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意识的树立和培养

创业意识的树立和培养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质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场伟大的集体创业,这场伟大的集体创业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创业教育要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强调学生自我谋职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业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时的冲动或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源自于人的一种强烈的内在需要,即创业需要。创业需要是创业活动的最初诱因和最初动力。当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就形成了心理动力。创业动机对创业行为产生促进、推动作用,有了创业动机标志着创业实践活动即将开始。而创业兴趣可以激发创业者的深厚情感和坚强意志,使创业意识得到进一步升华。创业信念是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精神支柱。创业世界观是创业意识的最高层次,是随着创业者创业活动的发展与成功而使创业者思想和心理境界不断升华而形成的,它使创业者的个性发展方向、社会义务感、社会责任感、社会使命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创业目标视为奋斗目标。

一、创业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创业意识是指创业实践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是大学生对创业这一实践的正确认识、理性分析和自觉决策的心理过程。创业意识集中体现了创业素质中的社会性质,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

创业意识教育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创业意识教育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旨在向学生灌输一种创业意识,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创业过程中得以激发和发展,而在创业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其首要的任务是积极引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问题。

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为社会培养创业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提高其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实现其充分就业和成功创业,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繁荣与稳定,并且为社会经济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质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场伟大的集体创业,这场伟大的集体创业需要每个人的自觉创业意识和创业行动。

二、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

作为高校来讲,要真正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走进成功企业活动,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想。通过开展“百企千岗”走进成功企业活动,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探索出一条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促进大学生树立创业理想的途径。作为高校,通过开展走进成功企业活动,一方面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大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明白创业的艰辛、感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追求享受、贪图安逸的懒惰思想;另一方面,高校也应建立一批大学生青春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的便利,如创业见习基地、创业实习基地和创业园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总之,从各个方面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实践氛围。

(2)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是培养创业意识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特定课程模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具体途径。高校要积极进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改革。诸如: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指导机构,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激励学生将业余时间投入到创新创业活动中,鼓励有余力的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和研究兴趣参加教研室的教学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等等。另外,高校要多为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大力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合理利用科研资源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领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

(3)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体系,扩展大学生创业平台。创业教育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创业教育要从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着手,积极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强调学生自我谋职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具有开创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树立和培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自强不息、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等创业精神。在创业教育中,创业能力是创业素养的核心内容,对于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交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信息接受和处理能力、把握机会和创造机会的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4)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创业精品课程。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要,综合各门学科的内容和教学特点,有机渗透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将其和各学科课程融为一体,同步进行。如文科类学科可以积极进行创业思想、创业品质的教育与培养,而理科类学科可以积极进行创业知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等。应开设专门的创业类学科课程,如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大学生创业指导、演讲与口才、市场预测、经济法规等,帮助学生学习经营管理、人际交往、公共关系、信息处理、市场营销等知识。总之,通过大学生创业教育,要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需要,使其成就动机转化为创业动机,使外在的客观需要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5)营造良好教育环境,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在班级环境、校园环境等文化建设上,要自觉渗透创业意识的教育。第一,加大宣传力度,要自觉形成突出和强化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第二,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突出与强化创新创造,形成创造性教学的风气,形成人人争创造、人人争创新、人人想创业的文化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三,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第四,要树立创业典型,广泛宣传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创业方法、奋斗经历和创业经验,为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的自我培养

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经过艰苦创业。创业的过程也是锻炼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学习提高、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一名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要树立和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和锻炼:

(1)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报国信念。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决心。

(2)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刻苦钻研、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树立高标准、严要求、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敢于创业、争创一流的思想,从而激发创业意识。

(3)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日常工作与学习中,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既要敢想敢干,又要求真务实;积极参与各种创业与创新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创业情境。

(4)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在实践中锻炼和完善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完善素质、提高能力;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业需要,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念。

(5)摒弃安逸思想,培植个人求发展的心理。创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没有坚定的创业信念,仍抱着随遇而安的思想是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要注意培植个人求发展的心理,积极进取,不安于现状,使创业需要发展为创业动机。

(6)发展健康个性与兴趣。健康的个性与兴趣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升华创业意识,是创业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创造可发展健康个性和兴趣的自由空间,积极参加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兴趣、发展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