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弗氏第三种无意识

弗氏第三种无意识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识到,无意识与被压抑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前意识是无意识的另一种形态,即是无意识的描述形态。而后一种无意识是动力学形态,它才是深层心理学所主要关心的对象。把人的意识一分为三,并且认为最深一层的“无意识”却是意识的动力学内容,这主要来源于关于人的精神“压抑”的理论。在描述的意义上,有两种无意识并存。弗洛伊德带着这个新的发现和困窘,对“意识”进行了严肃的考察,并作出了第二个修正。

一种新的世界图景的初露曙光,将必然伴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问世。当人们深切领悟于这一思维方式以及由这一思维方式所勾勒出来的世界图景中,必然会勃发出刨造新的人类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格式塔心理学思潮的事倍功半与弗洛伊德的智慧悲剧正出在他们都没有真正进入这一深切的体验之中,因此也就难以达向新的高度。然而,我们却不能以今天的需求和人类能力去苛求这些人类精神的拓荒者们。在我看来,在现代人类精神探索企图从旧有的精神世界中杀出来,构建起一种架设起新的世界图景的新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的拓荒道路中,维台默等人的格式塔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第三种无意识”具同等价值。它们都是新人文精神构建的筚路蓝缕的成果。所不同的是:格式塔心理学自觉运用现代物理学成果开发了人类心理的场现象;弗洛伊德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探索中直觉到了人类心理的场现象,并且不是用“场”概念,而是用他特有的精神分析学术语“第三种无意识”语言来表述这一人类心理的场现象。弗洛伊德虽然没有很好地去开拓他的天才直觉到的东西,但却有力地证实了人类心理的场现象的实存性。

流行于20世纪的众多心理学思潮中,其影响最大者莫过于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是一位筚路蓝缕的天才思想家,我之把他看成是一位天才思想家,并不仅仅指他开创了精神心理分析的道路,或构建起了庞大的性爱无意识心理学思想体系,主要是指他那深邃、锐敏的天才思维。因为在事实上,弗洛伊德不仅全面打开了无意识的大门(因为在此之前,无意识问题已经得到广泛的讨论,但这种讨论并没有把人的精神的大门完全打开,有关于无意识的讨论只是将紧闭的人类精神大门拉开了一个缺口而已,弗洛伊德的功劳就是继之以而为之,使人的精神大门得到了全面的开启),把人的精神划分意识(自我),前意识(超我),无意识(本我),并且还敏感到了在人的行为与精神(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我们是从压抑的理论中获得有关无意识的概念。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无意识的原型。但是我们看到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在的,但可以成为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成为意识,对心理动力学的这些洞察不能不影响到我们的术语和描述。我们把那种潜在的、只是从描述意义上而不是动态意义上讲无意识的东西称为前意识,而把无意识的术语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态意义上的无意识,这样我们就有了三个关于意识的术语,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这种无意识不再具有纯粹的描述意义。我们预先假设前意识要比无意识更接近意识。既然我们把无意识称心理活动,那么潜伏的前意识称为心理活动就更不必迟疑……只是我们不要忘记,在描述的意义上有两种无意识,而在动态意识上是只有一种。为了进行阐述,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忽略这种区别,然而在其他情况下,这种区别却必不少……[19]

我们是从压抑的理论中获得有关无意识的概念。压抑为我们提供了无意识的原型。但是我们看到有两种无意识,一种是潜伏的,但可以成为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无法通过正常的途径成为意识。对心理动力学的这种洞察不能不影响到我们的术语和描述。我们把那种潜伏的、只是从描述意义而不是动态意义上讲为无意识的东西称为前意识,而把无意识的术语留给那种被压抑的,动态意义上的无意识,这样我们就有了三个关于意识的术语,即意识(cs)、前意识(pcs)和无意识(ucs),这补无意识不再儿有纯朴的描述意义。我们预先假设前意识要比无意识更接近意识。既然我们把无它识活动称为心理活功,那么将潜伏的前意识称为心理活动就更不必迟疑……我们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三个术语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只是我们不要忘记,在描述的意义上有两种无意识,而在动态意义上只有一种。[20]

