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周易哲学思想

周易哲学思想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周易》是一部奇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从汉代开始,由于儒家经学的确立和发展,《周易》被列为五经之首。人们对它的研究遂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即易学。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是经传不分的完整著作。在《易论》中,李觏称《周易》之体为常道。李觏一方面明其常道,另一方面“急乎天下之用”,致力于阐明《周易》的明体达用之学,以适应庆历间改革事业的需要。

《周易》是一部奇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易经》原是占筮之书,大约形成于殷周之际,后来与《易传》一齐合称《周易》,成为一部讲哲理的书。从汉代开始,由于儒家经学的确立和发展,《周易》被列为五经之首。人们对它的研究遂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即易学。依传统说法,其成书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即上古伏羲画八卦,中古文王重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周公作爻辞,下古孔子作十翼以解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是经传不分的完整著作。《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它广泛涉及政治、伦理、巫术哲学、宗教、科学、天文、历法、医学、文学艺术、史学等诸多领域。“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周易》中贯穿天道、地道、人道的总规律,此规律“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就其外延上的扩展而言,“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1]。就其内涵而言,却凝聚收缩而为一,“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2]。《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六艺之原,它包含着儒家所说的“常道”,所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正如太史公司马迁在《司马相如传赞》云:“《春秋》推见至隐;《易》本隐以之显。”意思是说《春秋》一书以人事通天道,《周易》一书以天道接人事,都含有同一个道理,即常道。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学,与政治关系特别密切,以致在对待《周易》的态度上往往明是解《易》,实则阐述自己之政治主张。

李觏的《易》学体现出儒学一贯的社会关怀精神和外王之道。在《易论》中,李觏称《周易》之体为常道。他写道:“圣人作《易》,本以教人,而世之鄙儒,忽其常道,竞习异端。有曰我明其象,则卜筮之书未为泥也;有曰我通其意,则释、老之学未为荒也。昼读夜思,疲心于无用之说,其以惑也,不亦宜乎。包牺画八卦而重之,文王、周公、孔子系之辞,辅嗣之贤,从而为之注。炳如秋阳,坦如大逵。君得之以为君,臣得之以为臣。万事之理,犹辐之于轮,靡不在其中矣。”[3]但是,“救弊之术,莫大乎通变”[4],如果只知其常而不知通变,就是体而无用,胶柱而鼓瑟。李觏一方面明其常道,另一方面“急乎天下之用”,致力于阐明《周易》的明体达用之学,以适应庆历间改革事业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