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加快推进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加快推进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童举希摘 要 以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为背景,指出江苏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优势,探讨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制定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对策建议。

童举希

摘 要 以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为背景,指出江苏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优势,探讨科技支撑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制定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推进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江苏 科技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是用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生产效率达现代先进水平的农业。

“十二五”期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2011年江苏省实施“现代农业重点突破年”。全省各地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掀起了一轮全新的农业发展大潮。

当前,我省各地已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部分地区正在向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当然,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薄弱的环节在农业,最大的难点在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既定的人口条件下通过培训开发、教育训练、追加人力资本投入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是各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且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我省各地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人均耕地仅0.91亩。许多农民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被征用,变成了“非城非农”的失地农民。与此同时随着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可以适应劳动力就业形势的巨大变化,提高本地农民转移就业的竞争力。

随着二、三产业科技含量迅速提升,对农民整体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提高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覆盖面的基础上,增强广大农民投资意识、创业意识、风险意识以及驾驭市场能力等综合素质是主导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也为农村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提供新的增长点。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的素质提高是相辅相成的。江苏在强调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注重城乡协调发展,着重把握“三农”和“三化”的互动关系,实现了经济与富裕农民的同步推进,2011年农民纯收入达到10805元,农民稳步增收的长效机制正逐步形成,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根本性提高。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寻求更理想的收入以及更满意的职位,需要自身整体知识水平、职业技能以及整体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加大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劳动力基本技能,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我省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江苏省财政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实施意见》、《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等。尤其是江苏“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和逐步实施,将“富民、强村、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积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政策保障。

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着力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发展,产业规模保持稳定。农业产业形态由以前的注重一产转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269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超过30%;设施农业面积突破69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9%以上。全省累计流转土地面积960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19.2% 。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各地确定的77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规划面积422.6万亩,建成面积162万亩,辐射带动面积480多万亩,辐射区农民增收20%以上,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省级财政连续数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科技装备改造。与此同时不断强化补贴政策,累计投入63.7亿元用于国家粮食直补、农资增支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农村生态补偿机制,对规模水稻田、生态公益林、水源地和重要生态湿地各级财政给予补偿,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减负提供财力保障。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近年来我省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截止2010年,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750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43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等“三大合作”组织3.9万家,入社农户占全省总农户的42%。农业发展方式从以前的相对分散经营转向规模化、合作化,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和发展模式发生了积极的改变,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围绕建设“高效、外向、生态”农业,以推动农业产业化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坚持发展土地集约型、资本密集型、科技创新型、生态循环型、适度规模型、功能多样型农业。紧紧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的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以现代农业、生态产业、乡村社区化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加快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1.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人才体系

以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一代农民为目标,充分挖掘内部资源,重视发挥现有种养能手、农民企业家、农业经纪人、能工巧匠和致富带头人的积极作用,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入外部人才资源,加强农村人才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增量。

2.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根据我省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及农业产业基地的相关运作实体以理事制等产学研合作方式,在农业种质资源、农产品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领域,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类重点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

3.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

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以中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为骨干,以企业与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加强“校、企、村”合作关系,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切实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覆盖省、市、乡、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

4. 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综合服务体系

遵循面向产业化、模式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要求,积极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机构建设,以农业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强化科技项目集成示范,加快构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提高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

1. 强化政府在现代农业中的引导与服务功能

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把农业科技工作放到“三农”工作的首位,把组织领导农业科技工作,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作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的重大措施,摆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提供政策保证和资金支持,并列入现代农业工作督查考核内容。

2. 充分发挥各级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的作用

建立我省整合农办、农委、水利、科技等职能部门资源,完善农业科技协商机制,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协商解决农业科技重大问题,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高效农业科技样板工程,合力推进农业与农村科技进步。

3. 全面推广“村企挂钩”经验

建议在我省全面推广“村企挂钩”经验,选拔一批科技型企业支援乡村发展现代农业,做到互惠互利、实现双赢。加快“一村一品”特色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品牌化、产业化建设,形成集销售、种植、育苗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增强优势产业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1.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民职业培训

以现有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机构为主体,全面整合科技、农技、成教等各类农业教育培训资源,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咨询和培训活动。完善“星火计划”,利用星火“函授学校”,通过技能培训、服务引导等多种途径提高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素质。建立农民职业资格认证,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合理安排农民务农、务工培训的内容和时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基础性支撑。

2. 创新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模式

每年选派一批技术骨干,到乡镇基层担任科技特派员,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探索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范围管理办法上的创新和改进,鼓励科技特派员在基层创业,兴办合办农业企业、农村科技服务机构。支持科技特派员与派驻乡镇合作创建星火示范基地,帮助培育科技示范大户,参与当地农村产业发展。

3. 稳定农村人才队伍

建议我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具有农业职业兴趣和能力的农民坚持从事农业生产,防止农民盲目转移和过度转移。采取有效措施,留住农业第一线技术人员,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技人员技术创新与服务水平。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省级机关年轻干部轮流到农村工作,吸引高校毕业生到村级组织任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质量。

1. 健全农业科技投入资金的分摊机制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在规划布局、政策制定、工作部署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加以落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政策措施。根据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制订“省财政——县(省)财政——行政村——农民”的合理分摊机制,保证农业科技投入工作持续开展。

2. 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机制

通过安排农业科技专项行动、龙头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种子种苗工程、农科教结合等专项资金,不断调整资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利用政策和资金引导全省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机制,加快建立一批承载科技成果展示与转化的基地。继续实施星火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等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熟化,为新成果、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3. 健全现代农业与现代金融结合的合作机制

为突出农业现代化建设,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科技开发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融资、担保和保险服务。根据银行业务发展和自身风险控制能力等实际情况,开发“小贷通”、“城乡通”、“商铺通”、“开证通”、“按揭通”等新产品,重点支持科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建设。

1.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平台

依据专业优势,与省内外涉农科研机构、高校紧密协作,发挥涉农高校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服务于三农的高水平的公益科研基地,开展现代农业公益性科技工作。涉农高校应结合地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调整学科结构,重点加强特色专业学科的建设,培育具有支撑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科研优势。

2.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重在应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方针,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完善省、县、乡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实施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及各级农业信息平台,推进农业、教育、科技等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信息联盟和信息共享服务机制,提高农业科技信息平台的使用效率。

3.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平台

按照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等目标要求,加快建设乡镇农技推广中心,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老大难问题。支持农业科技人员与农业经营人员创建的贴近生产、机制灵活的各类民营农业科技机构或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培育社会化农技服务的主体力量。建立农村科技信息传播和服务平台,并注重信息服务体系与其它农村科技服务方式的结合,促进各种信息进村入户,加快新成果、新技术的传播。

4.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通过组建专业协会和农民经济组织,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区域成果转化中心为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服务中介。通过共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通过“专家+农户”、“专家+企业、协会或中介+农户”等形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行业协会发挥行业组织优势,开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服务,推动科技进村入户。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型合作社和科技兴省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对重大技术产品、重大自主技术的联合研发,尽快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获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带动农业科技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

5.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宣传平台

发挥先进典型最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双带示范基地”、“双带标兵”、“百名农民致富能手”、“蔬菜科技示范户”评比表彰活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带动更多的农民掌握科学技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极宣传在农业技术服务、新品推广、大棚栽培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江苏省人民政府,2010

[2] 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R].江苏省统计局,2008

[3]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4] 徐志华.江苏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特征和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2)

[5] 张桃林.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J].求是,2011,(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