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哲学的名称

哲学的名称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哲学的名称哲学之实重于哲学之名在“哲学”这一词组中,“哲”比“学”重要,“哲”是关键、是主要的。可以说,无智慧便无哲学本体X最高概念,而无哲学本体X最高概念便无哲学。哲学的原始根基是形而上学,哲学本体X是形而上学的基因密码。然而,相对于哲学学理来说,哲学学科的名称还是次要的。哲学不管怎样称呼,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才是最为重要的。

2.哲学的名称

(1)哲学之实重于哲学之名

在“哲学”这一词组中,“哲”比“学”重要,“哲”是关键、是主要的。“哲”字即是“智”或“大智”之义,是使哲学这门学问得以成立的决定性要素。而“哲”字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语都已在哲学睿智的含义上使用了“哲”字。甚至在上古时代,中国就有将“哲”与“智慧”联系在一起的思想。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发生时将哲学与智慧联系在一起的情况,真可以说是无独有偶、天缘巧合。

如中国的历史文献《尚书正义·皋陶谟》曾有记载:“知人则哲,能官人,安民则惠,黎民怀之。”有学者释义:“哲,智也。无所不知,故能官人、惠爱也。爱则民归之。”“知”这个字从“矢”,像射箭那样又快又准地了解、判断事物和现象,就是“知”。有智慧的人就是比一般的人知道得快、知道得准、知道得多的人,就能达到哲(学)的高度,就能成为超乎凡俗的哲(人)。(参见httP://Phi1osoPhy.sysu.edu.cn/jdjsx/info_Show.asP?Artic1eID=567网站,李存山《“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一文。)

日本学者西周将西方的Phi1osoPhy这一词语翻译为“哲学”,也正是与中国古代使用的“哲”字有关系。中国文字“哲”或“哲人”,即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的“贤智”之人,这也和智慧密切相关,和哲学本义殷殷契合。这样的“哲”或“哲人”,即是西方世界的“哲学家”之谓。可以说,无智慧便无哲学本体X最高概念,而无哲学本体X最高概念便无哲学。

中国古代虽无哲学之名,却有哲学之实,不能根据“哲学”这一专有名词是舶来的而否定中国哲学的首创性、独立性、深刻性。其实,“哲学之实”相比于“哲学之名”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有实无名,无伤大雅;而有名无实,则是硬伤。中国有哲学,而且中国在古代就有哲学,对于这一事实是有理论可以佐证的,例如上述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理论就说出了包括“中国有哲学”这一判断在内的确凿无疑的哲学事实。

(2)“形而上”是哲学别称

如果要从中国数千年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寻找类似于“哲学”这一专有名称、并且同样能够从某一角度精辟概括哲学根本特征的术语,也并非难事。事实上,中国古籍《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的“形而上”一词即是最好的用以表达“哲学”涵义根本特征的专有名词。

“形而下”的“器”是可见可感的实实在在的具象客体,而“形而上”的“道”则是无形无体的空空如也的抽象概念。“器”与“道”一有一无、两相对立;“形而下”与“形而上”一实一虚、互为映照,前者与人们的常态物质生活息息相关,而后者则与人们的最高精神生活即运用抽象概念寻绎万物本原的智慧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形而上”可以等同甚或替换“哲学”。因为与涵义倾向于主体、立足于智慧的“哲学”这一术语相比,用涵义倾向于客体、着眼于概念的“形而上”这一术语来表达哲学学科的学理则更有特色、更恰到好处。

十分巧合的是,古希腊著名的“三哲”之一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专著《物理学之后》,也是以含义相近的词语命名的。《物理学之后》一书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们为老师编定的最后一部遗著,由于这部专门研究宇宙实体等玄奥哲学问题的书难以命名,于是便参照前一部《物理学》的书名,按顺序同时也是更重要地有意无意间按内容起了《物理学之后》这一书名,意在说明研究“物理学之后”的无形对象的学问与研究“物理学”的有形对象的学问的区别。“物理学”等同于“形而下”,而“物理学之后”则等同于“形而上”。《物理学之后》书名中的“之后”和“之上”这两个词语从哲学理论的角度看是一致的,而据有的学者称,在希腊语中,用以表达“之后”意思的词语除了具有“之后”的意思,还具有“之上”的意思。若然,日本明治时期的学者井上哲次郎将《物理学之后》这一书名译成《形而上学》是非常妥切、令人叹服的。

形而上学是本体论概念,其理论原旨厘定于元哲学的核心问题,即具体可表现为“道”、“理”、“心”、“理念”、“实体”、“存在”、“自在之物”、“绝对精神”、“上帝”、“真主”等各种形态的哲学本体X,因此,形而上学是哲学的别名,形而上学就是哲学。也可以说,形而上学是更加准确地表达了哲学学科学理的哲学。

哲学的原始根基是形而上学,哲学本体X是形而上学的基因密码。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形而上学=哲学=X学。

但是,人们对于作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感觉生疏,而对于作为方法论的形而上学却比较熟知,这是由于在哲学史上与马克思一起改革创新、独辟蹊径而颇负盛名的恩格斯,将形而上学专门作为庸俗、机械、静止、保守、僵化的思维方法与辩证法对立起来,形而上学竟至被忘却了本体论的本真属性,而几近衍化成了单纯的方法论概念。因此,形而上学的原义一度被淡化了,甚至被遗弃了,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论含义却强化了、凸显了,以至于人们在哲学本体论含义上使用“形而上学”一词时还需另加说明,或者简化使用“形上学”一词,以摆脱与保守僵化的思维方法的干系。

当然,“哲学”、“形而上学”、“形上学”都只是同一门学科的不同名称,这些名称各具特色,无所谓优劣好坏。现在“哲学”这一名称较为通行,这和由历史形成的西方哲学的强势地位有关,也和文化交流中长期的约定俗成有关。然而,相对于哲学学理来说,哲学学科的名称还是次要的。哲学不管怎样称呼,弄清楚它的研究对象才是最为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