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岸带生态环境概况

海岸带生态环境概况

时间:2022-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如此,广东省海岸带地区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海岸带生态环境概况_海岸带可持续发展

4.1.4 海岸带生态环境概况

总体而言,广东省海岸带生态环境比较优美,健康状况良好,许多城市荣获国家好评。深圳、珠海、中山、惠州4个市获“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称号,中山、深圳、珠海3个市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深圳还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深圳、珠海、中山、汕头、惠州、江门6个沿海城市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占全国的1/10。广州市也处于创模攻坚阶段,深圳、珠海、汕头、中山、惠州还先后迈进国家卫生城市行列。至2004年底,广东全省有珠海、中山、南澳3个市、县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尽管如此,广东省海岸带地区仍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地质环境

广东省海岸带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南褶皱系的南缘,地层发育、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频繁。广东沿海发育有晚元古代以后的地层,沉积厚度累计达19 780~64 140m。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对地层的形成和发育影响较大,故沉积岩相多变,类型复杂。据各时代地层分布和岩相、岩性特点,分成4个地层分区:粤西区、粤中区、粤东区和雷州半岛分区。

广东省境内新生代火山活动自古近纪开始,新近纪增强,第四纪最强烈,以喷发玄武岩为主,而新构造时期的火山活动则集中在雷琼新生代陆间裂谷型断陷区。该区地表玄武岩分布面积达7 500km2,有大小火山锥百余个。广东沿海是中国一个强烈地震区域,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现代地震活动也很频繁。同时沿海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基下沉、地裂缝、水土流失、港口淤积、浅层气囊、海水倒灌(咸潮)、土壤盐碱化和潜在地球化学危害等地质危害也分布较广(谢先德,等,2003)。省内有热泉294处,是全国出露热泉最多的省区之一。这些热泉和热水是地热的露头,它们与现代构造运动有密切关系。

2.土壤环境

据初步调查证实,广东省耕地土壤质量有恶化趋势,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在珠江河口周边约1×104km2范围内,土壤高氟异常区5 263km2,高镉异常区逾6 000km2,受人为污染导致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高,镉、汞、砷、铜、铅、镍、铬等8种元素污染面积达5 500km2。最近的调查结果(广东省环境保护局,2005)显示:珠三角土壤汞、镍等污染最严重,蔬菜中铅、镉残留较多;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有机物污染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蔬菜中的有机磷、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严重,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广东水土流失也相当严重。根据遥感统计资料(张龙,2003),广东省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4 212.51km2,占全省陆地面积的8.08%。其中,自然水土流失面积11 491.40km2,未经治理的流失面积8 400km2,经治理但仍需进行维修巩固的流失面积3 091.40km2,占全省面积的6.54%,总水土流失面积的80.85%;人为水土流失面积2 721.11km2,占全省面积的1.54%,总水土流失面积的19.15%。

3.大气环境

1997年,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2.98。14个市中,综合污染指数大于全省均值的城市依次是广州、江门、东莞3市;小于全省均值的城市依次是阳江、中山、惠州、茂名、湛江、深圳、汕尾、汕头、潮州、揭阳和珠海。

大气主要污染物依次为氮氧化物、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其污染负荷系数分别为29.5%、28.9%和26.8%。珠江三角洲大气质量最差,东、西两翼较好。珠江三角洲以氮氧化物为首要污染物,东西两翼为降尘。SO2达一级标准的城市有湛江、汕尾、惠州、汕头、潮州、珠海和深圳7市;达二级标准的城市有江门、中山、揭阳、茂名、阳江和东莞6市;超过二级标准的城市为广州。

据2004年广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广东沿海14个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和酸雨情况如下:

(1)城市空气质量。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良好,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年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居住区标准),仅广州市(略为超标)、汕尾和阳江3市达到一级标准。与2003年相比,NO2浓度基本持平,SO2浓度有所上升,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轻微下降。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显示,可比城市优良天数比2003年略有减少,珠江三角洲轻微污染天数比2003年略有增加。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仍是颗粒物,部分城市SO2污染较重。

(2)酸雨。全省城市降水酸度较强,pH均值为4.71,酸雨频率达54.5%,酸雨污染严重。广州、深圳、珠海、茂名和东莞5市处于重酸雨区,占全省的38.1%。降水酸度最强的是东莞,其次是深圳和广州,降水pH年均值分别为4.46、4.48和4.51;酸雨频率最高的是江门,其次是广州和深圳,分别为83.2%、82.0%和78.9%。与2003年相比,城市降水质量有所下降,酸雨污染加重。

4.流域环境

全省主要河流的年入海径流量为4 130×108 m3。沿海潮汐类型复杂,有不正规半日潮汐、不正规全日潮汐和正规全日潮汐等,最大潮差一般为3.0~3.5m,雷州半岛东、西沿海可达6.1~6.6m。沿海盐度年平均值为21.91%~31.8%,溶解氧平均含量为3.9~9.1mg/L;西江、东江、北江等主要河流的溶解氧含量一般为4.3~12.0mg/L。

