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底物的种类和浓度

底物的种类和浓度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米氏方程,一般酶测定时底物浓度最好为Km的10~20倍。上述米氏方程只适用于单一底物的酶促反应,不少酶促反应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底物参加反应。双底物反应的可能机制包括有序顺序、随机顺序和乒乓机制三种,有关双底物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和底物浓度选择可参考有关书籍。
底物的种类和浓度_生物化学检验技术

有些酶专一性不强,可作用于多种底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底物。研究酶的生理作用时,一般选择Km最小的最适底物。临床酶学测定时,应首先考虑有较高诊断价值的底物。底物专一性强的酶,如催化的为可逆反应,与专一性不强的酶一样,需要从测定技术和实用方面考虑选择速度较快的正向或负向反应。

根据米氏方程,当底物浓度[S]>Km时,则反应速率v=V max=K 2[E],即反应速率与酶浓度[E]成正比,此为零级反应,此时酶均能与足够的底物进行反应。因此,临床酶学测定时应给予充分的底物浓度。在一定酶量下(V max),反应速率视底物浓度[S]而定。当[S]<Km时, v=V max[S]/Km=K[S],呈一级反应,这是临床化学利用酶作为工具测定各种代谢物如葡萄糖、尿酸胆固醇等浓度的方法学基础。如[S]既不明显小于又不明显大于Km时,米氏方程就代表一种混合级反应的方程式。根据米氏方程,一般酶测定时底物浓度最好为Km的10~20倍。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测定酶的底物类型和反应特性进行选择。

上述米氏方程只适用于单一底物的酶促反应,不少酶促反应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底物参加反应。双底物反应的可能机制包括有序顺序、随机顺序和乒乓机制三种,有关双底物酶促反应的米氏方程和底物浓度选择可参考有关书籍。如先将其中的一种酶底物浓度选得很高,使酶饱和,再求出另一底物的表观Km,反之亦然,最后按上述规律决定两种底物的浓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