的要点进行增删),然后才下笔。

15.我尽量做到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并做完作业。

16.我重在平时复习,考试前夕倒不怎么紧张,有时反而去玩一玩,让头脑休息休息。

17.我平时没有时间去复习每门功课,一般都是老师要考哪一科时我才去复习哪一科。

18.我喜欢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但遇到问题时也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

19.听老师讲解一种知识时,我自己往往还联想起与此有关的知识或事例。

20.读物理、化学时,我很重视书上说的各种实验,尽力想象实验进行时的实际情景。

21.学习时,我经常把新材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2.学习比较抽象的材料时,我总是努力联系实际,或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去说明它。

23.听课时我往往把不理解的问题或联想起来的问题记下,以便课后进一步思考、弄清。

24.由于种种原因,我很难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始做功课。

25.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我不单用头脑想,只要可能,我总是动手去试做一下。

26.听老师讲课时,我总喜欢动笔记一些要点、纲要。

27.在回答问题时,我喜欢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去回答,很少硬背课本上的字句。

28.我认为学习时能记住定理、公式、定义、结论就可以了,至于它们是怎么产生的,我往往不够重视。

29.考试时,我总是先把考题看一遍,把容易做的或得分多的题目先做了,把难做的题目留到最后去想。

30.准备考试时,我常常根据教科书写出各道复习题的要点(不是全文)。

31.发回的试卷或作业,如果有错,我总要弄清楚为什么错了,怎样做才对。

32.我极少运用参考书和辞典。

33.在复习功课时,我喜欢把详尽的材料变成简要的提纲,以便更好的记住。

34.我常常把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

35.在准备考试时,我不是系统、全面复习,而是猜想老师可能出什么题,然后重点复习一些内容。

36.复习功课时,我常常把学过的知识列成表或画成图,借以揭示各种知识(如各种概念、定理、公式、事物的特性等)的区别和联系。

评分:

题目分两种类型,一种从正面阐述问题,一种从反面阐述问题。第3、4、11、12、13、17、24、28、32、35题为反向题目,这些题目选择“是”记0分,选择“否”记1分;剩下的题目为正向题目,这些题目选择“是”记1分,选择“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

总分在0~36分之间,分数越高说明你的学习方法越好,反之则表示你的学习方法不够正确,适当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学海导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则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大家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不难发现成绩优异的学子、成功人士主要是有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最基本、最常规的学习习惯有:

真正读懂课本的习惯。

紧扣课本,这是重要的学习习惯之一。无论是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都要紧扣课本。老师备课是依据课本,考试出题也要依据课本。可以说,课本是一个学生一切学习行为的出发点和核心。在学习中,怎样才能利用好课本呢?

分类阅读课本。比如阅读理科课本:首先,要读懂每个概念、定理、定律;其次,要搞清楚它们的由来。

把厚书读薄。慢慢读课本,细细嚼课本。第一步,把学习内容概括地读一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的脉络和结构,大致了解内容,这样一本书就变成几页纸的提纲了。第二步,再把薄书读厚,在概读后了解提纲和主要脉络的基础上,细读课本,通过自己的理解再把那些具体的知识填补出来。第三步,经过前一阶段的细读,对书中的内容大部分已经理解透彻了,已经成了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储存在头脑中,这就由“厚”变“薄”了。

把课本读活。把课本读活是指阅读时能够读出课本文字之外的文字,能够从文字中提炼出精髓、线索,能够最大可能地深挖课本文字的内涵与拓展其外延。怎样让手中的课本活起来,全在于怎么来看。简单地说,就是多问几个“是什么”和“为什么”。当看完规定的内容后,首先问自己:课本上写的是什么?接着问自己:课本上这样写的根据是什么?课本上为什么要这么写?课本上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通过以上四个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就可以弄清一段文字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这正符合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把工具用好。辅助工具选择要精而勿滥,利用要充分而忌盲从。无论用什么辅助工具,都不能放弃主动、独立思考。

把基础抓牢。基础就是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就形成能力,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好多同学就是在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方面出了问题,又不明白为什么上不去。

