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太极养生秘法动作图解

太极养生秘法动作图解

时间:2022-02-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手指震在玉枕穴附近,为重要“气关”,故此式又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助通经络。
太极养生秘法动作图解_太极点按穴位养生术

三、太极养生秘法动作图解

第一式 天鹅捋毛

预备:面向东方,身体自然站立,平心静气,思想放松,两肩松沉,两臂自然下垂,两手贴于大腿外侧。左脚向左开半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中间,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屈膝松胯,全身放松,意念入静(图4.1)。

动作一: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自然抬起,手掌心向下,经胸前向上走弧线抬至头顶,掌心由向下自然转向前。整个过程两臂与肩保持同宽(图4.2、4.3)。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两手继续向身两侧后下方划弧至身体两侧,手掌心向前(图4.4)。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两手转手心向上,向前上方划弧,至额头处屈臂,两手心劳宫穴照印堂(上丹田)贯气3次(图4.5)。

待自然呼吸3次后,两手五指分开成虎爪形,由额前向后捋发至脑后,再由耳下绕至额头捋第二次,共捋18次(图4.6、4.7)。

动作四:捋发做够18次后,两手掌心向两侧,指尖尽量上翘,两臂伸展向两侧推出(图4.8)。待臂伸展后,两手再还原为预备姿势(图4.9)。

要点一:捋发时两手小指沿督脉由上星穴始,经前顶穴、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风府穴至哑门穴。

要点二:无名指沿足太阳膀胱经的眉冲穴开始,向后捋发,经曲差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至玉枕穴。

要点三:两手中指、食指和拇指,顺两足少阳胆经向后捋发。中指由阳白穴始,经临泣穴、目窗穴、正营穴、承灵穴、脑空穴至风池穴。食指由阳白穴开始,经本神穴到完骨穴。拇指由太阳穴始,绕耳沿发边捋发。

意念一:在做动作手抬起时,手掌劳宫穴吸(拔)大地自然之气。

意念二:做动作三时,两手捧满大气贯至上丹田印堂穴,待自然呼吸3次后,进行动作四。

功理与功效:捋发可以疏通经络,对头部皮肤起按摩作用,有利于头部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可起到清脑、明目、固发、解痉、镇痛作用;有止痒、去头屑的功效。拔气、捧气贯印堂,有利于开慧眼、增元气。

第二式 静听天鼓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0)。面带微笑,眉心松开,口目不要闭得太紧,颈部不要强直,肩部要松,不要耸起,胸要含,不要挺出。

动作一:两手由身体两侧慢慢侧平举,手心向上(图4.11)。

动作二:接上动作,两手随两臂向上划弧至头顶,两手心相对(图4.12)。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两手心转向下,两臂微屈,两手劳宫穴照准百会穴(图4.13)。

动作四:待动作三定势自然呼吸3次后,两手由头两侧向下,两手捂住两耳,两劳宫穴对准两耳孔,两手指朝后上,两食指附压在两中指之上(图4.14)。

动作五:两食指从两中指上滑下弹击两风池穴旁的大筋18次(图4.15)。

动作六:弹击18次后,两手掌紧压耳孔,再突然离开,利用耳内外压强差让手心吸出耳中废气、异物,连续9次(图4.16、4.17)。

动作七:两手向前划弧至印堂,掌心向内照上丹田(图4.18、4.19)。待自然呼吸3次后,两手心沿(照)任脉至下丹田,再还原为预备姿势(图4.20)。

要点一:做动作时,思想集中,排除杂念,两耳静听,以练听力。

要点二:听天鼓时,意想清、凉、静、爽四字,默念:音清、脑清醒、声脆、脑灵慧3遍。

功理与功效:肾为水,心为火;肾开窍于耳,此式有锻练耳部神经功能的作用。能降心火,去烦闷,沟通心肾,使水火相济。手指震在玉枕穴附近,为重要“气关”,故此式又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助通经络。久练可提高听觉能力,清脑筋、去脑疾,对脑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有一定的疗效。

