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宗密自记他得《圆觉经》及后来作疏的始末

宗密自记他得《圆觉经》及后来作疏的始末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宗密自记他得《圆觉经》及后来作疏的始末“遂州在涪江西岸。宗密家贯果州。因遂州有义学院,大阐儒宗,遂投诣进业。经二年后,[道圆]和尚从西川游化至此州,遂得相遇,问法契心,如针芥相投也。……“宗密为沙弥时,于彼州因赴斋请,到府吏任灌家,行经之次,受得此《圆觉经》,读之,两纸已来,不觉身心喜跃,无可比喻。自此耽玩,乃至如今。不知前世曾习

宗密自记他得《圆觉经》及后来作疏的始末

“遂州在涪江西岸。宗密家贯果州。因遂州有义学院,大阐儒宗,遂投诣进业。经二年后,[道圆]和尚从西川游化至此州,遂得相遇,问法契心,如针芥相投也。……

“宗密为沙弥时,于彼州因赴斋请,到府吏任灌家,行经之次,受得此《圆觉经》,读之,两纸已来,不觉身心喜跃,无可比喻。自此耽玩,乃至如今。不知前世曾习?不知有何因缘?但觉耽乐彻于心髓。

“访寻章疏及诸讲说匠的,数年不倦。前后遇上都报恩寺惟悫法师疏一卷,先天寺悟实禅师疏两卷,荐福寺坚志法师疏四卷,北都藏海寺道诠法师疏三卷,皆反复研味。虽互有得失,皆未备经宗。虽逢讲者数人,亦无异说萤烧妙高矣。(自注:下经云,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害。)

“良由此经具法性、法相、破相三宗经论,南北顿渐两宗禅门,又分同华严圆教,具足悟修门户,难得其人也。

“宗密遂研精覃思,竟弗疲厌。后因攻《华严》大部清凉《广疏》,穷本究末。又通阅藏经,凡所听习,谘询,讨论,披读,一一对详《圆觉》,比拟本末,以求旨趣。

“至元和十一年(816)正月中,方在终南山智炬寺出科文,科之以为纲领。因转藏经,兼对诸疏,搜采其义,抄略相当,纂为两卷。

“后却入京都,每私检之,以评经文。亦未敢修疏纶绪。因为同徒评量数遍,渐觉通彻,不见凝滞之处。

“后觉化缘劳虑,至长庆元年(821)正月,又退居终南山草堂寺,绝迹息缘,养炼性智。至二年(822)春,遂取先所制科文,两卷纂要,兼集数十部经论,数部诸家章疏,课虚扣寂,率愚为疏。至三年(823)夏,遂功毕。……”

——《圆觉经略疏钞》二

(《续藏》壹,十五套,二册,百○六—百○七页)

“实而言之,即七岁乃至十六七为儒学士;十八、九,二十一、二之间,素服庄居,听习经论,兼覆疏讲;二十三,又却全功(异本作‘前功’)专于儒学。乃至二十五岁,方遇良缘而出家矣。”

——《圆觉经略疏》二

(《续藏》壹,十五套,二册,百○六页)

“宗密比所遇释门中典籍,未有不探讨披览。且终南山智矩(炬)寺誓不下山,遍转藏经,三年愿毕,方下云居,草堂,丰德等等,又经三年半。皆是寻讨圣教。余随处随时,不可具记。自年十七八,乃至今日,未曾断绝。……”

(同上卷,百○八页)

附一:宗密记《圆觉经》的译主

《开元释教录》九:

大方广圆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

《续古今译经图记》也有此条,文字全同。录与记都是开元庚午(十八年,730)西崇福寺沙门智昇撰的。

守密评曰:“余谓但云不载年月即得,何必加此数言?……有释云,‘高宗大帝于其年飞龙,以王天下。’此说恐谬。曾见有处说长寿年,是则天之代。然今亦未委其指的也。待更寻检。……

