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数学泰斗曾炯

数学泰斗曾炯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材料 数学泰斗曾炯曾炯,字炯之,谱名祥江。1933年因纳粹排犹,诺特被迫移居美国,行前嘱曾炯一定要完成学业。曾炯是诺特很看重的学生。欧洲跨国性科学基金组织“万国科学基金会”,为表彰曾炯对世界数学的贡献,颁给他奖金1万6千英镑。曾炯本人的刻苦钻研与创新精神,终使他成为国际上早期进入抽象代数领域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数学家。曾炯英年早逝,留世之作仅存三篇。众所周知,数学家的贡献从不是以论文数量而论的。
数学泰斗曾炯_自然科学概论

阅读材料 数学泰斗曾炯

曾炯(1897.4.3~1940.11),字炯之,谱名祥江。1897年4月3日生于新建县生米乡斗门村。家境贫寒。堂姑父雷恒是晚清进士,任过翰林,见曾炯聪颖好学,力主送他读书。在亲友帮助下,曾炯先在家乡读私塾,后到南昌市高桥小学就读。期间因经济困难,曾辍学到煤矿做工。

1917年考取江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南昌师范学校前身)。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曾负责赣省学联经费账目。他和同学一道上街演说,宣传抵制日货,反对军阀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二十一条”,身上的粗布大褂竟被反动势力的爪牙撕成碎片。

1922年,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是陈建功的得意门生。大学期间得雷恒之子雷子布的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1926年,曾炯在改名后的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毕业时,参加欧美公费留学考试,考取江西庚子赔款欧美公费留学名额,录取为赴美留学生。按照政府规定,师范毕业要执教两年方能留学,于是回江西执教。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炯和爱国师生走上九江街头,要求团结,反对分裂;要求统一,反对割据。曾炯在街头登高疾呼,用嘶哑的乡音大声讲演,市民们一边听讲,一边鼓掌。不料一些身份不明的人跳上前去,围攻毒打曾炯,他被打得头破血流。师生们将他抬到医院急救,时任北伐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的郭沫若,听说被毒打的人中有一个考取官费留学的年轻人,还专程到医院探望过曾炯。

1928年,曾炯办理出国手续,提出到德国留学。为什么曾炯要求去德国留学呢?因为他的老师陈建功对学生们说过:“我本人是个日本博士,但德国数学博士最难得!现在德国哥廷根大学是世界数学的中心!”在老师的影响下,曾炯到了柏林大学数学系学习。

1929年春,曾炯转入哥廷根大学,师从抽象代数之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数学家诺特(犹太人),攻读抽象代数。哥廷根大学创建于1734年,是德国一所非常有名的大学,著名抒情诗人海涅在该校学过法律,自然科学家洪堡亦在该校学习过,杰出数学家高斯、希尔伯特等是该校教授。

1933年因纳粹排犹,诺特被迫移居美国,行前嘱曾炯一定要完成学业。曾炯是诺特很看重的学生。1933年,他发表了重要论文《论函数域上可除代数》,在题注中写道:“作者在此谨向导师诺特致以诚挚谢意,在她的鼓励之下,本文作者开始进行这一工作,在本文撰写过程中,她孜孜不倦的教诲和帮助,使得作者最终得以完成本文。”

曾炯在哥大刻苦攻读了五年,这是他攀登数学高峰的五年! 1934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函数域上的代数》,指导教师施密特。欧洲跨国性科学基金组织“万国科学基金会”,为表彰曾炯对世界数学的贡献,颁给他奖金1万6千英镑。毕业典礼时,曾炯头戴博士帽,身穿博士服,诺特坐在台上,掌声四起。诺特讲话:“我要对我亲爱的学生孩子曾炯纠正一个说法,中国的留学生最用功,学得最好!”曾炯致答词:“非常感谢我敬爱的慈母般的老师诺特先生,您是我的最好最好的老师!我是您的永久永久的学生!”

