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学泰斗苏步青的故事

数学泰斗苏步青的故事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苏步青7岁时,父亲便送他到私塾念书。无奈,父亲只好给苏步青一条牛鞭。当放牛娃,苏步青反而高兴。可苏步青这次还算万幸,摔下来的地方,恰好是在两棵竹茬中间,才幸免于难。这时,苏步青正好满9岁。苏步青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看不够、听不厌,连中午饭也忘了吃。连续三学期,苏步青的学习成绩在张榜单上都是最后一名。苏步青在这里读了两年,直到小学毕业。这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话音刚落,只见苏步青的眼泪簌簌落下来了。

数学泰斗——苏步青

1902年9月23日,在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了。

“是一个男孩,就叫苏步青吧!”孩子的父亲给他取了名字。

“‘步青’是什么意思?”孩子的母亲疑惑地问。

“平步青云。”父亲满意地回答。是呀,这是父母虔诚的祝愿。

在苏步青7岁时,父亲便送他到私塾念书。两年后,由于私塾先生另谋职业,便停学在家。无奈,父亲只好给苏步青一条牛鞭

当放牛娃,苏步青反而高兴。他一手握着牛鞭,一手拿着小说,等到把牛赶到草地,自己便躺在山坡上,静心地看起书来。有时看到入迷的地方,还不肯合上书,就在回来的路上坐在牛背上一摇一晃,继续看着。就这样,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先后看熟了《聊斋志异》、《东周列国志》、《西游记》。不过,他这种读书方式给母亲知道后,母亲总担心他从牛背上摔下来,落个终身残疾,因此,每次牵牛出门时母亲都再三叮嘱他别跨上牛背。做儿子的,总是,当面满口答应,可一转眼,又翻身骑上牛背。有一天,母亲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苏步青骑在牛背上看《三国演义》,看到得意的地方,竟忘乎所以,手舞足蹈起来。一不留神,整个身子滑下牛背,摔在一片刚砍过的竹林里。竹林里留下的竹茬像一支支利箭,又硬又尖,身体要是摔在上面,不是透肺就是穿背。可苏步青这次还算万幸,摔下来的地方,恰好是在两棵竹茬中间,才幸免于难。这事后来不知怎么的,还是传到母亲的耳朵里。母亲由此犯愁,孩子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不然总有一天连命也保不住哇!母亲与父亲商量了一阵,还是送他上学去。

就这样,父亲把平时节衣缩食省下来的一担米卖了,送苏步青到平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读书。这时,苏步青正好满9岁。

县城高小,是平阳县“最高学府”,在这里读书的,多数是纨绔子弟,他们衣着入时,神气十足。苏步青穿的则是一身土布衣服,人又矮又瘦,像是“穷瘪三”,常遭到那些小少爷的奚落和侮辱。

远离家乡的苏步青,既得不到父母亲的温暖,又失去与小同伴在一起的欢快;学习的课程也远不及《三国演义》等小说那样有趣,英语课更乏味枯燥。他太孤单了,只能另外寻找乐趣。

一个星期天,他上街溜达。这天正逢节日,特别热闹。五里街坊,到处设满货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叫卖声、吆喝声,嚷成一片;耍猴子的、捏面人的,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城里的这派繁华景象对这位从山沟里来的放牛娃来说,一切都很新奇。苏步青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看不够、听不厌,连中午饭也忘了吃。

打从那一天起,苏步青一有机会就上街遛遛,五里街坊,成了他的新天地:猴子为什么能够听主人的话,向观众频频敬礼?江湖郎中卖的狗皮膏药,怎么能治病?大力士的肚皮放在大石板后任人敲打,为什么五脏六腑还能安然无恙?面条放到油锅里,怎么会发得那么大?这些他一看就是大半天,都要刨根问底。结果,老师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他完不成,还不时迟到、旷课。老师的批评、罚站,开始时,对这不良行为还有点收敛,后来,次数多了,也就不放在心上,我行我素。就这样,时光浑浑噩噩地过去。连续三学期,苏步青的学习成绩在张榜单上都是最后一名。

父亲知道儿子的学习成绩后,并没有太大的责怪。父亲相信,只要管教的好,苏步青一定能学好功课。正巧,离家七八公里的北港镇新办一所小学——平阳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于是家里便把苏步青转学到新开办的小学继续读书。苏步青在这里读了两年,直到小学毕业。这两年是苏步青认为很值得记忆的两年,因为那广泛流传的“从背榜到头榜”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那还是刚刚转学不久的时候,教国文的谢老师看了苏步青的作文簿后,起了疑心:“这样好的文章,三学期的背榜学生写得出来?”一开始国文老师就对这位又瘦又矮、貌不出众的学生投不信任票,可他不知道那学生从小就在牛背上苦读,已经给作文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国文老师把苏步青找来,用怀疑的口吻问:“这篇作文是你写的?”

苏步青一听,心里虽然明白谢老师疑心他抄袭,但还是很有礼貌地回答道:“谢老师,这篇作文是我亲手写的。”

“你是怎么写的?”谢老师用强硬的口气追问。

“我不都写在上面了吗!”苏步青也犟头倔脑地回答。

这下子,把谢老师惹火了,训斥道:“你这个背榜生,能写出这篇作文来?肯定是从哪里抄来的。”话刚落音,便拿起红笔,顺手批了个“毛”字(差的意思)。

这一来也把苏步青惹火了,他狠狠地把作文本摔到一边,赌气地说:“我好也不好,还好个啥劲头?从今天起,国文课不上啦!”他说到做到,每上国文课时,他总是不到教室去,一个人躲在清静的地方看起课外书。一个学期下来,又是得个“背榜”。第二个学期,还是个倒数第一。

学校地理老师陈玉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天,他把苏步青叫到身边,深情地对他说:“父母亲在家省吃俭用,把你送到学校读书,像你这样,年年背榜,能对得起父母吗?”

这话打动了苏步青的心,话音刚落,只见苏步青的眼泪簌簌落下来了。他想起家里为了他能来上学,父亲、母亲、姐姐在家喝粥吃番薯干,把大米省下来用作交学费;他还想起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为他缝补衣服——他心动了。

陈老师等他哭过后,还给他讲了一个牛顿在小学时代的故事:牛顿小时生长在农村,后来转到城里念书,开始学习成绩不好,周围同学总是欺负他这个乡巴佬。有一次,一个同学无故踢了他的肚子,牛顿痛得在地上打滚。这个同学成绩好,身体也棒,平时牛顿就怕他。这一次,牛顿忍无可忍,翻起身来就还击,把那个同学直逼到墙角,那同学见牛顿如此勇猛,害怕了,只好认输。牛顿从这件事想到学习,只要有恒心,刻苦学习,成绩一定能提高。于是从那天起,牛顿狠下苦功,不多长时间,学习成绩跃居全班第一,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陈老师最后鼓励他说:“我看你人聪明,肯动脑子,能吃苦,只要像牛顿那样奋发图强,一定能变‘背榜’为‘头榜’的。

陈老师亲切和蔼的谈话,使苏步青的心灵震颤了,他感到对往昔的愧悔,立志向牛顿学习。这一次,他也是说到做到,像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别人读一遍就会的,他读三遍五遍;做习题,别人做十道,他做三十五十道;别人只读课本,他还注意课外阅读《左传》、《唐诗三百首》等,他天天背。到期末,他得了个“头榜”。

从此,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苏步青的名字总与“第一名”连在一起,形影不离。

故事哲理:逆境出人才。为学如登万仞山,层岩须用小心攀;前途尽有无穷路,只在功夫不断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