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观察与思考

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观察与思考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浙江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在传统产业结构基础上创新增强,在国际一体化条件下创新转型,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密切相关,更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外资已经成为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观察与思考

熊建章

(浙江省农业厅外经办 浙江,杭州310020)

[摘 要]文章循着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轨迹,通过对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的现状、特征、存在问题以及对浙江农业影响的分析研究,总结浙江农业对外开放的得失成败,进而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积极探索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浙江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关键词]农业;开放型经济;研究

农业开放型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农业经济国际化的产物,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开放型经济是对外向型农业质的飞跃,与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农业相比,农业开放型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战略,实现要素、商品、服务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实现资源高层次、高效益的开发,全面带动农业的发展,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1浙江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及特征

浙江省农业从50年代开始生产专供出口的畜、禽产品,以后出口农产品发展到近30个种类,1000多种商品,是浙江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后,浙江农业的竞争力得到加强,农产品出口迅猛发展,从1998年的16.41亿美元,到2007年的72.2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7.91%,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纵观浙江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历程,在传统产业结构基础上创新增强,在国际一体化条件下创新转型,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密切相关,更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既有我国农业开放型经济的一般特征,又有鲜明的浙江特色。

1.1农产品出口是浙江农业融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农产品贸易始终在浙江农业对外开放中占据主导地位。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占浙江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上升到30.80%。无论过去还是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依然是浙江农业参与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

1.2外资成为农业开放型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投资软硬环境的逐步完善,特别是“以民引外”招商思路的形成和实施,浙江省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浙江省新批农业外资项目288个,合同外资13.06亿美元,实际外资5.75亿美元。外资已经成为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1.3农业“走出去”迈出坚实步伐

浙江省农业“走出去”投资领域丰富,经营范围广泛,地域分布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最初在国外境外构建营销网络为主的“市场开拓型”,逐渐向利用国外土地、海洋、森林资源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的“资源利用型”,以技术入股、技术合作等方式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开发产品的“技术合作型”,通过资本运作,在海外挂牌上市的“资本经营型”以及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力转移型”发展。

1.4农业开放型经济的主体是民营企业

与沿海其他省市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浙江属于内源发展型经济,民营企业是投资、出口的主体。过去5年,浙江省工商资本每年投资农业超过120亿元,是外商投资的4倍以上。农产品出口2007年前三季度53.55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9.53亿美元,占17.8%,同比下降6.55%;三资企业18.72亿美元,占34.96%,同比增长7.39%,民营企业25.27亿美元,占47.19%,同比增长20.40%,无论是出口数额还是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均占居首位。

1.5浙江农业比较优势明显

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1998年效益农业的兴起和2004年开始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到2006年底,蔬菜、茶叶、果品、畜牧、水产养殖、竹木、花卉苗木、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10大优势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给浙江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开放型经济给浙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发展成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经济大省。2007年,浙江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1698亿元,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2.1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浙江农业要素制约,拓展了浙江农业发展空间

浙江省有1200多家企业、50多万农民在省外承包或租赁经营土地,建立各类农产品原料基地1400多万亩。农业“走出去”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逐步向境外国外拓展,截至2007年底,浙江省“走出去”农业企业70余家,累计对外投资13572.45万美元,在境外承包耕地12.62万亩,取得森林采伐权726.5万亩,输出农村劳动力20万余人,农业“走出去”已经成为浙江省农业新的增长点。

2.2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浙江农业国际化进程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农业经历了一个从被动接受、逐渐适应到主动参与的过程。尤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国际市场集聚效应派生的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形成的“投资洼地”,吸引了生产要素的集聚。以及国外境外资金、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和管理方式等引进应用推广,提高了市场在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了浙江农业的国际化进程。2007年,浙江省农产品出口依存度和农业外向度分别达到了31.93%和48.91%,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也大大提高。

2.3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让浙江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是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产业集聚度和规模经营水平。“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组织模式广为推行,形成了新型的产销联接和利益共享机制,让浙江农民分享到产业链延伸后的收益,农民增收落到了实处。2007年,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25元,连续23年位居省区第一。二是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给浙江农民就业、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改善了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观念,改革开放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2.4农业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浙江农业在国内外的综合竞争能力

