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强防范意识,谨防求职陷阱

加强防范意识,谨防求职陷阱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要避免掉入求职陷阱,首先要了解用人单位常用的欺骗手段。这样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大学毕业生切勿上当受骗。这其实是一些企业为求职者设置的营销陷阱。所以,大学生在签就业协议前不要忘了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

大学生要避免掉入求职陷阱,首先要了解用人单位常用的欺骗手段。

(一)岗位名称陷阱

有些企业单位以项目经理、市场总监、总裁助理、管理人员的高职位名义招聘大学求职者,然后把求职者拉入跑,业务、拉客户的陷阱。面对求职者的质疑,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先从最基层做起,更好地了解最基本的业务,才能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这样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大学毕业生切勿上当受骗。

(二)营销陷阱

很多媒体的广告栏,或者街头小广告上,都有这样的招聘启事:某营销公司,高薪具体工作面谈。这其实是一些企业为求职者设置的营销陷阱。

(三)高薪陷阱

有些企业在招聘信息中打出对大学毕业生非常有诱惑的月薪,并且表示随着业绩的增加工资将逐月增加。这类招聘似乎不设门槛,面试程序非常简单,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种高薪一般固定工资部分很低,高薪主要来自业绩提成。

(四)试用期陷阱

每家企业单位对新招聘的人员都会安排试用期,这是为了便于双方互相考察和适应,一般待遇上也会低于正式录用期。但是有的单位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试用期没有工资,等试用期一过,就以各种借口解雇新员工。还有的企业单位反复发布相同的招聘信息,利用“先培训后上岗”的手法骗取培训费等。

(五)押金陷阱

有些用人单位并没有什么实力,经济效益一直不好,但是招聘信息中给出的待遇却让大学毕业生心动。等求职者前来应聘,面试过关,并答应前来工作时,单位最后提出让应聘者先交纳一定数量的押金。

我国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但是一些法律知识匮乏的大学毕业生求职者很可能为了获得这一职位,交纳了押金。

(六)通过网络免费使用劳动力

网上应聘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求职的主要渠道,通过网络免费使用劳动力。招聘者们把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出成考题,让他们把解决方案发给公司以达到节省费用的目的。

(七)工资陷阱

工资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有的单位讲的工资是税前工资,有的是税后工资,有的单位的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包含在工资中,有的只说基本工资。而有的单位尽管开的工资很高,可是求职者在进单位后实际拿到的工资与协议书上写好的工资数额相比大大缩水,而大呼上当,原来是公司从中代扣了各种有关费用。所以,大学生在签就业协议前不要忘了与用人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