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促进世界持久和平

促进世界持久和平

时间:2022-09-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使当代中国和平理论充分发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作用,有必要努力做到,首先,使当代中国和平理论更加具有广泛性,赢得更多国家、地区和世界各地人民的信赖。当代中国的和平局面既是世界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为赢得最大的和平红利,中国有必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和平理论的交叉互动。例如,非暴力理论既是主流的世界和平理论,又得到联合国的广泛认可,但中国始终对此理论警惕有余,支持不足。

永久和平的理想亘古如新。无论是中国的先秦,还是西方的早期基督教;无论是卢梭,还是康德;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毛泽东,都提出过永久和平的问题。但在现实中,“永久和平”还必须以“持久和平”来替代。因为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 自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出现难以调和的状况以来,绝对的没有战争与暴力的和平就已不复存在。因此,“永久和平”是理想,“持久和平”才是努力的方向。和平必须切合实际。同样的,和平理论也必须切合实际才能真正起到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良好愿望。

要使当代中国和平理论充分发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作用,有必要努力做到,首先,使当代中国和平理论更加具有广泛性,赢得更多国家、地区和世界各地人民的信赖。始终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原则基础。在国内,体现为中国共产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国际上,体现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在国际上不但团结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团结主张和平的发达国家;不但团结周边国家,开展睦邻外交,而且加强与大国的互动协调;不但开展政府外交,而且加强公共外交,做外国的人民群众的工作。未来,中国和平理论还应该在增强广泛性上继续努力,面向更多更丰富的国际层面,使中国和平理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例如,中国可以加大和平问题的研究与宣讲力度,当西方宣扬和平、民主、 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时,中国可以适时提出自己的“和平”价值准则,既针锋相对,又是对世界和平的促进与贡献。其次,使当代中国和平理论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和平理论交叉互动,取长补短。当代中国的和平局面既是世界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的和平理论也与世界主要和平理论有同有异,有相互借鉴之处,也有矛盾冲突之处;有竞争的关系,也有合作的关系。为赢得最大的和平红利,中国有必要加强与世界其他和平理论的交叉互动。在谨慎与警惕的前提下,加强包容性,与世界一些主要的和平理论取长补短。例如,非暴力理论既是主流的世界和平理论,又得到联合国的广泛认可,但中国始终对此理论警惕有余,支持不足。针对非暴力理论的广泛影响力,中国似可以认同非暴力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加大宣扬中国和平理论中的非暴力因素,并正面阐明中国和平理论与非暴力理论的异同。第三,使当代中国和平理论更加贴近世界和平的现实状况,发挥更加具体、积极、有效的实践作用。在当前,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的实践色彩,使中国和平理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完成国家发展大计的需要。当前,世界和平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倾向,是从宽泛地谈论和平发展到具体地建设和平,因此,世界的和平问题更多集中到了促进和解、和平教育、和平建设、应对冲突、维护安全上。在这些方面,中国和平理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涉及不多、介入不深、研究不透的情况。例如,世界著名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就将和平问题置于“安全与冲突”的研究类别之下。这反映了在当前世界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背景下,研究问题的重点已经从传统上“战争与和平”的宏观对比,逐渐过渡为“安全与冲突”的微观对比。如果我们仍然过多地就和平谈和平,恐会流于宽泛虚浮的喊口号的状态,不利于使中国和平理论切实发挥实践指导作用。

【注释】

[1]杨晖:《反恐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2]胡锦涛2006年4月20日会见美国时任总统布什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4月21日,第1版。

[3]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参见新闻稿《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闭幕》, 2013年3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5]肖前主编,黄楠森、陈晏清副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3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