第三式 巧叩食门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21)。

动作一、二同第一式天鹅捋毛的动作(图4.22、4.23、4.24)。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两手转手心向上,两臂向前方划弧,使手至额头处,两臂向内微屈,两手劳宫穴照两眼睛(图4.25)。待自然呼吸3次后,两手转向额下两侧,两食指按紧两耳屏,两手中指和无名指紧按两眩晕区,大拇指和小指指尖相对成一环形(图4.26)。

动作四:口中叩齿18次。

动作五:待扣齿18次后,两手顺原路线回至额前(图4.27),两劳宫穴照眼球,随呼吸屈伸小臂拉引眼球3次。待自然呼吸3次后,两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沿任脉下行至曲骨穴后(图4.28),还原成预备姿势(图4.29)。

要点:做动作三时,配合呼吸,两手心向眼内压气和向外拔气。压气时两眼球向内转动,拔气时,两眼球向外转动。压拔眼球,以调节晶状体的曲率。

意念:做动作四时,默念以下口诀:玉齿一十八次叩,口舌牙疾呼气除,近视老花散光眼,发气常照愈期有。

功理与功效:齿为骨之梢,朝朝叩齿,齿不龋。坚持叩齿,可促进牙齿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供应,增强咀嚼功能并保持口齿及面颊部肌肉的健美丰润。两劳宫穴所采之真气对眼球的按拉及眼球的内外转动,可益智明目。此式对口舌生疮、牙龈炎、口臭、耳聋无闻、耳中如蝉鸣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第四式 是非皆明

预备:同静听天鼓预备(图4.30)。

动作一:两手向身体两侧平举,手心向上,两臂伸直(图4.31)。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两手随两臂向上划弧至头顶转手心相对,再转手心向下,两臂微屈,两手劳宫穴照百会穴(图4.32、4.33)。

动作三:接上动作,两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沿督脉向前至龈交穴,转沿任脉向下至神阙穴(脐中),左手心捂下丹田,右手捂住左手背,持续3个呼吸(图4.34)。

动作四:接上动作,右手拇指掐左手的阳溪穴;中指掐左手的阳谷穴;食指掐左手的阳池穴(女士手法与男士相反,但所掐穴位相同,男图4.35、女图4.36)。

动作五:与此(掐穴)同时,头向前勾俯(图4.37),还原(图4.38);向后仰头(图4.39),还原(图4.40),向左歪头(图4.41),还原(图4.42);向右歪头(图4.43),还原(图4.44)。

动作六:接上动作,以颈椎为轴,头向前、左、后、右做圆周运动3周。

动作七:把动作五再重做1遍。

动作八:接动作七,头向前、右、后、左做圆周运动3周。

动作九:两手变掌,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沿任脉至曲骨穴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图4.45)。

要点:做动作时,始终注意膝微屈,胯松开,胸要含,肩要沉。

意念:做动作一、二时,两手捧大自然之气贯顶,意念两手向百会穴发气(久后有气感)。

功理与功效:头为人之首,身之巅,是人身最高部位,最易受风邪侵袭。风、湿、热等外邪可借助风邪上犯于头,使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脉络不通。此式,向百会穴发气,一通百通。头项活动也可促进血液循环,对强项、颈椎骨质增生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第五式 左右巡察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46)。

动作一、二同天鹅捋毛动作一、二(图4.47、4.48、4.49)。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两手转手心向上,向前上方划弧至胸部,两手心向内,两劳宫穴对中丹田(膻中穴)发气,持续3个呼吸(图4.50)。

动作四:持续3个呼吸后,两手顺任脉而下,到神阙穴(下丹田),右手拇指掐左前臂的列缺穴(手太阴肺经)(女士手法与男士相反,但所掐穴位相同)(图4.51、4.52)。

