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诚信当头,无危不克

诚信当头,无危不克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东开元寺有一位法号元寂的高僧年事已高,他决定找个合适的人来接替自己住持的位置。元寂和尚当即宣布让二寂继承自己的衣钵。这是母亲庄碧琴在李嘉诚经商遇到困惑时为他讲述的一个故事,“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李嘉诚的小工厂成立之后业绩蒸蒸日上。母亲的话,一直被李嘉诚奉为经商与做人的根本。

广东开元寺有一位法号元寂的高僧年事已高,他决定找个合适的人来接替自己住持的位置。元寂和尚有两名得意弟子:一寂和二寂。于是,大师把他们喊到跟前,对他们说:“我现在给你俩每人一袋稻谷,明年秋天以谷为答卷,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我的接班人。”两个和尚领了稻谷,便到山下去耕田。转眼间,第二年秋天便到了,一寂挑着满满一担谷子来见主持,二寂则是两手空空。元寂和尚当即宣布让二寂继承自己的衣钵。和尚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住持是不是老糊涂了,不是说谁收获的谷子多,谁就是接班人吗?”一寂也很不服气。元寂老和尚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他淡淡地说:“我给一寂和二寂的谷子,都是用开水煮熟的。”众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随即心悦诚服,拥护二寂做了住持。

这是母亲庄碧琴在李嘉诚经商遇到困惑时为他讲述的一个故事,“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母亲的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李嘉诚的心头。

1950年夏天,李嘉诚凭借在塑胶厂积累的经验,向亲友筹借了5万港元,在香港筲箕湾创建了“长江塑胶厂”,取意“不择细流,浩荡万里”,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凭借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待人以诚,执事以信”的商业准则,李嘉诚的小工厂成立之后业绩蒸蒸日上。这几次小小的成功,让年轻气盛的李嘉诚体味到了胜利的滋味,凭借着胸中的满腔热情,他开始扩大厂房、增加设备,将积蓄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中。结果,这一冒进的举动让他饱尝了“失败”的辛酸。

由于扩张过快,加之设备简陋、人员不足,许多订货合同都未能及时履行,工厂资金周转开始失灵,亏损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形下,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也无暇顾及越来越严重的次品现象。于是,仓库开始堆满了因质量问题和延误交货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收原料费,客户也寻找各种借口纷纷上门要求索赔。由于这次冒进,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几乎到了倒闭的边缘。

这段时间,李嘉诚每天都要忙着应付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催逼欠款的材料商、前来索赔的客户,还有寻死觅活要求按时发放工资的工人。在最初创业的日子里,品尝过创业成功所带来的短暂的喜悦之后,李嘉诚体验最多的还是失败带来的辛酸。从1950年到1955年,是李嘉诚创业史上最悲壮的时期,为了企业的生存,他殚精竭虑,整日在“暴雨泥泞”之中摸爬滚打,这次冒进可以说对李嘉诚的一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李嘉诚曾多次阐明自己的财富理念,即“发展不忘稳健,稳健不忘发展”。也正是第一次冒进带来的巨大危机,才使得他总结出这样的经营理念。这一次“失败”,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李嘉诚成功之路的坎坷。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这位母亲究竟能不能孕育“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面对失败时的态度。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一次失败或一次重大的打击而心灰意冷,失去了继续求进的信心。正如李嘉诚的财富理念一样,求稳健必须求发展,否则就只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痛定思痛之后,李嘉诚决定生产新产品,让企业转型,避免和那些实力强大的企业“正面交火”。这时,李嘉诚敏感地发现在欧美市场刚刚崭露头角的塑胶花在香港会有很大的市场。于是,李嘉诚带着复活企业的希望踏上了学习塑胶花制造技术的征途。1957年年底,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彻底摆脱了大萧条,并正式改名“长江工业有限公司”,万里“长江”自此走出了“崇山峻岭”。

这一次的失败虽然是李嘉诚决策失误导致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则是一种“诚信缺失”的表现。诚信是商人的生命,这一次决策上的失败,带给李嘉诚的绝不仅仅是经营理念上的转变,更有对诚信的重新认识。也就是在这期间,李嘉诚的母亲——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给儿子讲了前面那个故事,“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母亲的话,一直被李嘉诚奉为经商与做人的根本。

生产塑胶花虽然让“长江”走出了困境,可是像许多刚刚起步的中小企业一样,资金不足仍然是李嘉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这时,一位急需大量塑胶花的订货商来到了他的公司。李嘉诚按照订货商的要求,连夜生产了八种新颖别致的塑胶花,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大客户的垂青。在一开始的谈判中,李嘉诚就向对方坦言:“目前‘长江’没有取得足够的资金以及担保,但是我们可以给您提供全香港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优的款式,并保证按时交货。这八款塑胶花样品我可以免费送给您,只是希望有机会跟您合作。”

李嘉诚的坦诚打动了外商,他也感觉到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迫切需要一次机会来扩大自己的经营。能在一夜之间设计出八种款式的塑胶花供他挑选,这本身就说明了经营者的敬业和重视,他高兴地握着李嘉诚的手连声说:“了不起,年轻人,我愿意同你合作,你一定会干好的。”

