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功能和作用,是正确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前提。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新时期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工程,更是带动沿海地区林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东部沿海地区
沿海防护林建设的重要意义_中国沿海防护林

我国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一直面临着海啸的威胁和风暴潮的危害。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海啸,1934年农历六月十八夜发生在广西钦州的台风海啸,海浪6m多高,康熙岭镇团和村房屋全部倒塌,死亡450多人。我国的风暴潮更是频繁发生,从1949~2004年的历史资料看,平均每年有6.9次台风登陆,每隔3~4a就发生一次特大风暴潮,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据统计,1990~1999年的10年期间,沿海地区因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2001~2005年,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发生67次,比上一个5年增加了1.2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10.86亿元,呈现出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台风、风暴潮等灾害除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外,还引起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蚀,给国土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因受风沙侵蚀,在1750~1950年的200年间,流沙向内陆移动了1600m,造成180的耕地被埋,13个自然村被迫搬迁。尽快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的海啸灾难,举世震惊,短短数小时内所造成的巨大损失,发人深省。这场灾难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关于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广泛讨论。起初,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地震预报、海啸预警、海防设施建设等工程措施上,但随着对这次海啸教训的深入探寻,人们发现沿海森林植被对降低海啸的破坏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啸发生后,泰国拉廊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在广袤的红树林保护之下,岸边房屋完好无损,居民生活未受大的影响,而与它相距仅70km、没有红树林保护的地区,民宅被夷为平地,70%的居民遇难。印度南部的泰米尔那都邦是海啸的重灾区,而其中的瑟纳尔索普等4个村子,由于海边有茂密的红树林,400多个家庭安然无恙。灾区中8块国际重要湿地反馈的信息表明,海啸的能量经过湿地中的红树林、珊瑚礁等的消耗后,进入村庄的海水只是缓缓上涨,随后徐徐退却,这与瞬间席卷无数村庄的凶猛海啸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例子,在我国过去发生的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也很多。这些实例告诉我们,虽然人类对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难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和有效的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等办法,来减轻甚至抵消这些灾害的破坏力。

全面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内涵和外延、功能和作用,是正确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意义的前提。正确认识和理解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从它的主体组成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由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其他防护林等5类防护林组成的“防护林合体”;从它的建设内容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是包括海岸基干林带、红树林、农田林网、城乡林化和荒山绿化等,加上滨海湿地的“绿色系统工程”;从它的功能和作用上看,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而且具有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护卫滨海国土、美化人居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密集,是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2004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GDP总量高达9.45万亿元,占全国的69.3%,在这里还分布有100多个中心城市和630多个港口。但是,我国沿海地区处在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地带,海陆之间巨大的热力差异,形成了显著的季风气候,台风暴雨、洪涝干旱、风沙海雾、低温干热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很高,一直是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1994年8月,在浙江瑞安市登陆的9417号台风,造成1216人死亡,倒塌房屋10万多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元。海南省在过去15年中,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2700多万人受灾,71万多间民房被损毁,农作物受灾面积220多万。广东在过去5年中,由于“榴莲”、“尤特”、“玉兔”等台风登陆,对141个县1769个乡镇造成很大破坏,受灾人口超过3000万。据统计,我国20世纪50年代年均损失不足1亿元,60年代近2亿元,70年代约6亿元,80年代达数十亿元,而1990~1999年的10年间,沿海地区因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34亿元。近年来,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损失越来越大,2005年仅“卡努”、“麦莎”等6次台风就造成8478余万人受灾、19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88.78亿元,其中“麦莎”台风一次造成的损失就达177.1亿元。另外,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吃穿住用等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对良好生态的需求、对优美环境的向往也越来越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我国林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这也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所确定的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具有较好的林业基础,又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还要有民众的生态意识为基础。就全国而言,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科教文化进步、人才资源丰富,并且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态文明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些都是其他地区难以相比的,为沿海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国家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新时期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骨干工程,更是带动沿海地区林业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针对沿海不同地区的实际和特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发展林业产业,这是沿海地区率先实现林业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也是沿海地区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达、科教文化进步、人才资源丰富,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同时,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林业基础,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推动林业产业向高层次发展,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是沿海地区实现林业现代化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特别是通过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把广东省的红树林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红树林连接成带,对维护珠江三角洲的繁荣和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沿海防护林体系是沿海地区的绿色屏障,是抵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中坚力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出发,对照构建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的要求,切实看到沿海防护林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状况,美化人居环境,强化投资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展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利于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公约;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促进对外交流和扩大开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