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仅是学习的第一步,更是学生成功学习的起点。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者是主动者,因为他可与老师“同频共振”。

学期前预习。学期前的预习就像站在山顶俯视整个城市的全貌,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学习,又让我们对所有要学的知识心中有数。

章节单元预习。通过章节预习达到理清层次,初步结网,标出疑问,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次有成效的课前预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一是能明确新课的内容,并补上与之相关的旧知识。二是找出并初步理解新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三是能较准确地提出新课的重要问题。四是能自己对新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抽象的概括。五是能找到本节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六是利用工具书能解决课后习题。

思考是预习的核心,学起于思。带着任务预习,比如初步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一本书的重点章节,重点知识,查补旧知识、旧概念,写出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做出标记,并进行一定的思考。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

用“心”听课的习惯。

用“心”听课是学习好的最主要的习惯。也许你觉得,上课“认真”听讲是老生常谈了,殊不知“认真”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其实这“用心”和“听”字当中大有学问。

首先是听什么。听方法,听思路,听重点,听难点,听新知识点。

其次是怎么听。排除干扰专心听;学会看课(看手势、看表情、看演示、看板书)注意听;全神贯注集体听。要听思结合,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加强与老师的互动。向老师质疑,善于发问。向老师质疑与善于发问并不是一回事。质疑是向老师提出不同的见解,提问是针对自己在对新课的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向老师提问。与同学交流,向同学寻求进一步解释。动手,圈、点、批、画,做笔记。

再次,学会“偷懒”不听课。学会掌握课堂注意力的调换和转移,每天六节课,每节课45分钟,要做到每分钟全神贯注,不太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当听懂难点、重点及新知识后,可以开几分钟的小差:联想相关的知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尝试其他的解题方法,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实际价值,还可以完成课堂练习,甚至是课后作业。

最后,抓住课后“黄金两分钟”,迅速把当堂内容小结一下,胜过半月后一天的复习。回忆重要内容,概括知识要点,理清老师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

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首先,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古往今来善做随手笔记的人很多:唐代诗人李贺有随手记下自己的真知灼见,帮助脑“记”的习惯,铸就了很多的名诗佳句。前苏联的玛雅科夫斯基经常把睡梦中浮现的佳句在醒来后写到烟盒上,以此来帮助记忆。果戈理在请客席间,将桌上美味佳肴的菜单全部抄下来用在他的小说里。杰克·伦敦用各种场合下得到的真知灼见和趣闻轶事记在小纸条上的办法帮助记忆。托尔斯泰曾经在51年里每天都写日记,以此来帮助大脑记忆。他还说:“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要把它记下来。”

其次,要掌握笔记的方法。根据不同科目,不同内容,不同要求,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笔记形式,抓重点、记难点;尽量简约地记;理清层次后再记;遵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记;抓合适的时机记。

再次,要筛选笔记的内容。记纲要,以掌握知识结构;记疑难,以扫除障碍;记补充,以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记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考、分析、论证的过程,突破难点的方法;记老师补充的课本以外的关键内容;记老师的总结规律;记自己的收获;记自己的新发现。

最后,要经常翻阅笔记。随时进行整理、修改、补充、总结、消化。

认真复习的习惯。

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温故而知新。”德国哲学家狄慈根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复习就是高层次的“再学习”。它有利于巩固学习效果,有利于查缺补漏,有利于知识变得系统。要养成及时复习,系统复习(提纲法、列表法、图示法),有计划的复习,反复复习的习惯。

在高三的总复习中,文科科目复习的时候尽可能按照系统、线索进行复习。要对事实的内在的本质加以理解,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注意比较记忆,注意事件的内在含义和特点。对于重点,做比较的例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理科科目的复习中,同学们在对基础知识进行梳理之后,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应用。掌握解题方法是重点中的重点,关注解题过程,关注解题思路。

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强化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最直观的检查学习效果的方法。要保质保量认真完成作业;对做过的题进行总结反思;先复习再做作业;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练习,及时纠正作业上的错误。