动作五:在掐穴位时,目视正前方地下距自己身高1.5倍处某一目标(图4.53)。

动作六:头向左上方迅速抬起,眼神随左抬头向左上方遥视(瞄准某一目标亦可)(图4.54)。

动作七:还原成动作五的姿势(图4.55)。

动作八:头向右上方迅速抬起,眼神随右抬头向右上方遥视(瞄准某一处目标亦可)(图4.56)。

动作九:还原成动作五的姿势(图4.57)。

动作十:重复六、七、八动作共18次。

动作十一:完成上动作18次后,两手沿任脉下行至曲骨穴后还原为预备姿势(图4.58)。

要点一:无论是向左上方还是向右上方猛抬头时,眼神要随抬头向左(或向右)前上方远眺某一目标。

要点二:做第一、二次抬头时无需过猛。

意念:做动作三时,两手捧气向膻中穴发气,意念气行五脏六腑。若某脏腑有不适之症,意念以气击之,呼气时意念病气随之下行,沿两腿至脚,由涌泉穴入地。

功理与功效:颈是支持头部重压的唯一骨干,颈椎有七节,周身的神经都从中通过,是大脑指挥周身的信息通道。旋颈转头,活动颈椎,锻炼颈部组织,对偏头痛、口面歪斜、口噤不开、强项落枕等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第六式 寿星缩头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59)。

动作一:两手由身体两侧慢慢抬起至侧平举,手心向上(图4.60)。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两手继续向上划弧至头上方,两手心相对,再转手心向下,两臂微屈,两手心照百会穴,持续3个呼吸(图4.61、4.62)。

动作三:接上动作,两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沿督脉向前至龈交穴转沿任脉向下,至神阙穴(脐中)后,向左右两边移至带脉穴。左右两手拇指点按左右带脉穴(足少阳胆经)(图4.63)。

动作四:以两拇指点按之穴为支点,两臂随两肩向上纵。耸肩同时,头向下缩并张口吞气。与此同时,随缩头提起两脚后跟(图4.64)。

动作五:接上势,肩臂放松,颈往上拔,脚跟落地(图4.65)。动作四、五连做为1次,共做18次。

动作六:接上势,两手变手心相对转手心向内后,沿任脉下行至曲骨穴再还原为预备姿势(图4.66)。

要点一:做动作四时,头随耸肩向下缩,要与耸肩协调配合。

要点二:每向上耸肩缩头1次,两拇指点按带脉穴1次。

要点三:吞气时缩颈,呼气伸头时两肩下沉,耸肩缩头时,双肩内合,呼气伸头微微上顶,吞气大口,呼气细长。

意念:吞气时,意想有气顺两拇指同时吸入带脉穴。吸气张口吞服,意想一口吞尽东海之水。

功效:此式对肩、背疼痛、沉重、颈项僵硬有一定防治作用。

第七式 呼尽吸足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67)。

动作一、二同天鹅捋毛动作一、二(图4.68、4.69、4.70)。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两手转手心向上,向前上方划弧至胸前,两手心转向内,两手拇指点按两乳头上侧(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图4.71)。

动作四:(为呼尽)两臂以肩关节为轴,以两拇指点的穴位为支点,向前、向下、向后、向上转动18周(图4.72、4.73、4.74、4.75)。与此同时,鼻吸口呼,吸短呼长(即以呼为主),呼吸与转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做此动作时,结合默念六字诀。每字3周共18周。

动作五:(为吸足)两臂以肩关节为轴,以两拇指点的穴位为支点,向上、向后、向下、向前(与动作四的转动方向相反)转动18周(图4.76、4.77、4.78、4.79)。

此动作每转1周,气走一条经络。与此同时,鼻吸口呼18次,吸长呼短,呼吸与转臂密切配合。

动作六:两手顺任脉向下至曲骨穴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图4.80)。

要点一:做动作三时,两手捧大自然之灵气,顺两拇指贯至两中府穴(属手太阴肺经第一要穴)流至肺泡

要点二:六字诀要会,气走五脏六腑,走通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六字诀:(做呼尽时默念)

嘘  呵  呼  呬 吹 嘻

↓  ↓  ↓  ↓ ↓ ↓

(肝)(心)(脾)(肺)(肾)(三焦)

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做吸足时,意气走向)

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胞→三焦→胆→肝→任→督→带→冲→阴阳维→阴阳跷。各1次,共18次。