2004年,109个省控断面中,35.8%的断面水质为优,为Ⅰ~Ⅱ类水质;18.3%的断面水质良好,为Ⅲ类水质;19.3%的断面受轻度污染,为Ⅳ类水质;9.2%的断面受中度污染,为Ⅴ类水质;17.4%的断面水质劣于Ⅴ类,受重度污染。57个省控江段中,31.6%的江段水质为优,17.5%的江段水质良好,26.3%的江段受轻度污染,10.5%的江段受中度污染,14.0%的江段受重度污染。

全省10条主要入海河流中,河口水质30.0%为Ⅱ类,水质为优;30.0%为Ⅲ类,水质良好;20.0%为Ⅳ类水质,受轻度污染,20.0%水质劣于Ⅴ类,受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全省主要江河109个省控断面中有54.1%的断面水质优良,47.7%的断面水质达到功能区水质标准。部分水量较小的支流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江段水质污染仍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耗氧有机物和氮磷营养性物质。

韩江、漠阳江和鉴江河口水质最好,均为Ⅱ类;其次是黄杨河、袂花江和九洲江河口,水质均为Ⅲ类;深圳河口水质最差,综合污染指数高达3.15,练江河口次差,水质均劣于Ⅴ类;珠江和榕江河口均为Ⅳ类水质。与上年相比,袂花江和珠江虎门河口水质好转,榕江、练江河口水质变差,全省入海河口水质总体上变化不大。

5.近海环境

1997年深圳、珠海和湛江市近岸海域的水质均超第Ⅲ类海水标准。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其次是无机磷。深圳、珠海和湛江市近岸海域的海水中无机氮均超第Ⅲ类海水标准,年均值分别超标5.3倍、5.2倍和2.4倍,超标率分别为63%、100%和100%。深圳市海域的无机磷也超第Ⅲ类海水标准,年均值超标2.7倍,超标率为27%。水质污染以深圳市段最重,珠海、湛江市段次之,深圳市近岸海域水质年均值超标的项目有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3项;珠海市为悬浮物和无机氮2项;湛江市为无机氮和镉2项。

2002年,近岸海域水质达标的有9个市段,占69.2%,其中属Ⅱ类的有7个市段,属Ⅲ类的有2个市段;超标的有广州、中山、东莞和深圳共4个市段,均属超Ⅳ类水质,占30.8%。在4个未达标市段中,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均有3个市段年均值超标,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大肠菌群均有1个市段年均值超标,其中东莞和中山市段无机氮样品超标率均达100.0%,年均值分别超标5.7倍和4.4倍,广州市段活性磷酸盐年均值超标高达10.5倍。从综合污染指数来看,广州、中山、东莞3个市段近海水质污染较重,惠州和揭阳近海水质较好。

2003年,全省14个沿海城市中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的城市有10个,占71.4%,超标的有广州、中山、深圳和惠州4个城市,占28.6%;72个功能区监测点位中有44个达标,占61.1%,汕头和揭阳所有功能区监测点位均达标。全省Ⅰ、Ⅱ类海水比例为27.7%,Ⅲ类海水比例为63.1%,劣Ⅳ类海水比例为9.2%。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4项合计污染分担率为69.01%,其中无机氮污染分担率达25.42%。与上年相比,2003年全省近岸海域污染有所减轻,达标城市和达标监测点位分别上升2.2%和7.3%;Ⅰ、Ⅱ类和Ⅲ类海水比例均上升了3.1%,Ⅳ类海水比例与上年持平,劣Ⅳ类海水比例下降6.2%;广州、东莞、中山、潮州和汕头近海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水质污染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惠州近海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上升,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Ⅲ类,水质污染程度略有加重,见表4-2。

沿海盐度年平均值为21.91~31.8,溶解氧平均含量为3.9~9.1mg/L;西江、东江、北江等主要河流的溶解氧含量一般为4.3~12.0mg/L。沿海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无机磷、石油类和重金属铅,以珠江口海域的污染较严重。

2004年,全省近岸海域以Ⅰ、Ⅱ类海水为主,Ⅰ类海水占23.3%(7个),Ⅱ类海水占50.0%(15个),Ⅲ类海水占10.0%(3个),劣Ⅳ类海水占16.7%(5个),无Ⅳ类海水。惠州近海水质为优,汕头、江门和茂名近海水质良好,深圳近海水质较差,受中度污染。沿海13个城市大部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到了目标要求,功能区达标率为91.0%,除中山、深圳和阳江外,其余10个城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均完全达标,其中中山市达标率为0。沿海各市近岸

表4-2 2003年广东省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超标统计结果

Table 4-2 Statistic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near sea zone in Guangdong,2003

img36

数据来源:2003年广东省环境质量公报,空白表示未监测到超标项目

海域功能区达标率均与上年持平,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