但是,新的观察结果对无意识的概念更为重要。动态的考察导致我们作出第一个修正,关于心理结构的知识导致第二个修正。我们认识到,无意识与被压抑的思想是不一致的。的确,所有被压抑的东西都是无意识,但是并非所有无意识都是被压抑的。自我也有一部分可以是无意识的,甚至肯定是无意识的,上帝知道,这是多么重要的一部分,这种属于自我的无意识,并不象前意识那样处于潜伏状态,因为如果它象前意识,那么它不成为意识就无法活化,而使它成为意识的过程也不会遇到如此大的困难。当我们发现,有必要假设第三种未受压抑的无意识时,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无意识的性质对我们开始失去意义了。因为它变得具有多种含义,这使我们无法象希望的那样使它成为深刻和必然性结论的基础。然而我们必须提防忽视掉这个特性。因为处于不处于意识中这个属性乃是我们深蕴心理学的黑暗中最终依凭的一盏指路明灯。[21]

这三段冗长的引文主要表达了弗洛伊德的看法,他认为:(1)人的精神由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大部分组成。前意识是无意识的另一种形态,即是无意识的描述形态。而后一种无意识是动力学形态,它才是深层心理学所主要关心的对象。(2)把人的意识一分为三,并且认为最深一层的“无意识”却是意识的动力学内容,这主要来源于关于人的精神“压抑”的理论。(3)在描述的意义上,有两种无意识并存。(4)无意识并不完全是精神压抑的产物,这就是说在人的精神领域里,有的无意识不是被压抑的,反而是主动的、积极的、自我生存和生长的。这种看待是否正确呢?这种未受压抑的无意识又藏身于何处呢?弗洛伊德带着这个新的发现和困窘,对“意识”进行了严肃的考察,并作出了第二个修正。(5)“自我”(即意识)中弥漫着无意识,并不是潜伏的(即被压抑的)无意识,它是自我活化的(即不进入意识、不依靠意识),它既不同于前意识,也不同于压抑的无意识的无意识,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第三种无意识”。这“第三种无意识说”将是使弗氏的整个无意识理论丧失原有性质的强劲力量,所以这“第三种无意识”虽然是“十分重要的”的力量,但弗洛伊德却似乎并不太喜欢这种力量,所以这不受压抑的、自我活化的“第三种无意识”必须进入和归属于“无意识”的“描述”状态,否则,它将使整个“无意识”失去了动力学的性质。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思想家对某种既定的思想基点的坚定不移。然而,也许正是这样一种坚定不移的性格,使弗氏失去了一种至为珍贵(对人类精神创构来讲)的发现和开拓:即弗氏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入手,决定了他将忠实地信守压抑无意识的动力学性质,而那种种不受压抑的无意识将不会属于动力学的无意识领域。因为这种无意识是不受压抑的,因而也就顺理成章地是主动的、积极的、自我活化(生长、建设)的。也就是说,它的不受压抑性将事实上决定了它的动力学性质,而一旦把这种“无意识”归入压抑无意识领域,那么压抑无意识的动力学性质将终归全部丧失,而为这种自我活化的无意识所取代,而“性力”(力比多)也就不可能成为其无意识的“动力源”了,这恰恰是弗洛伊德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弗氏非常明确地(并且是忧心忡忡地)指出,这种自我活化的不受压抑的“第三种无意识”,“处不处于意识中这个属性乃是我们深蕴心理学的黑暗中最终依凭的一盏指路明灯”。

但弗洛伊德却制造了一个最为“客观”而可怕的事实那就是他通过重新归类的方式,消解了或者抹去了这种具有主动、积极和自我活化功能的“无意识”内容:第一,这种自我活化的“第三种无意识”既不隶属前意识,更不能隶属于压抑无意识,却只能归属于意识,意识中包含了这种无意识,这种归类本身就不伦不类;第二,哪怕我们不愿正视这种自我活化的第三种无意识的动力学性质,但它事实上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处于动力学地位并发挥着行为的动力学功能;第三,这种自我活化的第三种无意识将与弗氏所肯定的意识、前意识、(压抑)无意识之间又是怎样一种关系呢?弗氏所敏感到的而又不愿意去正视的这个“东西”却恰恰构成了人的精神、心灵与行为之间相构筑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即构成人的最终引导力量的生存语义场世界。这个世界是既不归属于压抑(性爱)无意识,也不归属于前意识,更是超越于意识的管辖,直接与人类语言,与人的此在(此时此地此种情景)生存行为相联系,相统一,并成为直接发动、支配人的生存行为的“第三种无意识”,这种“第三种无意识”不仅存在于弗氏的直觉中,也存在于后人的无尽探索中。

如果说格式塔的场心理学和弗氏的第三种无意识还只是从纯粹的心理学角度,或者说还只是从传统的经验分解的角度看待人类心理现象,从根本上无视语言的心理化存在,那么文化社会学却恰恰与之相反,它从语言入手来探讨人的文化行为和心理现象,则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新的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