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立盛

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立盛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泰国橡胶界,提及泰华树胶董事长叻差·基迪蓬,无人不晓。少年丧父 继承家族基业林立盛祖籍福建古田大桥镇,是第三代华裔。林立盛14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林立盛接管橡胶工厂之时,正是泰国橡胶业开始起飞的大好时机。开工没有回头箭,为了继承和发扬父亲的事业,也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希望,林立盛只得硬着头皮向前。

在泰国橡胶界,提及泰华树胶董事长叻差·基迪蓬,无人不晓。

叻差·基迪蓬,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正是林立盛的泰文名。他的企业——泰华树胶也是泰国无人不晓的名牌。该集团在泰国拥有24000多亩的橡胶种植园,每年生产天然橡胶40万吨,不仅是泰国最大的国际贸易商之一,而且是中国进口天然橡胶的最大供应商。

和每位杰出企业家一样,林立盛的影响也远不局限于商业领域,除了泰华树胶的董事长,他还兼任泰国立宪院委员、泰国橡胶协会主席、泰国福州会馆理事长等社会公职,并且也是亚洲橡胶协会和世界橡胶公会的主席。

温和、谦逊、严谨,这是林立盛给许多人留下的印象。在生意场上,他诚信为本,宁可自己吃亏也要信守承诺;在公共事业上,他从不吝于投入,从泰国新宪法到泰国橡胶业的发展蓝图,他都参与制定。而今,他放眼未来,踌躇满志,要在做大做强泰华树胶的同时,更好地为泰中两国的橡胶贸易与友好关系贡献力量。

少年丧父 继承家族基业

林立盛祖籍福建古田大桥镇,是第三代华裔。1957年,他出生于泰国一个以橡胶业为生的华人家庭。很早以前,林立盛的祖父就从福建前往南洋,辗转于马来西亚、泰国之间,艰苦创业,开发橡胶园。虽然先辈创业时间早,但却未在动荡的经济社会环境里取得什么成就。到林立盛出生时,林家的日子仍然过得很艰苦。林立盛回忆说,从家里的橡胶园去最近的城里,坐牛车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而且种橡胶的地方,生活条件也远远不如现在。

林立盛似乎天生就是做企业家的料。小时候,他就很喜欢看着父亲做生意,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不幸的是,父亲还没有来得及教他生意的窍门,就撒手人寰了。林立盛14岁时,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林立盛生平第一次体验到生活的残酷。但这残酷没能摧毁他与生俱来的乐观和坚强。走出父亲离世的悲痛后,林立盛开始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个像样的男子汉,挑起家里的重担。

十多岁的他,开始和普通工人一起干活。他从很苦的活儿做起,与工人同吃同住,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与橡胶有关的知识,并历练自己。7年后, 21岁的林立盛已经学会了橡胶生产的全部流程,可以继承父亲的基业了。1978年,他开始接管父亲留下的橡胶工厂。

“橡胶”一词来源于印第语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橡胶树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约6年才可以采胶。因此,种植橡胶是一项需要投入,需要等待,更需要耐心的工作。天然橡胶是由橡胶树干切割口收集流出的胶浆,经过去杂质、凝固、烟熏、干燥等加工程序形成生胶料。然后经过压出作业,将胶料中含有的多余空气压出,形成所需的厚度。晒干后的胶片再经高温蒸烤,使之变得透明,这便是轮胎橡胶制品的原始材料。

天然橡胶是橡胶工业的基本原料之一。轮胎是使用天然橡胶最多的行业,约占世界天然橡胶使用量的70%。用天然橡胶为车辆生产轮胎,起源于19世纪末期。随着汽车数量的大量增加,世界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并最终导致其供不应求,促使泰国、马来西亚等有条件种植橡胶树的东南亚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业。

泰国橡胶种植业的起源时间,几乎与人类采用天然橡胶生产轮胎的时间相当。将泰国带上橡胶王国之路的,正是和林立盛的先辈一样从中国飘洋过海而去的一位华人。1899年,旅泰华人许心美从马来西亚引进了第一批橡胶树苗,在泰国南部的董里府开始试种,由此开启了在泰国种植橡胶的大幕。从那时起,泰国橡胶种植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十九世纪末是启蒙期,当时虽然引进了橡胶树,但由于其经济价值尚未被广泛认识,所以种植面积很小。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可算是泰国橡胶业的青春期,这个时期内,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一系列的重要变革引发的橡胶需求急剧增加,泰国的橡胶种植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到超过50万公顷。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则是泰国橡胶的起飞和问鼎期,这一阶段,泰国橡胶树的播种计划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资助,产量由此迅速提高。到1991年,泰国的天然橡胶产量达到了134万吨之巨,产量规模居世界首位,泰国也因此超过比自己更早开始橡胶种植业的马来西亚等国,成为世界天然橡胶之“王”。

