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耕青春之田

深耕青春之田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大荒的土地上洒下了多少青春的汗水?耳濡目染中,张晶渐渐建立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张晶说,年轻不能称为青春,青春是一种活力,一种做事的态度,是对理想的孜孜以求,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认知,是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她却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放弃留京,奔赴北大荒。2009年底,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分局在中国农业大学招聘毕业生。

北大荒的土地上洒下了多少青春的汗水?如今,又一批大学毕业生奔赴那里,继续书写着青春的故事。

有一个梦想叫家乡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专业研究生张晶,在老乡眼中是有出息的,是会留在大城市里工作的。然而毕业那年,张晶回到了她的家乡。

每个清晨,张晶出现在试验田里,除草、耕地、种田,她样样都干,这样忙碌的早晨,她早已习惯,因为她的心早就与这片黑土地连在了一起。

“你们有时间到东北去看看,中国的现代化大农业在那里,土壤是黑色的,非常肥沃,可以全部机械化作业……”这是在大学的专业课上老师无意讲的一段话,除了在心中引起了一阵自豪感外,更引发了张晶对自己未来的深思,也是她初次动了回家乡的念头。

如今,张晶如愿以偿,返回家乡,成为新一代农场人,她说:“脚下踩着培育自己20多年的土地,心中踏实而自豪”。耳濡目染中,张晶渐渐建立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如果说梦想能让一个人的灵魂找到栖息之地,那么对于张晶来说,这个梦想莫过于“家乡”,朴实而令人神往。

张晶认识到这是一片发展中的土地,从她自身发展的角度,张晶所学的专业是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的,她希望自己的所学能为生产带来效益,能为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带来良好的效果。

张晶放弃了在大城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环境,选择回到家乡。父母希望她能从小地方走出去,不再从事农业劳动。高中的老师为她感到惋惜。但她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我想会有一天,他们的疑虑会消失的,会同意并赞赏我的决定!”

张晶认为,自己积累了一定知识,能够通过所学深人贯彻测土配方施肥政策,促进粮食的高产稳产,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用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其次她熟悉绿色和有机生产基地的认证评价,在评价框架,尤其在土壤质量评价的技术细节上都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我知道尚需更丰富的生产和工作经验,但多年的异地求学经历培养了我乐观坚忍、不懈努力的精神,有理由相信我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垦区建设者!”

她每天在园区的道路两旁、试验田地除草,耕地、种田,在40多摄氏度的大棚里为葡萄修剪枝条,疏果,采摘……工作辛苦,但张晶从中有着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在学校做试验如果失败了,找出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发论文。但在农场里,做每件事都要格外慎重,因为那是农场和农户的资本”。

张晶说,年轻不能称为青春,青春是一种活力,一种做事的态度,是对理想的孜孜以求,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认知,是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而她也正像自己说的那样,为了梦想奋不顾身,奋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北京工商大学蔡迪)

支援农垦 无悔青春

她是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优秀学生干部。毕业前夕,有几个规划设计院很早就联系了她。她却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放弃留京,奔赴北大荒。她就是北京交通大学2010届研究生于玲玲。

于玲玲是黑龙江省牡丹江人。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回到了美丽的家乡,开始了在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八五零农场的工作。

当初找工作时,她也曾希望毕业后可以从事和规划设计相关的职业,甚至还想过继续读博士。但牡丹江农垦分局的一场宣讲会改变了她的想法。宣讲会上,于玲玲了解到现在的农垦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耕作了。专家的介绍让于玲玲对农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连自己都没有想过的决定,同宣讲团队一起去趟牡丹江,到垦区实地考察。

她从小生活在牡丹江市区,对垦区并没有太多的概念。后来才知道,农垦区的地理距离是十分远的。从牡丹江市区到达农垦区,坐快车也要6个小时左右。那时正是冬天,东北广袤的大地冷得出奇。而说起那次实地考察,于玲玲说自己到现在还感觉到心里热乎乎的。她认识到,农场需要各个专业的人才,特别是建设观光农业时,自己所学的旅游专业知识能找到用武之地。这使得她产生了想要留下来的念头。

于玲玲的决定让很多人感到不能理解。她说:“我觉得无论在哪里,要想有自己的发展空间都是要付出努力的。所以我不太赞成大家都选择北上广”。那段时间,于玲玲一直在做父母的工作。让她开心的是,现在父母也很支持自己了。

于玲玲说,“爱上农垦,这不难,不是唱高调。我真的觉得牡丹江农垦的氛围和环境更适合我”。(中国戏曲学院赵子薇)

做新时代的农垦人

黑龙江省牡丹江分局八五八农场,离虎林市区30公里,与俄罗斯直线距离9公里。一位刚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背着行囊来到这里。他叫吴伟宗,1984年生于山西应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硕士毕业生。

初中刚毕业,吴伟宗就在建筑工地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年幼的他,还没来得及好好规划下未来,就面临父母做生意赔钱,家庭经济状况一落千丈的窘境。“讨债的人过年的时候坐一屋子。周围的人都说:日子都这样了,还供孩子上学?自己觉得不能再花家里的钱,就走上了打工之路。”

几个月下来,通过对工友的生活的观察和亲身经历,吴伟宗感到这不是出路。他又回到学校复读3个月,考人了山西省重点中学应县一中。从高中开始,他就不用家里的钱了,大学更是完全独立

他经常用“好事多磨”来简单概括过去。他经常鼓励那些生活上有困难的学弟学妹,希望他们放平心态,发掘学习的乐趣,不要抱怨,趟出一条自己的路子。”

2009年底,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分局在中国农业大学招聘毕业生。经过筛选,他成了6位成功者之一。但关于留京与否的问题,他也曾经彷徨过。

“母亲年逾60、身体不好,虽然表面上鼓励我多出去闯,但内心还是不愿意我去那么偏僻的地方工作。”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没有再像小时候一样义气用事,而是静下心来分析利弊。“农垦吸引我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我了解这几年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而北大荒是粮食基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队。我是奔着国家这个宏观政策来的,相信这地方能有大发展、快发展;二是招聘单位的诚意,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到农垦的第一站,是在基层锻炼一年半,全面了解农场机关科室和基层管理区。刚到那几天,由于水土不服,每天都拉肚子。正值夏天,水源丰富的农场蚊虫很多。为了坚持工作,天生对蚊子毒素严重过敏的吴伟宗每天都要去医院打针缓解病情。农场的劳动强度比较大,经常从早上2点起来割草一直到中午12点多,这对刚从学校出来的他是个很大的考验。

他并不在乎这些困难,更不会和别人抱怨这些。亲戚朋友知道了会担心,领导知道了会觉得你不堪重任。身体不舒服就吃药,累了就休息。既然是自己坚持要来,就没有理由再说什么。

对现在的生活,吴伟宗感到十分幸福,“趁现在事情不是很多,我想多学点知识。我们要在创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为农垦的发展做点事,对不起父母,对不起领导,更对不起国家。”

(北京印刷学院 马 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