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下水赋存条件及类型

地下水赋存条件及类型

时间:2022-02-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地下水赋存条件由于地层岩性及结构条件的差异性,地下水分别赋存于松散岩土的孔隙中、岩体的各类裂隙中及岩体溶蚀空隙中。(二)地下水赋存类型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不同,把地下水划分为如下几类。主要分布于斜坡、河谷、山涧洼地,各类土体的孔隙是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其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地下水位变动大,属于弱赋水岩层。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50m。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暗河强烈发育,属强富水岩层。
地下水赋存条件及类型_秭归产学研基地野

(一)地下水赋存条件

由于地层岩性及结构条件的差异性,地下水分别赋存于松散岩土的孔隙中、岩体的各类裂隙中及岩体溶蚀空隙中。因其孔隙、裂隙、溶空的差异,各地赋水性存在很大差异。由于河溪深切,山高坡陡,地下水位在很多地段埋藏很深,因而大多赋水介质处于饱气带内不含水状态或短时含水状态。

区内分布的泥岩、页岩、页岩夹砂泥岩等,在一定程度上均具有相对隔水性,尤其是分布厚度大、连续性好的地段,总体上相对于上述含水(透水)地层而言,具有很好的阻隔地下水运动的作用。往往在这些地层与透水层接触部位发育泉水,岩溶作用也受到这类地层结构的影响。如水井沱组、石牌组、志留系地层发育厚层的页岩、泥岩,具有区域上隔水意义。

各含水、隔水岩层(组)情况如表3-7所示。

(二)地下水赋存类型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不同,把地下水划分为如下几类。

表3-7 含水岩层与相对隔水岩层划分

1. 松散土类孔隙水

第四系堆积物有风化残积成因、崩坡积成因、冲积成因等。主要分布于斜坡、河谷、山涧洼地,各类土体的孔隙是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其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因其介质成分及沉积年代不同,土体的透水性差别较大。斜坡地表或地势较高处的土层,一般处于饱气带,大气降水往往通过土体向下部基岩渗入,一般气候条件下,这些土体不含水或季节性含水。土体渗透系数差别很大,细粒密实的土体与粗粒松散土体的渗透系数相差几十至几百倍,例如:花岗岩体全风化带砾砂土,渗透系数K值为0.1~2.6m/d;河谷两岸Ⅰ、Ⅱ级阶地上部粉砂土,K值一般为0.08~0.2m/d,细砂土K值一般为4.3~8.7m/d,砂卵石为17~182m/d不等。

2. 碎屑岩孔隙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区内砂岩、泥岩等碎屑岩裂隙中。因岩性差异及构造条件的不同,呈现地下水特征的差异性。

太古宇巨厚层变质岩,莲沱组、南沱组厚层砂岩,泥盆系、侏罗系厚层砂岩;第三系砾岩等都属于裂隙发育的含水介质,岩体内发育复杂的裂隙网络系统,赋存大量裂隙水。含水层埋深一般较大,含水量大小也受岩体结构、地形等影响,一般泉流量小于1L/s。地下径流模数小于10L/s·km2。地下水位变动大,属于弱赋水岩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p H值5.9~8.5,矿化度0.31~0.38g/L。有的层位透水砂岩与相对隔水层呈夹(互)层状结构,裂隙岩体成为层间含水体,如侏罗系砂泥(页)岩互层结构,地下水沿层间含水介质渗流,具有承压性,地下水承压水头1~20m不等,有的高达49m。

3. 结晶岩裂隙水

结晶岩体发育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岩体的表层至深部风化分带性十分明显,其中弱风化带以上岩体是主要含水体,新鲜岩体风化裂隙发育少、裂隙开启性不好、含水性较上部风化带弱。该区风化带厚10~50m不等,多年平均入渗系数0.208,泉水流量小于0.5L/s,地下径流模数7.46L/s·km2,总体属于弱富水性。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50m。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p H值5.9~8,矿化度0.017~0.13g/L。

4. 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县境内碳酸盐岩因其岩性、岩层结构以及地形条件的差异,岩溶化程度有显著差别。依据岩溶化差异将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划分为两个亚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和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

1)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本亚类地下水所在含水层的富水性分强、中等两级。

(1)强富水岩层。主要发育在江南青干河流域的磨坪、两河口,九畹溪流域的杨林桥、芝兰,以及泗溪流域等地,岩溶发育比较强烈。含水介质为上震旦统灯影组(Z2dy),下寒武统石龙洞组(∈1sl)和上寒武统三游洞群(∈3Sy)等,下奥陶统(O1),上石炭统黄龙组(C2h),下二叠统栖霞组(P1q)、茅口组(P2m)和下三叠统(T1)嘉陵江组等地层,岩性为相对稳定的厚度大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

质地较纯的灰岩组成的岩溶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其岩体裂隙及岩溶管道中以脉状、管状流形式流动,在沟谷或地形低洼处、接触带处大多以泉的形式流出。一定条件下,岩溶含水层可形成独立的岩溶系统及补、径、排一体的水文地质单元

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暗河强烈发育,属强富水岩层。暗河主干展布在地下水循环带的季节变动带或水平循环带内,发育有3种情况:第一种是大气降水直接渗入暗河,暗河逐渐扩大,地下水呈管道流状态;第二种是大气降水通过落水洞或裂隙渗入地下,以脉状岩溶泉形式出露地表,经短暂地表(小型岩溶洼地)径流,再进入宽大地下暗河,地下水呈脉-洞状态;第三种属伏流或暗河,地表水在地下伏流过程中汇集地下水。这一地区暗河流量达100~1000L/s,泉流量达50~100L/s,地下径流模数大于20L/s·km2,暗河、溶洞泉的总流量约占本类型泉水总流量的97%,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00m。

地下水在垂直循环带或水平循环带内运动的过程中,常切穿各组灰岩地层,汇集于各向斜轴部、背斜的两翼、隔水岩层界面、深切溪沟等处,以岩溶泉的形式出露地表,且常集成大型岩溶泉,其流量达30L/s以上。地下水渗流场常见有向斜谷地汇流排水型、背斜山地分流排水型、单斜山地同向排水型(纵谷)、单斜山地汇流排水型(横谷)4种类型。

由于这一地区岩溶发育,河谷深切,泉水出露高,出露低的绝大部分直接补给长江径流,并且水质好,主要用于人畜饮用和灌溉部分农田。

(2)中等富水岩层。县境内由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组成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的中等富水地段,包括下石炭统岩关组(C1y),中三叠统巴东组碳酸盐岩地层,岩性为灰岩,含较多泥质,岩溶中等发育,中等富水性,泉流量为10~50L/s,地下水径流模数为10~20L/s·km2,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00m。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的化学类型均为重碳酸钙镁型,p H值为5.6~8.5,矿化度为0.08~0.47g/L。

2)碳酸盐岩夹碎屑岩裂隙岩溶水

分布于庙河等地,含水介质为上南华统陡山沱组(Z1d),下寒武统石牌组(∈1sp)、天河板组(∈1t),中上奥陶统(O2+3)的地层,可溶性岩石和非可溶性岩石夹层或互层,岩溶发育受地层结构影响,岩溶欠发育,含裂隙岩溶水。含水层中出露的泉的流量为1~10L/s,水量、水位变化大,地下径流模数小于10L/s·km2,水质良好,属弱富水岩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