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百姓、君王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定位,是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石和逻辑起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本固邦宁”的思想则要求君主采取正确的措施,富民乐民、足民所愿,从而赢得民心,维护国家的稳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思想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尚书·五子之歌》

释义: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百姓安居乐业,才有国家的太平、强盛。

点题:

对百姓、君王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定位,是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基石和逻辑起点。将百姓看作是国家的根本,放在君王和国家的序列之前,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将百姓的安居乐业看作国家稳定富强的基础,也体现了一以贯之的执政思想。这一政治理念确立之后,历朝历代的文章典籍中都可以找到相似的论述,也是我们今天把握儒家政治思想的一条主线。

链接:

《尚书·五子之歌》——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孟子·尽心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延伸悦读:

北宋程颢在他的《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中说过:“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儒家重民,儒学中有丰富的民本思想,儒家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民为本”,即肯定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根本地位和决定性作用,这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民水君舟”等说为证;二是“以民为本”,即要求统治者在政治实践中重民、爱民、养民、富民,这个层次的内容用中国传统政治话语中的另一个概念来概括就是重视民生。

民贵君轻、民本君末的价值取向贯穿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后代学者结合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当时的政治生态环境,以君民关系为起点,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将这一理念不断丰富发展,并为我们今天的政治改革指明了方向。

“民惟邦本”的政治思想在解释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时,明确指出了百姓的重要地位,孔子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所以,后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就表示:“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

“本固邦宁”的思想则要求君主采取正确的措施,富民乐民、足民所愿,从而赢得民心,维护国家的稳定。《管子·牧民》就提出了“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著名论断,要求为政者应致力于农垦,足民衣食,政令应顺乎民心,满足人民休养生息的欲求。孟子则意识到了只有当百姓有了维持其生计的恒产,方才有安分守法的恒心,所以“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表达了保民、爱民的思想。司马迁也在《货殖列传序》提出,为政者应顺乎民心,引导百姓走富国富民之路,并指出了具体的实施途径,即从农、工、商、虞四个方面着手,“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思想在当代中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典故,在一系列讲话中也反复强调人民民主的真谛,明确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要求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以找到符合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