祖父、父亲和林立盛本人,祖孙三代相传,正好见证了泰国橡胶业的起源、发展和腾飞。林立盛接管橡胶工厂之时,正是泰国橡胶业开始起飞的大好时机。喜逢盛世的他,一上任就满腔雄心壮志,誓言干出一番辉煌。

林立盛接手橡胶工厂时,这个历经几十年的工厂虽然已经有些陈旧,但生产依然可以正常地继续。经过几年的学习和摸索,他对生产的管理也已驾轻就熟。让他头疼的是,自己对买卖方面还不太懂,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开工没有回头箭,为了继承和发扬父亲的事业,也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希望,林立盛只得硬着头皮向前。然而,父亲在世时积累和结交的不少客户却并不买林立盛的账,他们觉得一个只有21岁的毛头小伙,做事未必可靠。不能取得客户的信任,也就意味着生意无法顺利谈成,命运在林立盛的面前筑起了一道路障。

客户不信任,长辈也不支持。林立盛回忆说,那时候他去找父亲的一位朋友,想向他学学如何做橡胶生意。父亲的那位朋友却力劝林立盛最好去种橡胶,不要做橡胶生意。因为天然橡胶的生意很难做,大家也都已经有固定的客户,一个新人进来,很难有太大的空间。

一边是祖辈创下的基业,一边是不可把握的橡胶市场。面对着客户的不信任和长辈的规劝,站在十字路口的林立盛并没有气馁。经验告诉他,得到客户的信任需要时间和相互了解。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走向客户,决心用真诚和信誉打动客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百折不挠的努力下,终于有一位客户对林立盛的橡胶厂表现出兴趣,林立盛坚定地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向客户介绍了自己的父亲,并推荐对方去橡胶厂考察,看看自己的信用。一个月的“面试”之后,客户给了他一张试用通知单,答应先买一车试试看。做成头笔生意让林立盛喜出望外。已经积攒一身力量的他不怕试用,就怕没有机会显示身手。他相信,有了第一次交易,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果然,林立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订单和信任,年龄也不再是制约他发展的障碍。此后,他的经营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客户资源也不断扩展,橡胶生意稳步向前推进。

正在林立盛的橡胶生意方兴未艾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打开了橡胶出口的大门,并由此告别传统家族企业模式,走上了一条通往现代化企业的崭新道路。

这是一位日本商人和一顿福州菜的故事。当时,一位日本商人对林立盛的橡胶工厂很感兴趣,于是决定去参观一下。这让林立盛有些犯愁:工厂那么旧,日本人看了会不会打退堂鼓?关键时刻,外祖父给他出了个主意:把工厂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然后请日本商人吃一顿福州菜。果然,这种人性化的待客之道深得日本商人的喜欢。临走前,日本商人对林立盛说:“看了工厂很满意,吃了福州菜更满意。这些菜我从来没吃过,很好吃。”此后的每一两个月,日本商人就会到橡胶工厂去一次,给他们下订单。半年后,橡胶工厂出口的路子铺开了。

从那以后,林立盛的橡胶生意逐渐渡过了创业时的艰难时刻,发展速度不断加快。1985年,他成立了泰国泰华树胶(大众)有限公司。也正是在这一年,林立盛做了第一单来自中国的生意。他或许没有想到,他的母国中国——这个当时在泰国人看来规模十分有限的橡胶市场,会给泰华树胶的发展壮大提供如此好的机会。

心系中国 迎来巨大商机

1985年,就在林立盛的泰华树胶公司成立不久之后,一位香港商人来访,要购买500吨橡胶去中国福建。想到自己的橡胶能销往老家,身为福建人的林立盛兴奋异常,他当即对香港商人说,这橡胶如卖到福州,我一定要卖,一定要卖。那个香港商人是福建福清人,会讲一点福州话。这让林立盛更感到亲切:做橡胶生意这么久,第一次听到有生意人讲福州话。

