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谈改革开放年辉煌成就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谈改革开放年辉煌成就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月5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评价说。杜鹰表示,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对我国改革重要意义和作用的高度概括,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案例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谈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

【案例呈现】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5月5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辉煌成就。

“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评价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逐步形成;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宏观调控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已经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

统计显示,改革开放30年来,半数以上的国有重点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超过90%,非公经济创造的GDP所占比重超过1/3;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达到95.3%;截至2007年年底,上市公司达到1550家,总市值相当于当年GDP的130%;全国参加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人数均突破2亿。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以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已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通过有效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大大提高。

统计还显示,1978年至2007年,中国累计利用外资超过7600亿美元,居发展中国家第1位、世界第2位;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长到2.17万亿美元,由世界第22位跃居世界第3位。

社会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8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由世界第10位跃居世界第4位,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5.13万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以“吃穿”为重点转向以“住行”为重点的多层次消费;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义务教育体系全面建立;城乡社会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务正在朝着均等化方向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活力不断增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建立。

杜鹰表示,3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辉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资料来源:新华网,2008年5月5日

【案例讨论】

1.改革和社会革命有何异同?为什么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2.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案例点评】

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革命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进行的重大变革,是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如社会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等。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所建立的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的革新举措,如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等。如果说,社会革命适用于解决现存的社会基本制度问题,把生产力从已不能容纳它的旧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那么,社会改革则适用于解决旧的社会体制,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进行变革,从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直接对象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和思想观念等。改革就是要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来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来看,这次改革都是一场广义的革命,而且其影响丝毫不亚于第一次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对我国改革重要意义和作用的高度概括,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

30年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是由当时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所决定的。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在英国出生,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后,正掀起新科技革命的浪潮,韩国新加坡基本实现了经济起飞,而此时的中国依然在贫困落后中徘徊。我们党和国家处于十字路口:要么是按照“两个凡是”的思想路线走下去,在僵化的体制内束缚任何创新和探索,其结果是人民难以摆脱匮乏的物质文化生活,国家难以追赶世界现代化浪潮,社会主义难以获得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要么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对本本教条的迷信和崇拜,突破观念和体制的重围,“杀出一条血路”,其结果是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得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在这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紧要历史关头,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毅然选择了后者,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此而来的中国巨变已经被世界所公认,为历史所记载。可见,在当代中国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既是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的唯一选择,又是赶上新一轮科技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汇入世界文明潮流的必然选择。

【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第二节的辅助教学。

2.本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从理论依据和时代背景两个方面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理论依据重在突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时代背景重在突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

(作者:黄沁茗、刘小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