“有释云,证义大德是京兆皇甫氏,范氏,沙门复礼,怀素。又指度语、笔授等。何得半在此传,半在彼图?乍可不知,不得妄生异说。

“坚志法师疏说译主,年月,并与藏海[寺道诠]疏同,唯云‘天竺三藏羯湿弥罗’为异耳。

“余又于丰德寺杂经中见一本《圆觉经》,年多虫食,多已破烂。经末后两三纸,才可识辨,后云,‘贞观二十年岁次丁未,七月乙酉朔,十五日己亥,在潭洲(州)宝云道场译了。翻语沙门罗1昙揵(异本作捷)。执笔弟子姜遁恪。证义大德智晞,法2,慧全,宝证,道义。’然未详虚实。或恐前已曾译,但缘不得奏闻,故滞于南方,不入北中藏内。不然者,即是诈谬也。”

《略疏钞》五,百卅五页。

贞观二十年岁次丙午,不是丁未。二十年七月辛卯朔。

贞观二十一年丁未,七月乙酉朔,十五日己亥。(陈垣《二十史朔闰表》)

胡适

附二:后记

宗密自己是从蜀中的净众寺无相——神会一支出来的,所以他虽然伪造传法世系,虽然有心诈欺,把净众寺的神会认作东京荷泽寺的神会,虽然他自己把净众寺的一支否认是他的祖宗了——但他确是热衷成都的净众寺与保唐寺两派的历史和思想的。我已引了他的《圆觉经大疏钞》三下记的净众寺金和尚(无相)的传法源流,思想大略,及金和尚的弟子四人了。他在同书里,又曾叙述金和尚门下的一个含有革命性的支派——就是成都保唐寺的无住和尚。宗密说:

“教行不拘而灭识”者,第三家也。其先亦五祖下分出,即老安和上也。……有四弟子,皆道高名著。中有一俗弟子陈楚章,时号陈七哥。有一僧名无住,遇陈开示领悟,亦志行孤劲,后游蜀中,遇金和尚开禅,亦预其会。但更谘问,见非改前悟,将欲传之于未闻。意以禀示俗人,恐非宜便,遂认金和尚为师。指示法意大同,其传授仪式与金门下全异。

异者,谓释门事相一切不行。剃发了便挂七条,不受禁戒。至于礼忏,转读,画佛,写经,一切毁之:皆为妄想。所住之院,不置佛事。故云“教行不拘”也。

言“灭识”者,即所修之道也。意谓生死轮转,都为起心。起心即妄。不论善恶,不起即真。亦不似事相之行,以分别为怨家,无分别为妙道。

亦传金和上三句,但改“忘”字为“妄”字,云诸同学错预(领?)先师言旨。意谓无忆无念即真,忆念即妄。不许忆念,故云“莫妄”。

毁诸教相者,且(其?)意在息灭分别而全真也。故所住持,不议衣食,任人供选。送即暖衣饱食,不送即任饥任寒,亦不求化,亦不乞饭。有人入院落,不论贯贱,都不逢迎,亦不起动。赞叹,供养,怪责,损害,一切任他。良由宗旨说无分别,是以行门无非无是,但贵无心而为妙极。故云“灭识”也。

这是很详细的叙述。最近几十年中,敦煌写本《历代法宝记》出现了两个写本,一在伦敦,一在巴黎。其中叙述保唐寺的无住和尚的思想最详细,往往可以和宗密的叙述互相印证。(《历代法宝记》收在《大正藏》五十一册,一七九—一九五页)

在《师资承袭图》里,宗密画保唐寺一支的世系这样子:

老安——陈楚章——保唐李了法

据《历代法宝记》,无住俗姓李,但无“了法”之名,我疑心“了法”可能是“无住”二字之误写,也可能是无住下一代的弟子——这五个字可能应该写作

保唐李——了法

宗密很了解那一百多年之中的“南宗”、“北宗”之争都不过是从神会开始的;神会以前,“但称达摩之宗,亦不出南北之号。”“天宝初,荷泽入洛,大播斯门,方显[神]秀门下‘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既二宗双行,时人欲拣其异,故标南北之名,自此而始。(以上均见《师资承袭图》)”

