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我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全国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截至2011年9月,在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下,系统已收录了持证残疾人的基础信息2074万人,为各级残联实施重点惠民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已采集2028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信息。
我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_残疾人社会工作

一、我国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显著成绩。将残疾人信息化、统计、信息无障碍等工作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文件和国家相关规划,紧紧围绕残疾人事业和各项重点领域,先后制定了“十五”、“十一五”、“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整体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

(一)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政策环境基本形成

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整体布局中,信息化被各级残联领导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特别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将“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列入六大总体目标之一。将残疾人基础信息建设和信息无障碍环境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与相关部委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

(二)残联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围绕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数据服务和管理,建立了系列技术标准规范。这些制度的建立,规范了全国残联系统信息化建设。在数据建设方面,发布了《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基础信息查询接口规范》等9项标准。在网站和资源建设方面,发布了《中国残联系统互联网网站建设指标体系》等8项标准。在信息化安全保密管理方面,建立了《涉密计算机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

(三)全国共建国家级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库收效显著

为准确掌握每个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在国家制定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惠残政策中提供翔实数据支撑,我们以残疾人标准为依据,以全国公民身份信息为基础,在全国启动了《残疾人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截至2011年9月,在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下,系统已收录了持证残疾人的基础信息2074万人,为各级残联实施重点惠民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功能效果上,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已基本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支持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

(四)进一步开展重点业务应用与共享

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为核心服务平台,围绕残联康复、教育、扶贫、社会保障等重点业务,开发多项业务应用系统,规范了业务管理流程,提高了涉残资金的监管和服务效能。在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管理系统,截至目前已采集2028万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信息。

(五)残疾人网上服务快速发展

按照国家政务公开的要求,中国残联积极推动各级残联网站建设,全国33个省级残联全部建立了门户网站,256个地市级和952个县级残联也开通了网站,残联系统网站已逐步成为服务于社会和广大残疾人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在新闻宣传、政务公开、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配合“两个体系”建设,正式向社会开通以服务残疾人需求为目标,具有权威性、公益性、群众性、专业性和互动性特点的残疾人信息服务平台《中国残疾人服务网》,积极创新开展网上特色服务。

(六)无障碍技术研究加快了信息无障碍服务环境改善

建立一个支撑平台,两类关键技术,三类示范应用为重点开展技术研究,推动政府、残联系统、媒体、大型赛事和活动网站的无障碍改造工程和信息无障碍服务设备与产品的示范应用,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与国家图书馆、盲文出版社合作共建了首个互联网上的“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网站。网站以国家图书馆强大的公共文化资源为基础,以方便为盲人、低视力和聋人朋友提供方便的网上阅读无障碍信息服务为需求,对大量的书籍进行无障碍加工,对视频文件进行加配字幕,填补了我国互联网上盲人数字图书馆的国家级空白。

(七)残联系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构建

各省残联在保密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机制、责任追究等方面加强职责分工和制度建设,形成了比较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