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立地类型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

立地类型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

时间:2022-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沿海防护林建设在我国虽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尚很大,改善自然环境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立地类型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也未达到要求,适地适树工作尚需继续进行。因此,还要加强立地类型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立地类型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_中国沿海防护林

我国沿海地区气候、地貌、水文和土壤等立地条件都较复杂,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故沿海立地类型的种类和数量亦较复杂,同时沿海的生态环境对森林生长来说较为严酷,尤其是岩质海岸岸段更是如此。各地针对不同的立地类型,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现把应用立地类型选择的成功实例介绍并分析如下。

(一)海岛立地类型小区的防护林建设

(1)根据该岛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迎风状况、土层厚度、坡位、坡度)划分立地类型。如背风斜缓坡下部中厚土立地类型、迎风坡上部薄土立地类型等,并根据立地类型表编制相应的造林类型表。

(2)针对海岛各立地类型(特别是迎风坡各立地类型)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海风大、土壤干旱瘠薄,选用耐干旱、瘠薄又抗海风、海雾的木麻黄、黑荆树、樟树等,克服了限制因素。

(3)采用带状或筑墩整地的方法,使土层厚度加大,提高保墒能力,改善各立地类型的瘠薄干旱状况。

(4)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立地因子的特点,把造林季节选在春分到立夏的阴雨天。过早时苗木易枯顶,过迟时苗木易萎蔫。并采用截干壮苗深栽的方法,提高苗木抗性并减少叶面蒸腾,从而缓解该岛多数立地类型较为缺水的矛盾。

(5)针对海岛风大,林木易风折风倒的现象,集中连片营造混交林,可以缩短形成森林环境的时间。

(二)岩质海岸石质山丘的造林

辽宁省新金县境内多石质山丘,立地的特点是石多、土薄、水少、肥缺。新金县从1964年起,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采用“双田整地法”,结合其他措施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成效显著,其技术措施为:

(1)找出石质山丘诸立地类型主要限制因素为石多、土薄、水少、肥缺。

(2)针对限制因素,明确造林关键是整地。对35°以下斜缓坡采用“双田整地法”,即在修好水平沟的基础上,再上劈下垒,形成里流水、外噘嘴的梯田面,使表土集中而活土层厚度达到60~70cm起到了客土的作用,增加了土层厚度,减少了石砾含量,利于保水保肥,改善了各立地类型的性状,保证了苗根舒展、稳定,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双田整地每亩投资90元,成本虽较高,但至主伐时,预计能提高收入58%~510%,效果显著。

(3)选用刺槐、油松、日本黑松、侧柏、蒙古栎以及酸枣、胡枝子、沙棘锦鸡儿、花木蓝等营造乔灌及针阔混交林,提高立地生产力。

综上所述,应用立地类型科学造林的经验,技术简单,便于掌握和推广,某些条件相似岸段的立地,仅需在树种选择、配置方式或林地处理等方面稍作调整,立地类型的原理和方法即可应用于当地的生产实践。

沿海防护林建设在我国虽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差距尚很大,改善自然环境的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立地类型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的应用也未达到要求,适地适树工作尚需继续进行。沿海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普遍较低,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很好应用立地分类的原理、方法和规律。因此,还要加强立地类型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一)研究与土地类型相适的造林技术

研究沿海地区不同立地类型各种防护林,包括防风林、固沙林、护堤林、防潮林、防雾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等适宜的主要树种和辅助树种包括乔、灌、草的选择、引种与推广。其中应以沿海盐渍化地、低湿地、风蚀地、水蚀地等造林困难地段立地类型的造林(工程)技术、土壤改良技术等为突破口。同时研究沿海不同立地类型的树种栽培和配置方法、纵向结构及效益评价,使沿海防护林建设从局部的单一树种和林种的粗放经营向适应不同立地类型的多树种、多林种的集约经营方向发展。

(二)注意发挥森林立地的多种效益

目前,有不少地方结合林业区划对沿海防护林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使立地类型的应用从点上的设置、配置技术逐渐向宏观规划和优化布局发展,优化该区域的产业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和龄级结构。同时还需注意总结、推广和开发沿海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模式,包括林农、林牧、林果、林药、林渔、林副等多元复合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立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样,立地类型、造林技术、树木生长发育、森林效益四者的关系就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