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空谈到实践,纠正弱点

从空谈到实践,纠正弱点

时间:2022-08-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十五岁的时候,明朝北方各地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可是其实,王阳明并没有放弃他的这一理想,他只是懂得了从空谈到实践,是需要时间,需要阅历的,因此,他把自己的梦想悉心收藏,放入心中,慢慢发酵。简单来说,就是从空谈开始学会实践了,就能克制自己的私欲,认识到天理了。要想成功,就要纠正空谈的弱点,学会身体力行,学会实践奋斗。

王阳明十五岁的时候,明朝北方各地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再加上官府救灾不力,逐渐演变成了民变。当时京畿地区的王勇、石英,陕西地区的刘千斤、石和尚等,集合了大批盗贼在周边地区作乱,声势浩大,逐渐到了各地官兵无法掌控的程度,只能任由他们攻城略地,抢钱抢粮。

就在这时,年仅十五岁的王阳明立志要当文武双全的通儒,看着盗匪如此猖獗,王阳明立刻找到父亲王华,请求从军,并且将自己所写的《平安策》呈给父亲过目,说是要上奏朝廷。

“削平草寇,以靖海内”从一个黄毛小儿口中说出来,是何等的可笑。因此王华冲着异想天开的王阳明一通吼:“满口狂言,简直是自找死路!”就这样,王阳明的一腔为国靖难的热血被浇灭了,从此之后没有再提起一个字。

可是其实,王阳明并没有放弃他的这一理想,他只是懂得了从空谈到实践,是需要时间,需要阅历的,因此,他把自己的梦想悉心收藏,放入心中,慢慢发酵。他坚信,终有一天,这个梦想会实现的。

果不其然,在许多年之后,王阳明接二连三的平定了南赣、江西、广西等地爆发的叛乱,被大明朝誉为“军神”。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想到,当年那个扬言要“削平草寇,以靖海内”的少年,真的做到了这八个字,实现了从空谈到实践的跨越

穿越古今

《传习录》中有载:“若不用克己功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见,私欲亦终不自见。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意思就是说:“如果没有下功夫克制私欲,每天只是说一说,那么最终就认识不到天理和私欲的区别。一如人的走路,走一段才能看清楚前面的一段。到了岔路口,有疑惑就要问出口,问明白再继续走,这样才能渐渐走到目的地。”

简单来说,就是从空谈开始学会实践了,就能克制自己的私欲,认识到天理了。

现实生活中,有空想家,也有实干家。实干家往往比空想家要来的成功,因为他们更注重于做。而空想家往往最终都是一事无成,因为他们凡事只是想想,真正动手就不行了。

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的人有很多。因为想一想、说一说很容易,而如果要做的话会很难,所以就挑着简单的做了。但是空想的后果就是难以成功,一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著名的纸上谈兵。

战国时候,秦国派王攻下上党,想要进攻长平。

赵孝成王听到这个消息,忙命廉颇率领二十万大军驻守长平。此时王龁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但是廉颇总是不肯出兵。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想打败赵国,先得调走廉颇。

然后,说廉颇已老不中用的谣言就传到了赵孝成王的耳朵里。赵孝成王随即将赵括找来,问他是否能击退秦军。赵括信誓旦旦地说如果来的是王龁,打败他不在话下。

赵孝成王听了很高兴,忙让廉颇退位,赵括接替。

蔺相如上奏赵孝成王说赵括只是读了很多兵书,不懂得临阵应变,不是大将之才。可赵孝成王听不进去,一意孤行,让赵括接替了廉颇。

范雎得到消息,知道反间计成功,就命白起为上将军,带领秦军做好埋伏后,再命一队人马与赵括对打,佯装败北逃走。

赵括不知是计,率军追赶,结果进入了秦军的包围圈,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军心涣散,最终赵括被射杀,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

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典型的空想家,他自以为读过兵书就能上阵杀敌,结果最后葬送的是自己的性命。

一切的理论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算合格,不然都是空谈。有知识不代表你能正确的运用这种知识,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的运用方法,才算是一个有头脑的实干家。

正能量小贴士

空想家往往受到人们的嘲笑,因为他们总是将理想挂在嘴上,却从来不知道实践的重要。思想的力量,只有在行动中才能发挥到最大作用。要想成功,就要纠正空谈的弱点,学会身体力行,学会实践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