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系统要素及其框架

城市系统要素及其框架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城市系统要素及其框架城市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并获得发展的。城市人口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重要标志,市民的规模及其空间分布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从城市化的趋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城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城市的存在和正常运作,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承担协调、规范人们行为和保证人类社会活动秩序的职责。城市系统要素构成可归纳为下列示意。
城市系统要素及其框架_绿色智慧城市

第一节 城市系统要素及其框架

城市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并获得发展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城市的影响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尽管由于地理环境、历史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个城市的设计有所不同,但有一些构成城市的基本因素是所有城市的设计和发展必须关注的,他们共同构成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适宜的地理、气候、土地、有机环境等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组织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城市就会走向衰退。楼兰古城等城市文明的消失就是因为对森林、水草等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而使城市变成了荒漠。自然环境不仅是指自然存在的地理空间和场所,还包括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市场、经济和社会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法规强调自然环境问题,并且还有更多的法规正在酝酿中,它们将改变自然环境的价值,并对各种自然资产的价值、相关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成本结构、投资决策、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现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开设了“碳交易”市场,开始征收碳税,对企业的污染行为征收税收。

市民。城市人口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重要标志,市民的规模及其空间分布是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生活质量的主要指标。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从城市化的趋势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城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中心。

城市的自然基础设施。人口的集聚、生活必须有生存的基础设施,包括适宜的水源、能源、交通设施,是承载市民生活功能,完成物质交换和代谢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供应和信息通信等越来越成为市民生活的必要条件。城市的自然基础设施是影响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因素,也是创造和谐优美人居环境的必不可少的内容。

城市的社会基础设施。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市民的社会经济活动必须有相应的卫生设施、金融服务、教育与科研机构以及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技术支持与标准等社会基础设施,以便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继承、传播和积累人类文明成果。

政府。城市的存在和正常运作,需要有专门的组织承担协调、规范人们行为和保证人类社会活动秩序的职责。为此,需要政府及其他职能机构、中介组织等承担公共管理、安全保障服务,有时候这种服务还需要国际组织的参与和国家的合作。例如,2004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签署法案,使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126个正式认可《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同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协议》(UNFCCC)基础上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俄罗斯的加入使《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初正式生效,主要发达工业国家2008年至2012年期间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9%。2007年3月,“美国气候行动投资和商业咨询”团体呼吁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把气候变化和企业的财务报告与财务责任联系起来,规定企业要在财务报告中以一定方式披露气候变化的原则,规范和简化日益复杂的法规环境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2007年,8国集团和几个发展中大国的代表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峰会,与会代表达成共识,所有国家都需要建立控制温室气体减排的指标。第13届UNFCCC年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京都议定书》期满之后如何制订行动计划来延缓迫在眉睫的温室效应,其中一项努力是建立“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以及根据这一体系制订的《国家分配计划》(NAP)。美国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开展了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工作。2007年12月,740多位美国市长代表6000万美国国民签署了《美国市长气候保护协议》,敦促国会两党议员通过温室气体的减排方案,包括:明确时间表和排放限额、在行业之间建立灵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生产交易机制等。美国47个州制定了诸如排放清单、可再生能源配额、强制限额交易机制(设定整体排放的限制额度,允许排放成本较低的一方可以把排放信用额度出售给很难减少碳排放的另一方)等与气候相关的各种政策。美国联邦最高法院2007年授权国家环保局(EPA)制定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

企业、社区和其他组织。城市不同人群的集聚和社会生产、生活总是集中于一定的空间范围,彼此之间互相支持、制约,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单元和社会单元―企业和社区。同时,城市的存在要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资源和能量的交换,也必须与所在环境及周围的动植物发生联系,需要对未来的发展作出规划,制定和调整产业发展的政策,这就需要其他组织的支持。例如,绿色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企业要创立内部应对机制、建立部门间的协作、培训员工以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第三方要就温室气体排放的测算、碳价形成及其交易进行研究、处理。社区要参与绿色环保政策的制定,分析所在区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类型和数量,参与监督碳市场交易状况等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社区和其他组织是城市中的重要经济单元和社会单元,影响着城市的规划、设计、开发与建设。就目前来看,城市的建设,无论从基础设施还是到运营管理,市场化的灵活运作机制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城市建设的效率。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直接影响并推动着一国或是一个地区的城市概念设计和硬件建设。例如IBM,已明确将“智慧城市”业务单元作为今后公司发展的核心业务;西门子一直致力于绿色城市建设,在欧洲和亚洲推行了绿色城市指数评价,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一些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智慧的城市理念中,这些组织也将发挥积极而又意义深远的作用。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知识保障体系,在城市治理结构优化、市场秩序、技术进步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是城市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城市系统要素构成可归纳为下列示意(见图4-1)。其中,良好的自然环境状况是城市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市民生产和生活处于城市的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的城市物质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为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的公共服务、管理以及面向未来发展的规划、产业政策,是城市适应环境、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企业、社区和其他组织是城市功能实现和完善的载体。在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物质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基础设施的发展、政府的管理与服务、企业与社区和其他组织的社会经济活动、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都必须建立在绿色思维和理念的基础上,绿色是城市建设尊重自然规律的体现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现代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利用自然和开展社会经济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式和便捷工具,通过智能技术的网络连接,人类活动可以在更好地适应自然的基础上,创造更为智慧、舒适的生活。

img51

● 图4-1 城市系统要素及其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