这500吨橡胶是林立盛和中国的第一单生意,也是他当时出口橡胶的最大一单生意。此前,他和任何进口商都没有做过500吨的生意。

当时的中国还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经济发达程度与日本等国远不可同日而语。但就是这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却一出手就带给自己500吨的大生意。这让敏感的林立盛意识到,中国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重大商机。于是,刚渡过最艰难创业阶段的他,开始把业务扩展的眼光投向中国。1989年,林立盛大胆在上海了设立“泰华橡胶”办事处,发展对华橡胶贸易业务。1993年,他又再次将中国战略升级,带领泰华树胶与上海轮胎集团合作,由双方合资6000万元,在泰国生产20号胶并在上海生产轮胎。同时,他还与浙江省合作,在泰国开发离心机,并很快取得满意的成绩。

在上海和浙江项目取得成功的同时,林立盛又率先在福州成立分支机构,并创建福州泰华隆进出口有限公司,为福建及华东各省成千上万家鞋厂提供天然橡胶和乳胶。之后,他还在家乡宁德投资千万美金建设燃气公司,使闽东人用上了清洁廉价的燃气。

到中国投资以来,林立盛三次回乡寻根考察,每一次都得到了当地政府官员和父老乡亲的热情款待。“回家的感觉真好!”他说。同时,他也再次强调,吸引他投资福建家乡的不仅是商机,更有“根之所系、情之所钟”的乡谊亲情。与中国建立起往来之后,林立盛还带领多个国家的商界朋友前来考察,促成更多的华商在华投资兴业。同时,他也凭借在橡胶行业的口碑,以及与各国政府的良好关系,作为引线人,介绍了很多中国的大企业在菲律宾、缅甸、越南和老挝开发橡胶业。

在林立盛的努力下,泰华树胶与中国的合作如今已成为中泰经济合作的典范,并得到中泰两国经济与商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林立盛也说,如今看来,发展对华业务是他二十多年来最引以为傲的决策。

但在当时,林立盛的这个策略却让很多泰国人不解。“每个泰国商人都说我很笨,为什么要去中国,市场这么小。”林立盛坦言,当时他并没有想到中国会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但他觉得,这是自己的祖籍中国,能为中国的橡胶业做出贡献,从爱国的角度来说,不管赔多少,这个钱也不算多。也正是本着这种质朴的情怀,他特地请了两位上海人去管理他的“泰华橡胶”上海办事处,并开始与中国同胞做生意。

而今天看来,林立盛当年的这个举动绝对算得上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功典范。因为他能在绝大多数泰国人都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时,就已经比别人先行一步。所以,当中国的商机真正迸发出来的时候,已经占得先机,并且在文化、言语、习俗上相通相近的林立盛和泰华树胶也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并带给企业强劲的新的发展动力。

林立盛常说,泰华树胶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程度,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对橡胶需求的快速增长是分不开的。“我们运气好,托中国的福。中国发展得好,泰华树胶也跟着发展。”谈到集团的快速发展时,林立盛谦虚地表示。一个统计数据则表明,他并非是在鼓吹中国。从200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天然橡胶消费国至今,林立盛每年都能体会到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带给自己的惊喜和巨大实惠。如今,中国进口的天然橡胶,已有三分之一是由泰华树胶供给的,而福建鞋业所需的乳胶,更是有五分之四来自泰华树胶。

依靠中国为主的出口市场的迅猛发展,林立盛带领泰华树胶取得了卓越的业绩。1978年林立盛接手父亲的橡胶厂时,公司每年产橡胶只有50吨的规模,经营的业务只局限在泰国当地。30年后的今天,泰华树胶已经发展成年产橡胶40万吨,出口占生产额90%,市场覆盖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地的世界驰名品牌,产能规模比30年前扩大了8000倍。

目前,林立盛任董事长的泰华树胶有限公司,已拥有10家橡胶产品分厂和7家与外商合资的橡胶加工厂,每年营业额超过160亿泰铢,成为泰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者和加工者之一,并跨入泰国橡胶业“三强”之列。除了主业橡胶之外,公司经营也扩展到其它品种,发展了诸如大米、咖啡、家具等不同行业的业务,进而成为多元化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据伦敦国际橡胶研究中心统计,2007年,世界橡胶总消费量达2237万吨,年增幅4.2%,其中天然橡胶消费量为965万吨,同比增加4.3%。根据有关预计,未来几年,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依然将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上。泰国橡胶协会给出的具体数字是,未来几年内,世界天然橡胶消费量将保持每年3%~5%的增长势头。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自然为泰华树胶的出口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7年,林立盛领导泰华集团取得了280亿泰铢的营业收入,这是一个非常优越的表现。但林立盛对未来更加看好。他满怀信心地预计,在2010年以前,泰华树胶的橡胶出口仍然将继续快速增长。让他对此充满信心的因素,就是中国——一个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市场,以及他与中国市场已经结下的20多年的深厚情谊和牢固生意。