要点三:可结合自己身体情况,呼气时选择四季养身法和六字养气法进行。

附:四季养身法歌诀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定知金润肺,冬吹益肾坎中安;

嘻却三焦寒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于耳,其功尤胜保神安。

四季养身法是一种祛病延年的吐纳呼吸法,分别用嘘、呵、呼、吹、嘻六字,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某脏腑有病,可用相应字口形呼气击之(若确诊为某脏腑有病,虽季节不相应,也可以用相应字治之)。

六字养气法是每字三呼。在做动作四时,18个呼吸把六个字进行完毕。

歌诀:

一嘘无声春气动,五行属木肝气平;

二嘘开窍又明目,气起足厥阴肝经;

三嘘气经手太阴,止于少商属肺经。

一呵默念夏气腾,五行属火心静宁

二呵心病可根除,口舌生疮一扫平;

三呵脾经小肠经,止于少冲和中冲。

一呼切忌耳闻声,气走脾经与心经;

二呼季末十八天,调治脾胃如神灵;

三呼浊气全吐尽,养胃健脾舒心中。

一肺清如秋风,五行属金鼻窍通;

二气起于中焦,止于少商太阴经;

肺病痊愈快,坚持练功贵有恒。

一吹季节属于冬,气起涌泉止少冲;

二吹固肾补亏损,开窍二阴元气盛;

三吹耳聪又目明,五行属水能藏精。

一嘻无声有口形,气起胆经止关冲;

二嘻三焦除烦热,练功之时身放松;

三嘻百病皆除尽,益寿延年不老翁。

做动作四、五时,口呼鼻吸,呼气时吐字,呼要呼尽,稳而细长;吸要吸足,以鼻吸。

第八式 千手佛光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81)。

动作一:两手从身体两侧向前自然抬起至与肩同高同宽,手心向下(图4.82)。

动作二:两臂向身体两侧屈肘后振(不要用猛力,速慢沉稳)。振臂时臂与肩平,两脚跟稍离地(图4.83)。

动作三:两手向前伸出,成动作一姿势(图4.84)。

动作四:两手向下划弧至身体两侧,手心向后,同时两臂向后振(不用猛力,速慢沉稳),振臂时两脚跟稍离地(图4.85)。

动作五:两手前平举,手心向下,与肩同宽,举至肩平时翻手心向上(图4.86)。

动作六:接上动作,两臂伸展,两手随两臂同时向身体两侧振臂(不用猛力,速慢沉稳),振臂时两脚跟稍离地(图4.87)。

动作七:两手随臂向前划弧至平举,然后转手心向下(图4.88)。

动作八:两手向下划弧至身体两侧,手心向后,同时两臂向后振(不用猛力),振臂时两脚跟离地(图4.89)。

动作九:两手前平举,手心向下,向上划弧,手心自然转向前,举至头顶时,挺胸仰头,同时两臂向后振(图4.90)。

动作十:两手向前向下划弧,至预备姿势(图4.91)。从动作一至动作十重复做3次。

要点一:做动作时要缓、要松、要展、要垂眼帘,口微闭、舌顶上腭。

要点二:在动作中提脚跟时,身要向上展、拉长,同时吸气,意念中身体顶天立地。

意念一:做动作二、四、六、八、九、十时,在振臂提脚跟的过程中,默念口诀:

大地无限宽,登高望远山;

大海大无边,我想飞上天;

碧空晴万里,功到自登攀。

意念二:在第二遍重做动作二、四、六、八、九、十时,在振臂提脚跟的过程中,默念口诀:

一览众山小,群山达我腰;

心胸比海大,展翅冲云霄;

手攀登天梯,我身比天高。

意念三:在第三遍重做动作二、四、六、八、九、十时,在振臂提脚跟的过程中,默念口诀:

屈臂把胸扩,伸臂又展腰;

心宽容大事,提踵向远眺;