一是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浙江省种植业比重逐年下降,畜牧业总量上升。农林牧渔产值比由过去的52∶6∶17∶25演变到目前的48∶6∶20∶26,粮经面积比从71∶29调整到目前的55∶45。二是促进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经营主体与市场的有效衔接,基本结束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不相适应的状态。目前,浙江省有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11066个,带动农户707.3万户,联结基地1893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608个,社员33.6万个,带动农户245.4万户;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049家。三是促进用市场机制配制科技资源,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推行“农技110”、“农民信箱”等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化服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技推广方式,拓展了农技服务渠道,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当前浙江省农业开放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不能同步增长

浙江省农产品出口发展速度很快,但有不少出口商品没有自主品牌,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始终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出口产品量值不能同步增长。

3.2面临日益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潜在和现实的市场风险增大

农产品历来是国际贸易中摩擦最多的领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有逐年加剧的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浙江省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到数十亿美元。

3.3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不平衡。长期以来,浙江省重出口轻进口,强调出口创汇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进口对经济的促进和进出口协调发展。

4浙江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4.1调整农业外贸结构,改变发展方式

主要工作重点是:“提升一个能力、保持两个增长、把握三个重点”,实现从农业外贸大省向农业外贸强省转变。

提升一个能力:提升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着力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建立农残追溯管理系统(TBS),完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二是结合省情,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形成比较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三是积极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联动的定期磋商工作机制,实现组织内信息的双向交流、数据双向交换。

保持两个增长:一是保持农产品出口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出口农产品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步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品发展,形成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到2012年,自主品牌出口产品占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比重达到20%。二是保持一般贸易继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并促使其转型升级。根据资源匮乏的省情,提高进口商品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积极鼓励进口资源类产品,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以进带出,实施积极的贸易转移。

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出口产业和产品。加大对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出口农产品基地的规模和效益。二是培育出口品牌,重点扶持年出口达到500万美元以上的自主品牌产品,鼓励出口农产品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三是鼓励科技创新,重点支持企业开发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对企业新产品研制开发的费用按比例给予补助,实行技改贷款贴息、市场开拓资助、缩短折旧年限等鼓励政策,并对新产品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予以奖励。

4.2外资提高项目规模和质量,促进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从浙江农业实际出发,招商引资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利用外资与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二是利用外资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三是利用外资与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民营企业)相结合。

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四个要点。第一,建立项目评估机制,设立外资进入门槛。对外资项目的投资规模、产业导向、科技含量、土地利用率、环境影响、产业能耗以及对当地农业发展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引进。第二,加强项目引进后的跟踪监督和管理服务。督促项目实施单位履行合同和承诺,提高资金到位率,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益。优惠政策要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兑现。第三,实施错位发展战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利用外资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产品,提高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品种发展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第四,改革招商引资层层下达指标重量轻质的考核办法。制止全民招商、政策竞相优惠被外资利用的状况,引导外资对科技创新、结构优化、节能减排等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4.3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

一是加快培育农业“走出去”主体,提高“走出去”企业综合素质。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积极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采取购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施资产重组,发展形成几个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集团,并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切实转变农业“走出去”低层次、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二是对农业“走出去”项目实行倾斜政策。降低农业企业使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投资贸易等专项基金的门槛。三是加强对农业“走出去”企业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支持。对外政策性银行对农业“走出去”项目优先提供信贷融资和投资风险保障服务,允许商业银行资金进入海外投资领域,尽快解决“走出去”企业境外投资融资难的问题。完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在境外的投资风险。

4.4扩大农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构筑农业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内外科研院校的合作,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机制。二是办好农业博览会。农业博览会是浙江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辐射面最广、成交额最大的大型农业盛会。今后要增强农博会的国际性,吸引更多的境外国外企业参展,成为浙江农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新平台。三是发挥省级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注重各类开发区的均衡发展,重视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区的建设工作,加大政策倾斜、财政支持力度。

4.5加大对农业开放型经济的管理和支持力度

首先,创新农业开放型经济的管理体制。按照十七大精神,对目前农业开放型经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的管理体制,应率先改革、重点突破。着力构建一个从田头到餐桌“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科学发展”的管理体制。其次,创新农业开放型经济的投入机制。一是采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和开发性农业的投入。二是建立农业开放型经济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农业外贸结构调整、重大外资项目配套、重点“走出去”项目支持等。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农业志》浙江省农业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

[2]最近几年《浙江农业涉外信息》,浙江省农业厅外经办编印.

[3]《开放型经济研究分析》作者:钟山,中国商务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