诚信经营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泰华树胶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除策略得当,率先进入并发展好中国市场外,还有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林立盛时刻遵守的诚信经营原则。

林立盛一直坚持一个从商原则——可以做赔本的生意,但决不做任何有损诚信的生意。作为制造商,保证产品的品质是诚信经营的第一道关。在林立盛带领下,泰华树胶用几十年的职业操守把好了这道关,树起了行业的品质典范。泰华树胶经营的产品由早年的单一品种发展到今天的“烟胶片”“乳胶”“橡胶手套”等多个品种,并且都能从泰国源源不断地出口到世界各地,畅销不断,依靠的第一块敲门砖就是品质。这也是林立盛最有自豪、底气最硬的事情,每一件产品都经过了严格的质量检验,质量都100%合格。也正因如此,泰华树胶的产品受到世界橡胶用户,如米奇林、普林司通、固特异等客户的肯定。

有了过硬的品质,还需要有合适的价格。这也是林立盛取胜市场,建立诚信的关键之一。进入新世纪以后,由于需求量增加,橡胶价格猛涨,往往一天、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之内,价格就会又涨了不少。很多橡胶公司的老板都会“坐地起价”,取消原来的订单,要求按照新的价格供货。但林立盛从来不会这么干,他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打电话谈好买卖,双方还没有签订协议,但橡胶的价格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又上涨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约定的价格供货,每卖一吨橡胶,林立盛就要少挣几十万美元。但每次,只要是谈好的买卖,林立盛从来都是宁可自己吃点亏也要按照约定履约,决不挣昧心钱。他做生意的豪爽和诚信风格,深得橡胶买家好评,也自然而然地为他带来了更多的订单。

人始终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泰华树胶的不断发展壮大,自然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作为企业的领袖,林立盛的管理和用人哲学是充分的授权和使用新人。在泰华树胶下属的每个工厂里,都有厂长、总经理在那里经营。无论是新加入的子公司还是“老资格”的子公司,林立盛都一视同仁地给予这些子公司负责人们充分的信任。当这些子公司需要几千万乃至几亿泰铢的资金来买卖橡胶时,林立盛从来没有说过“不”字。领导信任,部下就很忠心。泰华树胶各子公司的每一位厂长和总经理都对总公司和林立盛非常忠诚,不仅尽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时常超额完成生产和销售任务。他们的品德和能力,为泰华树胶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如果这些厂长、经理不是忠心的人,不是有能力的人,是没办法做的。”林立盛强调说。

依靠诚信的经营作风与德才兼备的优秀团队,泰华树胶不但可以在顺境中发展壮大,而且可以在逆境中渡过难关,逆流向上。在过去的岁月里,林立盛也遇到了许多风风雨雨,但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并带领泰华树胶从容地走到了今天。

1980年石油价格创下每桶35美元的历史新高后,一路下跌,至1986年已经下跌超过50%,之后继续走低。尽管受国际政治经济等突发事件的影响,油价在短期内有上涨的过程,但这些并未扭转石油的长期颓势。直到本世纪初,油价仍未恢复至1980年的高点。这一轮全球油价下跌中,导致合成橡胶的成本降低,一些汽车轮胎厂商改用合成橡胶,这一趋势极大地影响了林立盛天然橡胶的销售。这是林立盛掌管泰华树胶以来的最大难关。

面对艰难时光,林立盛果断决定,让每个工厂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开支,把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并适当调低产品的价格,提高天然橡胶产品的竞争力。正是依靠这样的团结一心和严格控制,泰华树胶渡过了寒冷的冬天。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国际油价终于摆脱了低迷的价格,进入了单边上升通道,从一二十美元上涨到现在的每桶140多美元,天然橡胶也终于凭借成本上的优势,重获销售上的主动。