宗密也知道,后来所谓“南宗”成为正统之后,于是有许多和尚纷纷抢着要做“曹溪”的后代——正和宗密他自己一样的热心要承认是曹溪一脉。

在《师资承袭图》里,宗密明指出当时最盛行的所谓“洪州宗”马祖(道一)也是出于剑南金和上门下的。他说:

洪州宗者,先即六祖(慧能)下傍出,谓有禅师称马,名道一,先是剑南金和尚弟子也。(原注:“金之宗源即智诜也,亦非南宗。”注文“南宗”误作“南北”)高节至道,游方头陀,随处坐禅。乃至南岳,遇让禅师(即“怀让”),论量宗教,理不及让,方知传衣付法曹溪为嫡乃迥心遵禀,便住虔州(误作“处州”),洪州,或山或郭,广开供养,接引道流。后于洪州(今南昌县)开元寺弘传之言旨,故时人号为“洪州宗”也。

让即曹溪门下傍出之派徒(原注:“曹溪此类数可千余”)。是荷泽之同学,但自率身修行本不开法因马和尚大扬其教故成一宗之源

在《圆觉经大疏钞》三下,宗密叙述禅法的“第四家”,即道一,说:

“触类是道而任心”者,第四家也。其先从六祖下分出,谓南岳观音台让和上,是六祖弟子,本不开法,但居山修道。因有剑南沙门道一,俗姓马,是金和上弟子,高节至道,随处坐禅,久住荆南明月山,后因巡礼圣迹,至让和上处,论量宗运,征难至理,理不及让;又让传衣付法曹溪为嫡便依之修行。住乾州(唐置乾州羁縻州,在今四川茂县西,此似道一未出西川住的地方?),洪州,虔州,或山或郭,广开供养,接引道流,大弘此法。……

宗密的《师资承袭图》上,洪州宗一支是这样画的:

南岳让——洪州马(即道一)——章敬晖(误作“禅”,即怀晖)

               百丈海(怀海)

               西堂藏(智藏)

               兴善宽(惟宽)

宗密明明指出道一原是成都净众寺金和尚的弟子,——“金之宗源即[资州德纯寺]智诜也,亦非南宗”——原是“游方头陀,随处坐禅”;后来“方知传衣付法,曹溪为嫡”,他方才自附于一人“但自率身修行,本不开法”的让禅师门下,于是那位本“非南宗”的金和尚弟子就成了南宗“六祖”的再传弟子了!

最老实的是宗密指出:像“让禅师”那样的“傍出之派徒”,“曹溪此类数可千余!”“曹溪此类,数可千余”八个字最可以描画出那几十年中“争法统”的大风潮里,许许多多的和尚们纷纷攘攘的抢着,挤着,要高攀上“南宗”门下的大热闹!

“南岳怀让”原是一个无人知晓的名字。敦煌古本《坛经》记慧能十弟子之中没有这个名字。现存的几个北宋古本《坛经》里也没有这个名字。

《唐文粹》六二有张正甫作的《衡州般若寺观音大师碑铭》(收在《全唐文》六一九),所谓“观音大师”即是怀让。碑文开首说:

天宝三载(744),观音大师终于衡岳,春秋六十八,僧腊四十八。元和十八年,故大弟子道一之门人曰惟宽,怀晖,感尘劫遽迁,塔树已拱;惧绝故老之口,将贻后学之忧……乃列景行,托于废文。

元和只有十五年,没有十八年。怀晖死在元和十年(815),惟宽死在元和十二年(817)。故此碑文“元和十八年”可能是“元和八年(813)之误文。这就是说,此碑作于怀让死后六十九年,故铭中有“一从委顺,六纪于兹”的话,故碑文有“惧绝故老之口”的话。这种碑版文字是没有多大的史料价值的。

1961.8.22夜,胡适

据《胡适手稿》第七集卷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