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旅游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时间:2022-02-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桓占伟认为,旅游文化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由专业人员挖掘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特定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产品。例如,面对长白山地区日益无序的餐饮竞争现象,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局连续举办长白山美食节,通过评选长白山特色美食,积极推动长白山旅游标准化的进程,进而
旅游文化的特征与功能_中国长白山文化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与功能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关于旅游文化,国内外学界并无一致的看法。在西方学术界,一般用“tourist culture”来指代“旅游文化”一词,而极少使用“tourism culture”。西方学术界所提出的“旅游者文化”(tourist culture)将旅游者放在了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的中心位置,主要是指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旅游过程中东道主与游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1]国内学者对旅游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有“总和论”“碰撞论”“交际论”“产品论”“三体论”等诸多观点。

持“总和论”的学者将旅游业中的一切文化都纳入旅游文化的范畴,如马波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旅游消费或旅游经营服务过程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的总和,是旅游客源的社会文化和旅游接待的社会文化通过旅游者这个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贾祥春认为,旅游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环绕旅游活动而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2]晏亚初认为,旅游文化是根据发展旅游事业规划和旅游基地建设,以自然景观和文化设施为依托,以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内容,以文学、艺术、游乐、展览和科研等多种活动形式为手段,为国内外广大旅游者服务的一种特定的综合事业。[3]持“碰撞论”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由于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交往碰撞而产生的。如沈祖祥认为,旅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作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谢彦君认为,旅游文化是由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所营造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持“交际论”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旅游者与其他人群的对话。如章海荣认为,旅游文化是人类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的内在冲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张国洪认为,旅游文化是以旅游行为为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持“产品论”的学者认为,旅游文化是由专业人员开发的一种产品。如桓占伟认为,旅游文化是广泛存在于旅游活动中的,由专业人员挖掘或设计出来,满足旅游者特定需要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产品。[4]更多的学者还是从旅游的结构出发,认为旅游文化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等“三体”构成的,这也是学术界关于旅游文化的“三体论”。如曹诗图认为,对旅游文化的理解,不能偏重某一方面,应持综合的观点或“三位一体”(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的集合体)的观点。王玉成认为,旅游文化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主体和旅游中介体以旅游客体为依托,在旅游观赏和旅游服务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此外,谢春山[5] [6]、邹本涛提出了“旅游介入文化”这一新的概念,认为旅游文化是人们的旅游体验与介入过程及其产品的总和。

虽然目前国内学者在对旅游文化概念的阐述上有不同的见解,但其实质都是围绕着旅游的主体文化、旅游的客体文化和旅游的中介文化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可见,旅游文化实际上就是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介体文化的综合。在笔者看来,旅游主体文化,是指在旅游行为发生的全过程中,旅游者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的总和,研究主体的旅游消费行为、文化特征、审美文化特点、心态等。旅游客体文化,是指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及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表现、内涵的解读与塑造,其实质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主体在旅游过程中进行文化欣赏与文化创造的客观基础。旅游介体文化,是指帮助旅游主体顺利圆满完成旅游活动的中介组织,对旅游解读的文化观念和行为,它包括旅游行业文化和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介体文化是连接旅游主体文化和客体文化的媒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旅游文化的功能

(一)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随着旅游的大众化、休闲化,旅游日渐成为人们品尝生活真味、追美求善的重要途径,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能够舒展精神、放松心情、亲和自然,旅游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心性的自然“逍遥”,这有利于旅游者身心的放松、性情的陶冶和精神世界的充盈。旅游者在游览中,对旅游地景观的文化解读也是一种对旅游主体文化的再创造与再构建,从而提高了旅游者的审美能力与生活质量。例如,人参在《中华药典》中是一味名贵的药材,对于肾虚体弱有重要的滋补作用,将人参纳入到旅游的视野内,如参观人参养殖基地、亲手制作红参,旅游者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人参文化,进而增强对长白山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从“生活需求”上升到“审美需求”。

(二)促进地方文化的挖掘与创新

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过程中,旅游者更青睐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地。在旅游需求的驱使下,地方的旅游开发为了迎合旅游消费者需求,便会有选择性地开发一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从而促进了地方传统旅游文化的复兴,促使当地人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这将加速目的地文化的演进和不断创新。例如,长白山地区的延边朝鲜族文化的重新发展正是由于旅游的推动。20世纪50年代之后,朝鲜民族文化一度被人忽视,文化特色也逐渐消失,几乎完全融入汉族文化,差异性越来越小。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民族旅游的带动下,朝鲜族人民通过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重新走上自我恢复的道路,并在歌舞、饮食、服饰等方面不断创新,朝鲜族文化的特色又开始显现。

(三)旅游文化调节着旅游活动

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社会规范,调解着整个社会群体的意识和行为,协调着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文化分支的旅游文化,同样具有相同的功能,在规范旅游活动,维持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上具有调节作用。旅游文化的调节和控制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旅游介体文化方面,规范化、科学化的旅游制度和行业风尚,有利于维护旅游者的自主权和利益保障,使旅游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旅游者的要求,促进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地发展。例如,面对长白山地区日益无序的餐饮竞争现象,长白山管委会旅游局连续举办长白山美食节,通过评选长白山特色美食,积极推动长白山旅游标准化的进程,进而规范旅游市场,调节旅游活动。其次,在旅游主体文化方面,良好的旅游文化能够约束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对当地的文化能够保持尊重。

(四)旅游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通过旅游文化的资本化,旅游文化转变为经济资本,必然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以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已成为繁荣地方经济的一种成功模式。吉林松原查干湖每年都开展大规模的草原文化节,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那达慕大会”,每年有大量游客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参观游览,体会蒙古族风俗,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旅游经济收益。旅游文化已经成为一种经济资本,能给旅游目的地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