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理的真实源流

真理的真实源流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真理的非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悖论无可逃避地存在,这一存在状况催生出人类精神探索的种种苦恼。事物是自然的,而事实则是人为的。真理的事实性体现着真理的我为性,即真理始终是人类的产物,而不是事物、世界的本质状貌。由此不难看出,真理的源泉不是人之外的对象世界,恰恰是人类历史化的此在生存。

通过如上的简要分析可以得出:真理具有非真理性(的一面或取向)。真理的非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之间的悖论无可逃避地存在,这一存在状况催生出人类精神探索的种种苦恼。太多的苦恼,对高贵而自尊的人类来说,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必须极尽可能地消解之(其实人们对真理的幻相也在于此)。要尽可能地消解真理的悖论给人类精神探索所带来的苦恼,须首先清醒地觉悟真理产生的源头和真理存在的流向及归宿。

从上面对人类最普通的真理形式即逻辑的必然性和逻辑的辩证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逻辑的必然性和逻辑的辩证法,都是立足于一种“事实”,而不是基于事物。事物是自然的,而事实则是人为的。比如我们对“我们”的界定和描述,始终是一种按照我们对自己的有限理解和有限想象来界定和描述的。在这一描述和界定中,作为活生生的物种生命体的我们,要被我们自己的描述和界定改变(抛弃的同时添加了)许多。因而,我们作为生命个体,在我们自己对自己的看待中沦为我们自己的视野(“看”)中的一种特定的“事实”,并失去了事物的整体性和自然性。因此,不管什么真理(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德先验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辩证法,萨特的存在主义或者那种种自认为是真理的“主义”)都是一种人为的观念事实。

真理的事实性体现着真理的我为性,即真理始终是人类的产物,而不是事物、世界的本质状貌。老子的“道”、黑格尔的辩证法、萨特的存在、牛顿的力学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玻尔的互补原理、海森堡的测不准关系、哥白尼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熵理论、突变论、全息理论等等,都藐视为事物(世界)的本真状貌,但实际上这些所有的理论都远离了事物的本真状貌,并且一个一个无一例外地沦为人为事实的产物(观念形态)。然而,这些人为事实的观念产物之所以又被人们视为绝对不疑的真理,就在于这些人为的(观念)事实并不如吃饭睡觉那样随意和那样单调乏味,而在于这些人为的(观念性)事实是智者对人类历史化的此在生存的现实思索,更是对一种历史化的此在生存的内在精神的展望。这一思索与展望恰恰是人类对历史化的此在生存中的自我和对象(宇宙、自然、社会、人)的现实认同。在这一真诚而深刻的认同中,人获得了对象、现实和自我,消解了无限(宇宙、自然)时空所带来的忧惧感和有限(社会、时代、群体、家庭、个体)生命所涌动呼啸而来的孤寂感,并从而实现了生存的安全感和生存的安宁感。因此,人类之所以要如此强烈地追求这样一种人为的(观念)事实,往往无视于事物本身及其难以把握事物本身而形成的苦痛感,就在于这种人为的(观念性)事实原来是为人的目的的,即所谓真理是人为的(精神)产物并为着服务于人(类)的精神,从而帮助或引导使人(类)更好地在现实中生存。由此不难看出,真理的源泉不是人之外的对象世界,恰恰是人类历史化的此在生存。真理的流向、归宿,恰恰是为人类历史化的此在存在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生活尺度和生存勇气、力量,因而它又归宿于人类历史化的此在生存。

正因为这样,真理的产生也就生成自身的特质,即它对事物(世界)的知的无知性和视的无视性。这就是说,人类对真理的探索(知和用)并不从事物(世界)出发,而是从人的历史化的此在生存自身出发,才由此产生了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当代的宇宙说;才产生了亚里士多德的性质运动物理学,牛顿的位移运动物理学,爱因斯坦的分割运动物理学;才有了对科学革命的动力的反思性思考,并相继出现了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说,波普尔的证伪说,拉卡托斯的纲领论,伊利诺斯的信息域理论和麦克斯威尔的形而上学蓝图论,C·格汀的概念框架论,邦格的直觉论等等。诸如此类的真理,到底对事物、对世界了解(知)多少呢?这无需论证,因为它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理论是否满足人类对历史化的此在生存的根本性冲动,是否体现了人类对历史化的此在生存的现实的心灵化认同。达到了此,它就是真理,它就为人们感兴趣,人们就乐意以它为尺度、为准则去看待对象,去严肃地生活、探索、刨造、开拓。反之,它就不是真理。

真理的人为性和为人性,生成滋养真理的浪漫情韵。真理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化的此在生存并服务于历史化的此在生存,却首先需要以人对自身的历史化的此在生存形象的主观观照(界定和描述),并以此观照作为真理产生的基础和服务的对象。人作为一种事物,在人的观照中始终是变形的、扭曲的、片面的事实,这是因为如下三个因素的激励:第一,人对事物(世界)认识的无知性和有限性。这种无知与有限使人踏上了无知无畏的道路,当人以无知无畏的方式来面对人时,自然会扭曲人。第二,人对自身的自尊性。人自从产生人质意识,获得分离性,产生忧惧冲动和认同冲动,就必然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愿望来认知世界、规范世界,包括认知和规范人自己。第三,人认知事物的平面性(抽象性)。此三者形成了人对人的观照的理想化,人对自身历史化的此在生存观照的幻相性和服务于历史化的此在生存的理想性,这样,真理也就获得一种超此在生存的浪漫情调。因而,当我们把这种很具浪漫色彩的真理运用于实际生存,往往会产生一种真理与生存的分离境况,也形成真理与活生生的人的分离境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