举臂头后仰,得气百病消。

注:每遍的动作十,不提脚跟。

功效:此式可静心安神,意境宽、大、高、远,和血顺气,意入仙境,有独游宇宙之感,对慢性疾病和心理障碍有调理防治之功效。

第九式 动静分合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92)。

动作一:两脚不动,以腰为轴,身体向左转90°,在转腰的同时,两手随两臂向外甩出,两眼随转体向后看右脚跟(老年人看不到右脚跟也无妨,只须转腰即可)。待转体90°制动时,顺身体旋转的惯性,左右两手拍击臀部两侧左居穴、右环跳穴(图4.93)。

动作二:接上动作,以腰为轴,身体向右转18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两眼随转体看左脚跟。待转体180°制动时,左右两手顺着惯性拍击臀部两侧的右居穴、左环跳穴(图4.94)。

动作一、二连续做6次。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以腰为轴,身体向左转18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待转体180°制动时,左右两手顺惯性分别拍击肝俞穴和臂臑穴。肝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第九椎下两旁相去脊一寸五分,以左手背突出部点击;臂臑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在左大臂外侧,以右手中指点击(图4.95)。

动作四:上动作不停,以腰为轴,身向右转18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待转身180°制动时,左右两手随惯性点击右大臂外侧臂臑穴和左肝俞穴(图4.96)。

动作三、四连续做6次。

动作五:上动作不停,以腰为轴,身向左转180°,同时两手掌随转体向外甩出,待转体180°制动时,右左两手顺惯性分别拍击左肩胛骨和右肾俞穴(图4.97)。

动作六:上动作不停,以腰为轴,身向右转180°,同时两手掌随转体向外甩出,待转体180°制动时,左右两手顺惯性分别拍击右肩胛骨部位和左肾俞穴(图4.98)。

要点一:动分时吸气,静合时呼气。

要点二:转体制动时,两腿微屈,身体下沉与甩臂相配合。

要点三:拍击、点穴时,全身放松,点的力度可自行掌握。

意念:动分静合,全身放松,意念中两臂如风摆杨柳的枝条一样轻柔。

功理与功效:根据太极养生理论,“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以腰为轴的左右旋转,可锻炼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血管神经等软组织,使之灵活、康健并富有弹性。两手指掌拍击穴位,可疏通经络,久练可使督脉盈、任脉畅、周天通、大道成。此式对坐骨神经疼、胳膊或手指麻木等均有预防作用。

第十式 虎开寿门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99)。

动作一:两脚不动,以腰为轴,身体迅速向左转9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右手向左前上方划弧,左手经身后划弧至身右后下方,待转体90°制动时,右手虎口击在颈后左侧风池穴旁的大筋,左手的食指突、中指突分别点击后背右侧脾俞穴和胃俞穴(图4.100)。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以腰为轴,身体迅速向右转体18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左手向右前上方划弧,右手经身后划弧至身左后下方,待转体180°制动时,随惯性,左手虎口击在颈后右侧风池穴旁大筋上,右手食指突和中指突分别点击后背左侧脾俞穴和胃俞穴(图4.101)。

动作三:重复动作一。

动作四:重复动作二。

以上动作连续做18次。

要点一:无论是向左转体还是向右转体,头不随动或向转体相反方向微转,与虎开风池的动作协调配合。

要点二:甩臂时,肩、肘、手,腿、膝、胯与转腰要协调一致。

功理与功效:头为髓之海、诸阳之会,是指挥全身各种活动的中枢。它依赖于肝血、肾精的滋养和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布输营养。虎开风池,指点脾俞、胃俞,可调动全身气血濡养布输,泽润脑部神经。调坎离水上火下,如久旱得雨,万物生神。此式功法,可清醒脑筋、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对落枕,颈项僵、疼不得回顾等病痛有一定疗效。

第十一式 指开慧井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02)。

动作一:两脚不动,以腰为轴,身体迅速向左转体90°,同时两手半握拳,向外甩出,右手向左前上方划弧,左手经身后向右后下方划弧,待转体90°制动时,随着惯性,右手以拇指突向下砸击左肩井穴,与此同时,左手食指突、中指突分别点击后背右侧的气海俞穴和大肠俞穴(图4.103)。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以腰为轴,身体迅速向右转体18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两手半握拳,左手向右前上方划弧,右手经身后向左后下方划弧,待转体180°制动时,随着惯性,左手以拇指突向下砸击右肩井穴,右手以食指突、中指突分别点击后背左侧的气海俞穴和大肠俞穴(图4.104)。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身体向左转180°,重复动作一。

