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滑向死境的地球状况

滑向死境的地球状况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存在于大地之上,生存于自然宇宙之中,自然生态状况最真实地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态的状况。这种调节机制就是净化与污染的动态平衡,构成了地球生变运动的实际推动力。三峡库区的蓄水位达到175米后,它在事实上导致了此区域的地质结构的承载力限度,打破了此一区域地质结构的自身动态平衡机制,其区域性的地震频发就成为必然。三峡大坝蓄水使三峡库区形成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总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水域。

人类存在于大地之上,生存于自然宇宙之中,自然生态状况最真实地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态的状况。今天的自然生态状况,具体到江河山岭,大到整个地球,哪怕是宇观层面的大气环流、太阳辐射、星系运动,都在以气候失律的方式向死境方向滑动。当代人类有关于世界末日的想象与焦虑,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种残酷的生存现实经过主观性生存体认的过滤后所折射出来的东西。当我们对这被折射化的世界末日情结予以一种事实性还原,就可清晰地观看到地球的实际生态状况和人类的物质生存状况到底有多严重。

首先看地球的实际生态状况。

地球既是一个物质体,也是一个生命体。地球运动有其自身轨迹。地球的运行轨迹体现为它在自身敞开的进程中,既遵循宇宙律令、自然法则,也遵循生命原理。然而,当某种外力对地球的生变运动发动事实上的和持续不断的干扰时,它就必然会产生出许多为地球本身的生变运动所不能消化的负面能量,这些对地球的生变运动所不能容纳和消化吸收的负面能量,就会按照层累原理一点一点地集聚起来,最后形成强大的改变地球本身的生变运动轨迹的力量,从而导致地球的生变运动脱离其符合宇宙律令、自然法则和生命原理的运动轨迹,以突变的方式滑向无序运动,这就形成地球生态的死境化方向。比如,污染是自然界的一种本来状态,因为污染来源于生命的存在与生存运动,但地球因为生命而产生的污染,却是地球生变运动本身的一种调节机制。这种调节机制就是净化与污染的动态平衡,构成了地球生变运动的实际推动力。当人类活动超过了这一物种原来设定的范围,不断加大制造污染的范围和种类,这样持续下来,人类制造出来的过剩的污染,就会导致地球的生变运动本身不能完全的消化它,这种不能为地球本身所消化的污染就会层层累积起来形成一种日益强大的污染力量,最终破坏了地球污染与地球自我净化之间达向动态平衡的动力机制,地球的生变运动不得不改变自身轨迹而滑向死境方向。又比如,地球有其自身结构,即地质结构。地质结构有一个基本的功能,那就是承载地表重量的功能。这种承载功能在整体上具有一种动态平衡机制。如果某一区域的地质结构因为外力因素的作用,而导致它不得不长期承受其远远超过原本的承载能力时,地质结构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异变,这样一来,地表运动就会滑向无序状态,发生诸如频频爆发海啸、地震、地沉、山体移动、山体滑坡、江河断流或江河改道等地质现象。长江三峡工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三峡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度185米。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如此庞大的重量堆积在一起,给此处的地表增加了多大的重压力?三峡大坝的修建是为了蓄水。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是175米,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这又给这600余千米长、1.1千米宽的地面增加了多大的重压力?更重要的是,蓄存近四百亿立方米的水,将给大江两岸山体以多大的挤压力?这种超负荷的重压力和挤压力又将对区域性地质结构的畸形变异产生什么样的推动作用?三峡库区的蓄水位达到175米后,它在事实上导致了此区域的地质结构的承载力限度,打破了此一区域地质结构的自身动态平衡机制,其区域性的地震频发就成为必然。三峡水库蓄水达到设计的水位后,与汶川地震的超强度爆发之间,不能没有内在的关联性。

当前,地球生变运动出现了脱离自身轨道而呈现出死境化态势,这种死境化态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地球的过度活动所造成,因为人类对地球的过度活动造成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地球状况:一是地表资源的无限度消耗,使得其丧失正常的再生力,导致江河截流、断流、干枯,森林锐减,草原沙漠化,大地裸露,土地日趋贫瘠。二是大地被掏空,地质结构的区域性承载力不断下降,区域性地质结构发生裂变。由于地质结构的区域性承载力不断降低,并且这种承载力降低的范围持续拓展,造成地球的再生循环力下降,导致地表负荷增加。而不断加重的地球表面负荷的超量重压力与因被掏空而缺乏承载力的地下之间所形成的巨大逆差,潜在地改变着地质结构及其运动,从而导致地面下沉、地体崩塌、山体滑坡、垮塌、地裂、地沉以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持续不断地爆发。三是污染全球化:在纵向方面,人类掏空了地下资源,使地体成为一个空壳,地体生态被破坏,造成地质结构的畸形变异与无序运动;在横向方面,人类横扫一切地表资源,使地表成为一个裸露的荒原,江河断流而沦为废江废河,海洋变成死海,森林萎缩而丧失地球之肺的功能,旱地加速度地沙漠化……如上种种因素在急剧变化中达向合谋状态时,全球性污染必然滚滚而来,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污染的世界,尤其当人类发展进入高技术化生存时代以来,污染就成为了对抗自然、破坏自然、消解自然净化力的最大力量,它推动了气候失律。气候失律,首先改变了大气气温和地表温度,从而产生出温室效应和高寒效应,同时也加速改变着地球结构和存在状态,这方面的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冰川后退,海水缓慢上升,海平面不断扩张,陆地一点点消隐,地球生物圈的生存空间一天天变窄。更重要的是,气候失律,也从根本上改变了降雨,包括降雨的方式、降雨的过程、降雨的范围、降雨的频度和强度。仍以三峡为例,三峡大坝修建成功,淹没面积达8万平方千米,淹没耕地1.94万公顷,涉及移民117.15万人,淹没城镇129座。三峡大坝蓄水使三峡库区形成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总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的水域。如此大面积的库区,带来的区域性气候的巨变,改变的是降雨方式、降雨量。三峡库区改变西部气候的例子还印证了这样的一个自然关联法则或者说气候法则:“我们已经改变了大气,而改变了的大气终将使天气发生改变。气温和降雨将不再是完全意义上的纯粹自然力量的活动,将部分地成为我们的习惯、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生活方式的产物。”[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