这次成功使得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站稳了脚跟,也使得李嘉诚真正领悟了母亲那则小故事的深意。很快,李嘉诚就凭借自己独到的经营理念以及高质量的产品,让“长江”越流越远,而他也被人们誉为“塑胶花大王”。

李嘉诚常常这样告诉身边的人:“我们‘长江’要生存,就得要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好的质量。只有保证质量,才能保证信誉,才能保证客户,才能保证‘长江’的发展壮大。从今以后,‘长江’的产品没有次品。”今天的李嘉诚给人最鲜明的印象是足智多谋,他所有的决定都是在广泛占有和分析资料、形势,根据现实的情况而做出的合理反应。与许多创业者或企业家靠“运气”不同,李嘉诚曾告诫年轻的创业者:“即使本来用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储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随便去赌一赌。”这是他在商场摸爬滚打半个多世纪所总结出来的经营“真谛”。

李嘉诚从1950年开始创业,到1986年长江实业集团成为香港十大财团之首,再到1996年他成为世界华人首富,这期间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每位成功者的创业路上,都布满了荆棘、陷阱,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对于李嘉诚来说,他的事业有太多的转折点,塑胶花生产、转入房地产业、收购外资公司、发展物业、经营“港灯”、投身石油业,每一项都为他的事业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但是,在这些转折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入主“和记黄埔”这件事。

1979年,中国大陆迎来了第一次改革开放的大潮,也是在这一年,李嘉诚应荣毅仁之邀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专门负责联系外商到中国的投资事宜。同样是在这一年,李嘉诚完成了其创业以来的最大一次收购,他利用“长江实业”6.93亿港元的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的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这次“小蛇吞大象”的商业奇迹,让李嘉诚成为首位入主英资财团的华人,打破了香港长期以来由英资财团垄断经济的格局,奠定了李嘉诚在香港企业界教父级的地位。

“和记黄埔”是一家资格很老、极具潜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怡和、太古、会德丰共同掌握着香港的经济命脉,是四大老牌英资财团之一。但是由于1973年的股市狂泻和1974年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和记黄埔”经营出现问题,背负巨债,很大一部分股份为香港汇丰银行所有。

当时,李嘉诚的第一目标并非“和记黄埔”,而是怡和集团的主要旗舰九龙仓。他决定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派人大量暗购九龙仓的股票,使其短时间内快速升值。九龙仓集团发觉大事不妙,便向汇丰银行求助,准备进行反收购。其时,世界船王包玉刚也在收购九龙仓。作为航运界的龙头老大,他入主九龙仓似乎更加合情合理。李嘉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将自己持有的1000万九龙仓股票转让给包玉刚,而包玉刚作为回报,也把自己手中的“和记黄埔”股票转让给李嘉诚。这就为后来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打下了基础。

1978年,李嘉诚感觉自己的时机已经到来,便采取同样的方法取得了“和记黄埔”在散户手中的大部分股票。当时汇丰银行拥有较大数额的“和记黄埔”的股票,而作为金融机构,它们无法经营非金融性事业。汇丰银行的董事局主席沈弼极为欣赏李嘉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认为由他带领“和记黄埔”必定会发展得更好,所以愿意相助。于是,李嘉诚顺利地从汇丰银行手中购入了“和记黄埔”9000万普通股,成为“和记黄埔”的“当家人”。李嘉诚的个人魅力和商界声誉,由此可见一斑。

收购“和记黄埔”之后,李嘉诚很快将其重组,并开始迈向国际化,逐渐在港口、电信、零售、地产、基建及能源等产业领域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因为这一次收购李嘉诚是以自己6.93亿的资产控制了资产高达65亿的“和记黄埔”,这一举动,被当年的香港舆论界称赞为“蛇吞象”“石破天惊”,这也是李嘉诚个人财富积累史上不可多得的“杰出表演”之一。李嘉诚在完成这个“杰作”时,年仅52 岁。

这一次收购行动,可以说将李嘉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法则、商业社会的平衡法则以及谦和宽容的从善精神展露无遗。而他之所以能顺利入主“和记黄埔”,与他的个人魅力、社会声誉又有着很大的关系。李嘉诚的名字在香港已经是家喻户晓:“人如其名,李嘉诚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可信!”

如今,李嘉诚究竟拥有多少个人资产,他旗下的集团公司市值有多少,恐怕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不可否认的是,在香港,有几百万人在为他积累财富,交通、电信、电灯、零售,除去仰鼻呼吸之间,李嘉诚已经渗透进了香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人戏称“香港人无法想象没有李嘉诚的生活”。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毁之。”在老子眼中,最高明的统治者人们并不知道他的存在,而能得到百姓赞誉的统治者只可以排第二,让老百姓感到畏惧的统治者还要低一级,最差的就是被百姓辱骂的那种。如今我们的社会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统治者,却有老板、董事长、总经理,有无数的富翁和官员。李嘉诚身为亚洲首富,人们自然对他“分外关心”。然而,虽然他的事业已经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他却并非报纸等媒体的“常客”。这或许就是老子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