动作四:上动作不停,身体向右转180°,重复动作二。

以上动作连续做18次。

要点一:甩臂划弧要自然,全身放松,不要用僵硬劲。

要点二:砸击、点击穴位的力度由本人身体素质而定。

要点三:穴位要尽量取准确。

功效:此式可消上焦邪火,对红眼病、口舌生疮、口苦、鼻干、嗅觉不灵、耳鸣等有一定的疗效。

第十二式 心雄胆壮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05)。

动作一:两脚不动,以腰为轴,身体向左迅速转9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右手向左胸前划弧,左手经身后向后背右侧偏上方划弧,待转体90°制动时,右手掌根拍击胸左侧的屋翳穴(属足阳明胃经),左手掌背击打后背右上方的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图4.106)。

动作二:两脚不动,以腰为轴,身体向右迅速旋转18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左手向右胸前上方划弧,右手向后背左上方划弧,待转体180°制动时,左手掌根拍击胸右侧屋翳穴,右手背击打后背左上方的足太阳膀胱经的心俞穴(图4.107)。

动作三:身体向左转180°,重复动作一。

动作四:身体向右转180°,重复动作二。

动作一、二连续重复18次。

要点一:甩臂动分时吸气,静合拍击时呼气。

要点二:拍击力度以自我感觉舒服为度。

功效:对气结胸、肺气肿、闷气冲肝、横气填胸、闪腰岔气有一定疗效。

第十三式 胸宽气长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08)。

动作一:两脚不动,以腰为轴,身体迅速向左转动9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右手变虎爪形,向左胸肋部划弧,左手向身后背部偏下划弧,待转体90°制动时,右手五指点击左肋部的梁门穴(属足阳明胃经,由拇指点击)、腹哀穴(属足太阴脾经,由食指点击)、章门穴(属足厥阴肝经,由中指点击)、大横穴(属足太阴脾经,由无名指点击)、外陵穴(属足阳明胃经,由小指点击),左手背点击后背右肾俞穴(图4.109)。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以腰为轴,身体向右转180°,同时两手臂随转体向外甩出,左手变虎爪形,向右胸肋部划弧,右手向身后背部偏下划弧,待转体180°制动时,左手五指分别(依拇指到小指为次序)点击梁门、腹哀、章门、大横、外陵等五穴。右手背点击身后背部左肾俞穴(图4.110)。

动作三:重复动作一。

动作四:重复动作二。

动作一、二重复做18次。

动作五:前半部分同动作一,但在甩臂划弧制动时,右小臂内侧随惯性挤压腹部,左掌背拍击命门穴(图4.111)。

动作六:前半部分同动作二,但在甩臂划弧制动时,左小臂内侧随惯性挤压腹部,右掌背拍击命门穴(图4.112)。

动作五、六重复做18次。

要点:同第十二式要点。

功效:此式对消化不良、胸腹胀满、食欲不思、大肠滑泄、完谷不化、两胁胀痛不能卧、腰痛不得转侧、气在肠胃等病症有一定疗效。

注1:第九式至第十三式可不停连续做完。

注2:第九式至第十三式的五式中,整个动作吸收了太极拳中的旋腕转膀、旋踝转膝、旋腰转胯的螺旋缠丝动作,不但可以疏通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而且对腰痛、腰椎间盘突出、肢体软虚无力等都有疗效。

第十四式 前采后发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13)。

动作一: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自然抬起至肩平,手臂尽量伸直,指尖向上,掌心向前,深呼吸9次(图4.114)。

