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孔子的好学与从政之道

孔子的好学与从政之道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一生当中最感兴趣的是周朝礼制,他曾任太庙中的小职。据《史记》载,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卖羊的商人不敢胡乱涨价了,可见他执法之严;男女在街道上,也分开行走,这就是他推行“礼治”的结果。总之,社会秩序大为改善,鲁国在任用孔子之后,政事大有起色,此时齐国担心鲁国由弱转强,会对齐国不利,便设法从内部进行破坏。

孔子一生当中最感兴趣的是周朝礼制,他曾任太庙中的小职。在此期间对祭典中的每一动作细节,都能不耻下问,探索到根本因由而后已。

二十七岁时孔子从剡子学古官制,剡子的学问虽远不如孔子,可是孔子却诚心拜他为师,就是要学习古官制,这种求学的精神,正是孔子之所以博学及所以成圣之原因了。此外,孔子发展私学教育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文化研究,特别是对夏、商、周三代礼乐文化的比较研究,为了广博地掌握传统文化知识,他先后至杞、宋和周朝京城洛邑等地进行访问和实地考察。

在三十四岁那一年,孔子得到鲁昭公的帮助,和学生南宫敬叔前往东周的都城洛邑(今河南省洛阳)问礼于老子。

在洛邑,孔子会见了年长的大思想家老子,老子当时是周的守藏室吏,管理东周王室的文献,他回答了孔子的问题,还对他讲了修身处世之道,孔子回去后便向学生赞叹这位旷世明师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善走;善走的可以用网抓;能游的可以用纶捕;会飞的可以用箭射;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因为它可以乘着风云直上九霄。我所拜见的明师老子,就像一条游龙见首不见尾啊!”

这就是史上所谓的“问礼于老子”后的“犹龙之叹”,从此之后,孔子的教育层面更广矣!契应《易大传》所谓的“多功多成”与“多誉”的真实境域。

孔子五十二岁至五十四岁时,任大司寇行摄相事。据《史记》载,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卖羊的商人不敢胡乱涨价了,可见他执法之严;男女在街道上,也分开行走,这就是他推行“礼治”的结果。总之,社会秩序大为改善,鲁国在任用孔子之后,政事大有起色,此时齐国担心鲁国由弱转强,会对齐国不利,便设法从内部进行破坏。

于是齐国就送给鲁国八十位能载歌善舞的美女和三十辆华丽的马车,每一辆车配有四匹披着彩服的骏马,这一招果然厉害,鲁定公、季桓子受其诱惑,从此沉湎在女乐之中,怠于政事。见此情景孔子非常失望,加上当时鲁国仍实行“尊尊”、“亲亲”的“世卿世禄”制度,重用姬姓贵族,而出身低下的孔子及其弟子难于通过仕途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便愤然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的漫长历程。

这便是《论语》中“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微子篇)的所遇,是《周易》遁卦“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遁而亨也”的义蕴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