1934年下半年,曾炯得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研究资助,到德国汉堡大学作博士后研究一年,抽象代数大师艾米尔·阿廷对他颇多勉励。由于他的出色,哥廷根大学曾挽留他留校工作,但曾炯于1935年7月返回了祖国。经陈建功推荐,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任副教授,讲授代数课程。曾炯回国后对人谈道:“人生在世,对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我就是为了尽忠尽孝才回国的!”

1936年,他在《中国数学会学报》首卷以德文发表了他的第三篇论文《关于拟代数封闭层次论》(据该文题注,称论文完成于汉堡进修期间)。1937年暑假后,他应聘为北洋大学教授。因抗日战争爆发,北洋大学、北平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后三校又各自独立,北洋大学迁至城固(在陕西省西南部),改名西北工学院,曾炯随校迁移。

1939年,应原北洋大学校长、水利专家李书田之邀,曾炯加入了新创立的国立西康(旧省名,包括今川西及藏东部分地区)技艺专科学校。学校位于西昌市郊区,教学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1940年上半年曾炯在西昌任教时,还抱病支持学生的爱国行为,反对开除学生。长年的奔波与医疗条件的恶劣,使曾炯胃疾加重,1940年11月因胃穿孔出血而殁,享年43岁。当年12月23日,浙大校长竺可桢在日记中写道:“中国代数后起之秀将乏人矣!”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回忆文章中指出:“他回国后没有充分发展他的才能,是国家的损失!”

抽象代数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的数学学科。它使代数学的研究逐步转向对代数结构的深入探索,对现代数学发展有重要而广泛的影响。诺特和阿廷都是抽象代数学最重要的奠基人,当时的哥廷根大学和汉堡大学是抽象代数学科研究的两个中心。曾炯在这门新学科的创始阶段,到最活跃的研究中心随奠基者们学习与研究,这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曾炯本人的刻苦钻研与创新精神,终使他成为国际上早期进入抽象代数领域并做出重大贡献的数学家。在中国,他是最早从事抽象代数研究的学者。

曾炯英年早逝,留世之作仅存三篇。众所周知,数学家的贡献从不是以论文数量而论的。曾炯的三篇论文皆为函数域上的代数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著名数学史家、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 ICM I)原执行委员、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张奠宙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数学与世界数学的主流》(1986)一文中写道:‘环顾中国三十年代的数学界,尽管成绩很大,但能进入代数、拓扑、泛涵分析三大主流圈的人很少。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曾炯之进入了主流数学圈。”曾炯在1936年用德文撰写发表的第三篇论文中新提出来的“定理”,长期不为国外同行所知,埋没了十六年之久,直到1951年,美国数学家兰在他的老师阿廷指导下,依据曾炯的定理,作了一些改进发表了,国际数学界才广为知道了兰定理。直到1972年,世界数学会才把该定理正名为“曾一兰定理”,其“层次论”命名为“曾层次”。

曾炯三篇用德文撰写发表的论文,创建了“曾定理”、“曾层次”和大小83个定理,震动世界数坛。曾炯的这些工作由于其基础性,已被写入相关的教科书。数学大师陈省身在他自传性的《学算四十年》中回忆了同曾炯在汉堡时的交往:“他的论文是有名的‘曾氏定理’,是代数几何的基本性贡献。”1976年,美国数学代表团来华,著名代数学家S.MacLane向中国数学家作学术报告《代数的过去和将来》,论及世界代数学家十一人,曾炯之是唯一的一位中国学者。

曾炯为人诚恳、豁达,对学生的学业尤其关心。在浙江大学教书时,因他讲课带较重的家乡口音,而学生又不习惯看德文教本,他便将学生中的同乡熊全治的课堂笔记加以修改补充,印成讲义发给同学。他自学生时代起就嫉恶如仇,五四运动时期,他曾多次与学友走上南昌街头宣传爱国救国之理。在西昌教书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反对当局开除爱国学生,表现了非凡的爱国气概。

曾炯博士英年早逝,他对充满人类智慧结晶的数学事业的重大贡献,永载史册,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苏步青为《著名数学家曾炯博士纪念文集》一书题词:

“创新海外,为国争光,曾氏定理,举世流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