动作二:待呼吸(细长)9次后,两手向上抬至头顶,手心向前,两臂与肩同宽(图4.115)。

动作三:上动作不停,两手向身体两侧后下方划弧至后腰处(肾俞穴)。两手心向内,两劳宫穴对准两肾俞穴发气,自然呼吸3次(图4.116)。

动作四:两手捂住肾俞穴,髋关节向前挺出,然后向左、向后、向右、向前挺出,即逆时针转髋3周(图4.117、4.118、4.119、4.120、4.121)。

动作五:如动作四转髋3周,唯转的方向相反(即顺时针转3周)。

动作六:两手下滑至臀部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图4.122)。

要点:前采东方之气时,两腿微屈,全身放松,手心朝前,四指尽量上翘,使两劳宫穴张开。

意念一:做动作一时,意想东方旭日之灵气入劳宫穴后顺两臂(意念两臂如筒状)入五脏六腑。内脏有不适之症,意念所采之灵气击之。

意念二:吸气时采气。呼气时意想内脏病气、浊气顺两腿下行至两脚,由涌泉穴入地。

功效:此式对脏腑不适、腰腿酸痛、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第十五式 海底捞月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23)。

动作一:两手由身体两侧慢慢侧平举,手心向上,呼吸9次,呼吸要细长、慢匀(图4.124)。

动作二:两手由两侧向上划弧,举至头顶时手心相对,两臂与肩同宽(图4.125)。

动作三:两臂微屈,两手转为手心向下,两劳宫穴对百会穴发气,自然呼吸3次(图4.126)。

动作四:发气后两手掌(左掌在前,右掌在后,手心照督脉)沿督脉向前至龈交穴转沿任脉向下至曲骨穴时两手分开(图4.127)。

动作五:上动作不停,两手沿两足阳明胃经下行,两腿挺直、弯腰、垂头,印堂由裆内向后方采气,两手在前边触地(五指触地或手掌平触)(图4.128)。

动作六:两手相对捞月(图4.129)。

动作七:两手背向捞月(图4.130)。

动作八:重复动作六。

动作九:重复动作七。

手心相对、相背捞月各9次,共18次。

动作十:两手向身背后侧上方举起,手心斜向前,尽量弯腰(腿挺直)与其配合(图4.131)。

动作十一:两腿屈膝成马步,身体正直,两臂转侧平举,手心向上(图4.132)。

动作十二:身体缓缓直立(图4.133)。

动作十三:两手向上划弧,捧气贯顶(图4.134)。

动作十四:贯顶待自然呼吸3次后,两手沿督任二脉下行至下丹田后转为预备姿势(图4.135)。

要点一:做动作一时意想两手掌托物千斤。

要点二:做捞月时,尽量向下弯腰,腿要挺直,以活动腰脊。

意念:做动作一时,吸气意念为经手劳宫穴采上天之清气,顺两臂,过两肩至五脏六腑;呼气时,浊气沿两腿,过两膝、两踝由涌泉穴入地。

功效:此式通过伸拔身体背部和上下肢的经络来调整膀胱经、督脉和手三阴经。因此,对四肢顽麻、酸痛、肾功能减退而导致的腰膝不便等症有一定疗效。

第十六式 智取环跳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36)。

动作一: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自然抬起,两手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4.137)。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两手继续向上划弧至头顶,手心向前(图4.138)。

动作三:两手由头顶向身体两侧划弧至臂与肩平,两手心朝左右(朝外),指尖向上,臂伸直,意念南北之灵气由劳宫穴贯入,自然呼吸9次(图4.139)。

动作四:接上动作,两手向身后下方划弧,手心向内,两手劳宫穴对两肾俞穴发气(图4.140)。

动作五:两手捂住肾俞穴不变,身体重心移于右脚,左腿向后屈,使左脚后跟点击左臀部环跳穴(图4.141)。

动作六:左脚落地,重心移于左腿,右腿向后屈,使右脚跟点击右臀环跳穴(图4.142)。

动作七:同动作五。

动作八:同动作六。

以上动作重复做18次。

动作九:接上动作,两手自然下移至身体两侧,还原成预备姿势(图4.143)。

要点:做动作三时,两手指尖尽量指向头顶上方(指尖上翘,意想劳宫穴张开)。

意念:左手吸(北方)水,右手吸(南方)火,使水火相济。可根据自己身体近况,若脏腑有寒,可使右手(吸火)意念重,而左手(吸水)意念轻;若上焦有火,口舌生疮等,可使左手意念重而右手意念轻。