林立盛和前泰国总理合照

和石油低迷导致的市场萎缩相比,1997年从泰国蔓延开来的亚洲金融风暴给泰华树胶带来的则是正面的影响。亚洲金融风暴,是林立盛经商旅程中遭遇的最惊心动魄的一次经济变革,他是这场大风暴中为数极少的幸运者之一。当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就下降了17%,引起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之后,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幸运的是,这场金融危机对于林立盛来说却是有利无弊,不仅没有使他的橡胶产业受损,还意外地促进了“泰华树胶”的业务发展。由于泰铢大幅贬值,泰华树胶的产品价格对许多国外买家来说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于是大量订单涌向泰华树胶。同时,由于交割价格是以美元或人民币计算,泰华树胶可以用得来的外汇,兑换更多已经贬值不少的泰铢,这使林立盛获得了更丰厚的利润。“泰铢的比值小了,入账的钱却多了,本来一斤收二十多块钱,现在可以收五十块,公司效益变得比以前好多了。”回忆起十多年前的往事,林立盛仍记得很清楚。

经历过起起落落的风雨洗礼后,放眼未来,林立盛对泰华树胶的前景充满信心。这一方面是源于公司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世界天然橡胶市场的繁荣和需求的增长。

如今,林立盛已经在泰国拥有橡胶种植面积24000多亩。2007年,他还得到去老挝种植橡胶共计30万莱(1莱=2.4亩)的特许权,这是又一个将对泰华树胶带来全局性影响的大项目,整个项目预计投资20亿泰铢,第一期项目开发的15万亩目前已与合作企业签订协议并开始实施。访问中,林立盛踌躇满志地说:“有机会去看老挝那块地,土地很大,有六十八万亩。如果明年种好了,我们准备种一百万亩。”

另一点让林立盛颇为得意的是,泰华树胶的橡胶加工厂遍布全泰国,无论是在泰国的东北部、东部还是南部,都能找到泰华树胶的加工厂。这保证了他们的货源不会因为气候或地域方面的原因出现短缺。

除了自身的实力因素之外,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的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这些国家的汽车产量大幅增加,由此带来了对天然橡胶需求量的快速上升,也是泰华树胶一个不错的商机。

有专家预测:二十年后,天然橡胶产量会增加到1500万吨左右,比现在增加大约60%。但即使这样,由于需求的增长更快,天然橡胶在市场上仍然会供不应求。看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林立盛的泰华树胶都会有充分的发展空间,他们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满足世界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对天然橡胶日益增加的需求。

热心社会 引领行业协会

端详林立盛的名片,除了泰华树胶(大众)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位以外,他还身兼许多社会公职,如泰国立宪院议员、泰国橡胶协会主席、世界橡胶协会主席、亚洲橡胶协会主席、泰国福建公会副理事长、泰国福州公会理事长等。

与一些企业家出任社会公职仅仅挂名虚职不同,林立盛的确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在社会公职上,尤其是对于他最为看重的两个社会公职——泰国立宪院议员和泰国橡胶协会主席,他更是全心全意投入其中,致力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

2006年9月,以泰国陆军司令颂提为首的政变军人推翻了他信政权,废除了当时实行的1997年宪法,同时颁布了临时宪法,并于此后不久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和制宪大会(立宪院)。在制宪大会100位委员中,有两位华人,而林立盛便是其中的一位。

制定宪法的使命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责任。为了不辱使命,林立盛不敢怠慢,在那段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立宪院的工作中,甚至连自己的生意,也只能让下属代管了。

回忆起那段日子,林立盛十分感慨,既为自己能成为立宪院委员而感到光荣,又为自己肩负着华人对泰国的责任而感到不小的压力。制宪会议开了18个晚上、18个白天,泰国国王普密蓬亲临会议现场,慰问这一百位立宪院议员。“泰国国王说,这一百个人为了修订宪法,工作得很认真。”泰国最高国家元首的肯定,让林立盛觉得很高兴。而让他更高兴的,是通过立宪这件事,可以看到泰国对华人政治地位的肯定,华人连宪法都可以参与修订。

经过18个昼夜的商议,泰国新宪法草案于2007年7月6日获得制宪大会的通过,并在8月19日通过全民公决,成为这个国家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制以来的第18部宪法。与1997年宪法相比,新宪法更加注重对执政者及执政党的约束,加强了政党间相互监督和牵制的能力,加强了民众对政治的控制力。新宪法的诞生为当年年底举行的大选奠定了基础,也使得泰国在实现政治稳定的道路上迈出了必经的一步。作为立宪院的一名华人议员,林立盛出色地完成了泰国人民交给他的使命,为泰国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华人为泰国的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得到了泰国其他民族人民的尊敬和认可。据统计,目前在泰国的华人约有600多万,占泰国总人口的12%左右,而福建人约占华裔人数的16%。在泰国,华人与其他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尊敬。早在几十年前,泰国国王普密蓬就要求政府和军队保护华人。他亲口告诉手下,中国人是来帮我们发展的,要善待他们。泰国人对华人的尊重,与林立盛和其他华人的杰出成就和为泰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除了立宪院议员,林立盛还担任了许多与橡胶行业有关的社会公职。这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职位,就是泰国橡胶协会主席。从一个只有冲劲和梦想的橡胶业小青年成为泰国橡胶协会主席,林立盛依靠的不仅是泰华树胶的成功,更是对泰国橡胶工业发展的贡献。

