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跨境民族地区宗教共生特点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跨境民族地区宗教共生特点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

时间:2022-09-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近代至今,由于影响宗教及其生态体系的因素、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不断变化,中越跨境民族地区宗教生态的特点表现出规律性变动。该地区宗教生态的特点及其变动规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徐祖祥

一、内容摘要

从近代至今,由于影响宗教及其生态体系的因素、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不断变化,中越跨境民族地区宗教生态的特点表现出规律性变动。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迁,区域内各种宗教的发展趋势变幻不定,近代以来宗教生态出现的特点越发明晰。进入21世纪后,由于影响宗教及其生态体系的因素不断变化,宗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不断拓展,该地区宗教生态特点的规律性变动至今仍在延伸。该地区宗教生态的特点及其变动规律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一元性向多元性发展。各民族传统宗教以多神信仰为核心的一元性体系,随着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的传入,发展为各种异质宗教共存的多元宗教生态体系。随着各民族传统宗教的不断衰落和基督宗教渐进式地替代之,部分地区宗教生态中潜藏着进一步向基督宗教的一元化发展的趋势。

第二,从稳定性向波动性发展。近代以前各民族传统宗教之间处于一种和谐共存的状态。当代基督教、天主教与各民族传统宗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激荡的宗教生态中潜藏着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第三,从平衡性向失衡性发展。在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历史时期,该地区宗教生态内的各宗教之间力量相对均衡。改革开放后,各种宗教之间力量强弱的对比处于不均衡状态,尤其是各民族传统宗教逐渐衰落和基督教快速发展的趋势比较明显。

第四,从民族性向国际性发展。过去各民族传统宗教充斥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每个角落,具有较强的民族性。随着国际政治势力的不断插手和基督教、天主教的发展,该地区宗教生态出现国际性特点。

二、主要创新

(1)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多维视角出发,该论文对该地区宗教生态的发展线索进行了系统梳理,首次深度探寻了宗教生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宗教特性的认识。

(2)学界关于宗教生态理论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局限于国内某一区域,该论文将宗教生态理论置于中越两国跨境民族地区进行实证性探索,提升了宗教生态理论的国际视野层次,丰富了宗教生态理论的学理和应用内涵,为国际跨境的宗教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范式。

作者简介

徐祖祥,男,1967年生,历史学博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社会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和宗教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云南省宗教学会理事,云南省社会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云南中医学院客座教授,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