与人合作学习的习惯。

大凡明智的人都懂得联合起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六国联合抗秦,都得互保,联合一旦破裂,都被强秦所败。香港两大富豪李嘉诚和包玉刚的联合可谓成功经典。包玉刚帮助李嘉诚控股和记黄浦,李嘉诚帮助包玉刚登陆九龙仓。合作做事“1+1>2”。两大商界巨擘为香港的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先去了魔鬼掌管的地狱,情形令人十分吃惊,因为一群人围坐在饭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然而那群人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瘦得皮包骨头。这个人发现那群人每人都拿着一双四尺长的筷子,往自己嘴里送东西,结果怎么也吃不到,一直在挨饿。

来到天堂,情形完全不同。面对同样的食物,这里的人们面带笑容,精神非常好。原来他们用自己的筷子夹到食物送到对方的嘴里,互相帮助,最终帮了自己。

合作的好处不必赘述。学习也一样,如果在合作中交换到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思想理念,将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互联网上学习的习惯。

信息的数字化引起了传播界深刻的革命,使世界走上了信息的高速公路,我们应该坐在司机的位置上。

学习不仅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以往“学习”的概念既是狭义的,也是广义的。只会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堂学习的学生并没有真正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的含义是:第一,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自主地进行有效的学习;第二,不仅学习课堂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交流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素养与科技熟练度。

在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就是一个社会大课堂。在这个课堂里,大家没有统一的课本,没有固定的教师,有的是充满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机会。

学会学习自然不是指学会多少知识,而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和素养,具有有效学习、利用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玩中学,做中学的习惯。

什么是学习?我们可以列出读书、听课、习字、做习题、考试等方法,这些方法固然都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但是不要忘了,玩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和人类游戏的天性分不开的。

1609年,荷兰一家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几个孩子,拿了店里的几块眼镜片与邻居的孩子一起玩。镜片中有的是近视片,有的是老花眼镜片。他们在游戏中模仿大人,把眼镜片架在自己的鼻梁上,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因为他们都不是老人或者近视眼,这样,有的孩子把眼镜片举到更远的地方。其中一个孩子,淘气地拿了两块不同的镜片,一手拿一个,一会往前,一会往后,一会重叠,一会分开。当他把两个镜片摆弄成一前一后时,他大叫起来:“哎呀,礼拜堂的尖顶,怎么变得这么近了!”在孩子的游戏中,眼镜店老板汉斯受到了启发,发现了可以望远的透镜,并按照这个原理,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

人类第一架飞机所使用的螺旋桨,就是莱特兄弟少年时代玩具飞机上的那种螺旋桨。近几年媒体上频繁报道“玩游戏”玩出的电脑专家。

只有到水里做游戏,才能成为游泳运动员,站在岸边讲是讲不出来的。

用自己的风格学习。

每个学生都要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以下几种风格比较普遍,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参考选择。

反省型。反省是人获得智慧的基本途径。有效的方法是养成建立错题集的习惯和考后100分的习惯。

自学型。自学表现出了最充分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发挥了学习的能动作用。可以参考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提出的独具特色的“知、情、行、恒”的自学模式。

以本为本型。这种风格表现出紧紧地以课本为中心,把课本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和典型习题运用得像支配自己的手一样灵活自如。

提问型。随时提问,还可大胆地进行联系,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问。其实,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总结型。逐渐养成分门别类梳理知识的习惯。

【写作实践】

我是这样走向成功的——学习方法介绍。

【教有所思】

我一直在想,多数学生没有旷过一节课,没有请过一次假,早晨六点起床,晚上十一点还睡不倒,作业一次不落,卷子做了一套又一套,但成绩就是不理想,这其中定有原因。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有:

1.老师对这种“累死千兵”的“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的本领不到家或不过硬,可以说是一种渎职。

2.学生的“学”不得法或不科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无效学习。

3.不会听课,没有把知识真正学懂,大多数课堂是低效课堂和无效课堂。

4.不会思考,不会运用,知识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

学会学习比获得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