泰国橡胶协会建立于1951年,是由泰国天然橡胶贸易商、天然橡胶生产企业自发成立的协会组织,长期从事各天然橡胶企业的商务行为规范,负责泰国天然橡胶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同时推动创新项目的职业培训和提高会员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近年来,随着世界橡胶需求增加和泰国政府改种项目的开展,泰国橡胶协会的联络沟通作用更为显现,其会员数量也不断增加,并开始成为政府和私营部门联系的主要渠道。目前,协会已有49个主导公司,主要是橡胶加工者和贸易商。

在林立盛的主持下,在协会其他理事的帮助下,泰国橡胶协会主要进行以下三方面活动:一是会员服务,包括提供橡胶信息、技术和商务支持、交易争端的化解以及橡胶营销;二是政府合作,如参加橡胶价格委员会、支持举办一些橡胶产业的研究和研讨会;三是与国际橡胶组织合作,如成为国际橡胶协会(IRA)的行政成员、推动橡胶国际标准(绿皮书)协议的建立。林立盛说,他和其他理事,要用政策来帮助会员在橡胶方面的事务,使泰国的天然橡胶出口保持在一个有竞争力的水平上。

林立盛在接受博士证书时留影

担任这么多重要的职务,林立盛坦言压力不小。在泰华树胶的工作人员眼里,林立盛每天的工作地点就是在不同的会议桌上,所不同的只是讨论的主题和参与的人员。由于身兼数职,林立盛经常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他的大部分休息时间是在从一地飞往另一地的飞机上度过,或是在从一场会议赶往下一场会议的途中度过。这么多职位,这么多会议,林立盛有时候也觉得很艰难,但还是要做。“只要可以对社会有一点贡献,就要尽力去做。”他说。

林立盛对公益事业的热心,不仅体现在担任社会公职,投入工作精力之上。多年来,他还致力参与和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泰国,他每年都要向泰国一位公主的慈善基金捐款捐物。在中国,仅是福州,从2000年至今,林立盛就为故乡的路、桥、学校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近百万元人民币。同时,他也是著名的世界公益组织——国际扶轮社曼谷拉差达碧沙分社(Rotary Club of Bangkok-Ratchada Pisek)主席。这个组织以服务人群、改善社会关系为宗旨,鼓励社员提高服务精神,从事改善社会环境的各项活动,藉以增加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世界和平。

目前,泰华树胶有限公司在职员工共3000多人,其中有不少的一部分是林立盛特意要求为伤残人士“预留”的工作,这些工作通常比较轻松,但薪水却不低。这一举措为泰国不少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难题。为此,原泰国总理他信曾多次召见林立盛,亲自为其颁发嘉奖状。

2008年的2月份,林立盛荣幸地被泰国Ramkhamhang University大学授予工业经济博士学位,这对于一个不曾在大学校园学过经济的企业家来说,是莫大的肯定。

如今在泰国橡胶界,“问价找泰华”是一句盛行的新行话,泰华的橡胶制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泰国的橡胶行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立盛不仅是在做生意,更是作为华人的代表,在泰国展现华人的影响力。放眼未来,他踌躇满志,希望在努力把泰华树胶做成泰国第一的同时,为泰国和中国的橡胶贸易与两国的友好关系贡献更大的力量。

李深静 马来西亚IOI集团董事局主席

在全球70亿人口中,有1.3亿人在食用或使用IOI集团提供的棕油产品。对于这项惠及全人类的成绩,集团掌舵人李深静引以为荣。

从当年沿街贩卖冰淇淋的少年一步步登上商业巅峰的李深静,凭借宽广的视野、非凡的毅力,以及尽善尽美的务实作为,将被看作是“夕阳产业”的油棕种植业变成了“旭日当空的产业”,从而进一步发展为上下游体系完善、业务遍布全球的油脂产业领导者。作为各种富豪榜上的常客,李深静的创富传奇还在向前延伸,但他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梦想——以棕油事业为基点,为全人类作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