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经济生活中失信现象分析

经济生活中失信现象分析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失信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公害,已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造成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第一,社会缺乏一个富有效率的信用体系。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失信的行为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

§2 经济生活中失信现象分析

毋庸讳言,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信现象,从假烟假酒假名牌,到毒米毒面毒瓜子;从普通人恶意透支消费,到官员言行不一道德败坏;从为人师表的教授剽窃他人论文,到足球黑哨”吹痛亿万球迷的心;从迟到、早退、缺课到考试作弊、替考、代考;从抄袭作业和论文到助学贷款按期不还、个人履历弄虚作假;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造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滋长了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可见,失信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种公害,已成为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造成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缺失的原因在于,第一,社会缺乏一个富有效率的信用体系。从信用体系的组织构建来看,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四个层次的构建。从政府信用来看,政府经济职能的强化,诚信是基础,由于政企分开,政府经济职能还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其信用还未能完全建立起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有效的政策供给显得不足,许多承诺无法兑现。从银行信用来看,存在着呆账、坏账、不良资产问题;从企业信用来看,可以说是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坑蒙拐骗横行,企业间相互拖欠严重,逃废银行债务和偷税漏税惊人,证券市场违规事件迭起,如此等等。从个人信用来看,其建设刚刚起步。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个人信用的问题。从信用体系的内容来看,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我国信用体系的内容还很不完善,有许多方面是短缺的。比如,信用数据的市场开放度低,缺乏企业和个人信息的正常获取和检索途径,企业信用等级的建设几乎是空白。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即使信用的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对信用交易和信用管理行业的监督和管理,以及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信用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发展等。

第二,对失信行为惩罚不严,守信收益不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失信的行为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比如,有的国有企业欠贷款不还,银行没有办法处罚,有的不了了之,造成失信者有利可图,即失信成本低。这起了一种不良诱导的作用。相反的,对守信者来说就显得不公平。因为对那些诚实守信的企业或个人,由于社会尚缺乏相应的信用风险评级机制,信用好的企业与信用差的企业无法区分,也没有区别,诚信的企业或个人甚至被视为“傻子”。诚信者的信用成本反而加大。

第三,信用中介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双重不足的局面。信用服务行业的社会需求不足,社会和企业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十分有限。比如,企业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识普遍淡薄;社会其他主体大多缺乏利用信用产品来保护经济交往中的利益。就信用服务的供给来说,目前国内还缺少有实力能提供高质量信用产品的机构或企业。整个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培育和滋润缺少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很低。

第四,尚未建立与信用管理直接相关的法律,针对信用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在立法方面,我国只是在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诚信守法的法律原则,《刑法》中也有对诈骗等犯罪行为处以刑罚的规定,但缺少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因此,难以对社会经济中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的法律规范和约束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