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子的高级结构

,-分子的高级结构

时间:2022-02-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3.2.1 Cu,Zn-SOD分子的高级结构3.2.1.1 Cu,Zn-SOD的二级结构Raman光谱测定牛血Cu,Zn-SOD的二级结构表明:含有3.0%的α螺旋,41.5%的β结构及51.9%的无序结构,与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的结论十分相近。活性部位位于β桶外壁与伸展的环Ⅶ之间,环Ⅶ在圆锥形狭窄凹槽的底部,其中的凹槽主要是为了容纳超氧化物底物。
,-分子的高级结构_超氧化物歧化酶

3.2.1 Cu,Zn-SOD分子的高级结构

3.2.1.1 Cu,Zn-SOD的二级结构

Raman光谱测定牛血Cu,Zn-SOD的二级结构表明:含有3.0%的α螺旋,41.5%的β结构及51.9%的无序结构,与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的结论十分相近。与Cu,Zn-SOD的二级结构相比较,其金属取代衍生物Cu,Ni-SOD的β结构含量相对减少而无序结构含量增加。用光谱法测定Cu,Ni-SOD活性为Cu,Zn-SOD的40%,这说明SOD的活性随β结构的减少,无序结构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于在SOD中,其每个亚基的活性中心均是β折叠相互环绕而形成的一个长而深的活性通道,铜和锌位于其中,锌起稳定结构的作用,而铜主要起催化作用。β折叠的减少,可能改变了活性中心的结构,尤其是Cu(Ⅱ)周围固有的配位环境,因而使酶活性降低。

img37

图3-6 Cu,Zn-SOD亚基结构示意图

β折叠片以箭头表示,Z字型代表二硫键,2个长环由β折叠片伸出形成活性通道的上部与下部,Cu、Zn处于活性中心的底部。从所示方向看Cu离子处于分子的边缘,Zn离子埋藏于分子内部。右下小图为β桶的希腊环拓扑图。

Cu,Zn-SOD酶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约为32kD,每个亚基均由8股反平行折叠片组成一个展开的圆桶,其外部有三个长环,Cu、Zn离子位于距离长通道底部6.3img38处,居于桶外表面两个长环之间。一个二硫键起到稳定结构的作用。图3-6为Cu,Zn-SOD亚基结构示意图。

在Cu,Zn-SOD家族中,以牛红细胞SOD的研究最为透彻。对植物中SOD的研究较少,现以菠菜叶中的SOD晶体结构为例加以说明。

Cu,Zn-SOD的每个亚基中,除1~2小段螺旋外,其余均为β折叠片和环状结构。154个氨基酸残基形成由8股反平行的β折叠组成的一个展开圆桶和三个外部的环。图3-7标示出菠菜叶Cu,Zn-SOD二级序列及主链氢键图。

img39

图3-7 菠菜叶Cu,Zn-SOD二级结构的框架图及主链间氢键

在Cu,Zn-SOD的每个亚基结构中,154个氨基酸残基形成8股反平行的β折叠片,组成的一个展开圆桶和三个外部的环。主链的氢键连着β折叠片,稳定整个β桶结构。

除去二硫键(Cys57-Cys146)与盐键以外,肽链像一条连贯的绳索不被间断,8个反平行的折叠股形成一个希腊钥匙形(折叠桶与牛血Cu,Zn-SOD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从N-端开始顺时针前进,三个长环由它们所连接的一折叠股来命名)。如图3-7所示,在154个残基中,有71个残基是β结构,73个残基参与环的组成(36个在环6,5上;3个在环4,7上;24个在环7,8上)。二硫键S—S键长为2.08img40,与小分子的二硫键S—S键长相似。

菠菜叶Cu,Zn-SOD与牛血Cu,Zn-SOD的结构异同点如下。

(1)相似处 ①具有类似的拓扑结构,除配位残基外,在活性部位周围的一些功能重要的残基也被保留在SOD结构中,如Arg143,Thr137,Gly141,Asp124。

②八个上边缘的残基与牛Cu,Zn-SOD的结构相同,包括Thr136,Thr137,Gly138,Asn139,Ala140,Gly141,Gly141和Arg143。从SOD保留下来的相同残基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SOD具有较好的同一性和保守性。

(2)不同处 菠菜叶Cu,Zn-SOD的活性中心Cu2+上缺少一个配位的水分子

3.2.1.2 Cu,Zn-SOD的单体结构

A.pH5.0条件下还原型牛红细胞Cu,Zn-SOD单体结构

这种来自牛红细胞的SOD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32kD的同型二聚体。每个单体部分都包含一个锌离子和一个铜离子,但只有铜是催化作用所必需的。

酶在稳定状态下颜色由绿向蓝的转变表明,在该酶催化周期中,铜离子在+2和+1两氧化状态之间相互转变。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及化学、物理方法的研究,对于牛、人类及两栖动物的红细胞的氧化型Cu,Zn-SOD的结构特点已有很好的认识,与来自酵母、菠菜和原核生物的Cu,Zn-SOD一样,具有独特的三级结构,如图3-8所示。该三级结构包含8条反平行的β折叠形成的桶及环(Ⅰ—Ⅶ)。活性部位位于β桶外壁与伸展的环Ⅶ之间,环Ⅶ在圆锥形狭窄凹槽的底部,其中的凹槽主要是为了容纳超氧化物底物。凹槽由带电的残基包围着,这些残基能够通过静电作用与底物连接。凹槽中含一个Cu离子和一个Zn离子,Cu离子与四个His的N原子连接,还与一个H2O疏松连接。其中的His61在正常情况下架在Cu,Zn之间,Zn与两个His和一个Asp组成四面体型。

img45

图3-8 牛红细胞Cu,Zn-SOD单体结构图示

(摘自S Mangani,et al.,JBIC,1998)

Cu,Zn-SOD单体的折叠草图及活性部位凹槽的草图分别如图3-8中的(a)和(b)所示。后者显示了二级结构的排序及相关的活性部位残基。

B.Cu,Zn-SOD的四级结构

三维结构的一般概貌如下。

(1)二聚体中的两个亚基由一近似的二重轴联系。

(2)二聚体中的每个亚基为由8条反平行β-片层形成的桶状结构,如图3-9所示。

img50

图3-9 牛红细胞Cu,Zn-SOD的高级结构

牛红细胞Cu,Zn-SOD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32kD的功能性的同质二聚体,每个亚基包含1个Cu原子和1个Zn原子。Cu,Zn-SOD亚基的结构核心是一个由8股反平行的β折叠围成的圆筒状结构——β桶(β-barrel),被三个较长的、位于外部的环状(img51p)区域所连接。

(3)每个亚基中包含一个Cu原子和一个Zn原子,它们之间的距离为6img52左右,形成酶的双金属催化中心。

(4)活性中心距酶表面约10img53左右。

Cu,Zn-SOD存在三个功能重要的区域:第一结构域从序列49到84,形成了暴露的长环,含有和Cu/Zn配位的His和Asp残基;第二个结构域从序列121到144,组成了第二个活性位点外露环(active-site lid img54p),这一区域含有7个静电的残基,Glu132,Glu133,Lys136,Thr137和Arg143位于活性通道的上部边缘,可识别超氧阴离子底物;第三个结构域是从残基145到153的羧基末端β链(βstrand 8h),它对亚基的连接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