功效:此式舒筋增力,对腰腿痛、劳伤有一定的疗效。

第十七式 髌触天井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44)。

动作一:两手随两臂在身体两侧平举,手心向上(图4.145)。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两臂继续向上划弧,两手心在头顶相对,后转向下,两臂屈,两手劳宫穴对百会穴,自然呼吸3次(图4.146、4.147)。

动作三:两手沿督脉向前至印堂后,在面前分开,两手心相对,两手指向上,两臂屈,肘尖向下,两肘、手与肩同宽(图4.148)。

动作四:接上动作,重心移于右腿,屈左腿使左膝髌骨点击左臂肘间的天井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图4.149)。

动作五:左脚落地,重心移于左脚,提右腿使右膝髌骨点击右臂肘间的天井穴(图4.150)。

动作六:同动作四。

动作七:同动作五。

动作四、五重复做18次。

动作八:上动作做18次后,两手心相对在面前开合9次(图4.151、4.152)。

动作九:两手劳宫穴照任脉下行至曲骨穴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图4.153)。

要点一:动作一是捧大地自然之灵气贯顶,要突出“捧”、“贯”。

要点二:髌冲天井时,尽量触及,中老年者不能触及时,意念触及亦可。

要点三:按气、拉气随呼吸进行,拉吸按呼。

意念一:抬腿使髌冲天井时,意念把地磁经两肘贯于两手。

意念二:做动作八时,呼气时两手徐徐内合,意想两手之间像有一团气球,有斥力合不拢的感觉;吸气时,意使两手缓缓拉开至比肩稍宽为止,拉时两手心如有吸力,有拉不开之感。如此内按外拉的一合一开,气感会渐渐增强,有时还会自动开合,可任其自然。

功效:本式可拉开劳宫穴,使内气运行于指端,在松静基础上调动内气,使手指有发胀、发麻、发热、发沉之感。对神志不清、大脑神经紊乱有调节作用。

第十八式 遥盼旭日

预备:同第一式预备(图4.154)。

动作一:两手由身体两侧向胸前自然抬起,手心向下,两臂抬起过程中,与肩同宽(图4.155)。

动作二:上动作不停,两手继续向上划弧至头顶,两臂伸直,两手心朝上,指尖朝后,挺胸仰头,印堂穴朝天,意念劳宫穴(两手心加两眉心印堂)采上天之灵气,自然呼吸9次(图4.156)。

动作三:两手向身体两侧后方划弧,在身背后两手相交。两手心均朝后,左手背贴右手心,右手中指掐左劳宫穴(图4.157)。女士动作相反(图4.158)。

动作四:挺胸仰头,眼遥望旭日出。

动作五:遥望旭日同时,提踵(提脚尖)向远处遥望。

提踵18次(图4.159、4.160)。

动作六:完成18次望日后,两腿微屈下蹲3次后直立(图4.161、4.162)。

动作七:两手移于身前左内右外抚盖下丹田(图4.163)。女士动作左外右内。

动作八:抚丹田逆时针转9周,顺时针转9周(图4.164)。

动作九:还原为预备动作,身体自然站立(图4.165)。

要点一:做动作二时,身体有拔长之意。

要点二:遥望旭日提踵时,两腿尽量挺直。

意念一:采上天之灵气时,意想我身如筒,两手臂如管,上天洒甘露纯水,像雨水洒入我身,顺管筒清洗我骨髓、五脏六腑、筋骨皮肉,一切疾病顺水而下,流入大地。

意念二:望日提踵吸气,意吞阳气暖我身心。

功效:本式对气血双亏、周身麻木、四肢无力症患者可起到调节气血、祛除病邪的作用。同时有疏通手三阴经、督脉和加强脊柱肌力的功效。此式不但可锻炼腰部,而且对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畸形、肩周炎、胸部疾患、疝气、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长期伏案工作造成驼背体态者,有矫正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