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海滢著《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

李海滢著《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3.李海滢著《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一种本体论维度的观照》序20世纪末以来,犯罪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一样成为世人瞩目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海滢博士的《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一种本体论维度的观照》一书的出版或许可以给人以“雪中送炭”般的欣喜!“国际犯罪的本体论”,这一提法本身即是作者的创造性抽象。

13.李海滢著《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一种本体论维度的观照》序

20世纪末以来,犯罪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一样成为世人瞩目的现象。各国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防范和惩治国际犯罪的对策。迫于实践的需要,国际犯罪及其控制问题成为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法学领域,它更是受到国际法学者和刑法学者的共同关注,以至于出现了一个新的法学学科——国际刑法学。

近年来,我国关于国际刑法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纵观既有的成果,大多是经验性、实证性的研究,且侧重于具体的国际犯罪问题,而探讨国际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的专著尚付阙如。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海滢博士的《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一种本体论维度的观照》一书的出版或许可以给人以“雪中送炭”般的欣喜!

在我看来,本书的特色或价值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首先,本体论的观照维度。“国际犯罪的本体论”,这一提法本身即是作者的创造性抽象。本书表明,所谓国际犯罪的本体,就是根源于国际犯罪的最一般、最基本的问题,包括国际犯罪的概念、本质、构成与分类等。而国际犯罪的本体论,则是关于国际犯罪的这些最一般、最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探讨国际犯罪乃至国际刑法具有基石性意义和理论预设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国际犯罪的本体论”旨在阐释国际犯罪理论的一般原理,它在理论上的价值在于使关于国际犯罪的研究真正成为一种理论研究。

其次,基本范畴的系统界定。在本书中,作者合理设计本体论研究的框架结构,并对国际犯罪的基本范畴进行了系统的界定。国际犯罪的概念是本体论研究的基点,国际犯罪的本质是本体论研究的基准,国际犯罪的构成是本体论研究的要素,国际犯罪的分类是本体论研究的题域。这种界定,不仅明确了国际犯罪本体论的基本内容,而且厘清了各基本范畴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国际犯罪基本理论这块学术荒地呈现出田园的生机。

再次,独到见解的大胆阐发。关于国际犯罪的本质,作者进行了人权、主权与公共利益的三元透视。关于国际犯罪、涉外犯罪、跨国犯罪、国际不法行为等相互交叉又各具特质的概念,作者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和梳理,明晰了各自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实践中的困惑。关于国际犯罪与国际刑法的关系,作者认为,国际犯罪是国际刑法历史演进的原动力,国际刑法是国际犯罪规制的寄居空间,二者彼此依存、相互促动。

当然,对一位学术新人的拓新之作,一味地肯定同简单地否定一样,不仅是一种偏颇,而且是一种敷衍。我想指出,就本书的论域而言,由于拘泥于“大题小做”的立意设计,即使作者以“本体论”的维度来框定研究的范围,但是许多相关问题毕竟是无法回避或使之最小化的,因而必然会导致对一些问题的探讨浅尝辄止、流于肤泛——不过,这种状况或许也是作者在给其他同道预留研究的空间。另外,本书的遣词行文也具有明显的新生代的色调——这既使人感到清新,也使人觉得稚嫩,但是毫无疑问地展现出成长着的态势。

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两者的名称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写作论文的时候,作者还是一个学生、一个女儿,修订书稿的时候,作者已是一个教师、一个母亲。我想,这种角色的转换和身份的变迁,不仅会使作者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更为丰厚,而且会使作者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成果更趋成熟——这也是我通过比较这两部一脉相承的论著所获得的印象,更是我作为其博士研究生时期的导师要对作者表达的期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